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2022-12-01 10:50夏杰长孙盼盼
城市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旅游评价发展

夏杰长,孙盼盼

(1.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6;2.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自 15世纪末西方重商主义提倡关税保护开始,学者们对产业安全与保护问题给予极大关注,先后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工业保护”“独立发展本国产业”等思想。[1]由于中国特殊的发展背景,产业安全研究起步较晚,但伴随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中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领域日益宽广,规模不断扩大,程度逐渐加深,国内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研究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从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安全到中观层面的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文化、旅游、金融等)的安全,国内学者在产业安全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应对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安全日益引起了政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尤其在当下,出外旅游日益成为人民大众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刚需。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扩大。此外,《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9)》显示,自2012年起,中国旅游市场收入表现稳定,连续七年位居全球总收入前5名,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也在增强。因此,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际经济发展。

然而当下国际环境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等诸多非常态性及不确定性的风险丛生,给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之下,如何规避风险,确保旅游产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深入梳理旅游产业安全研究理论,尝试建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有助于科学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产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性地构建旅游产业安全理论,深入分析旅游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完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可以深化和完善产业安全、旅游产业安全、旅游经济、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

一、文献述评

(一)研究现状

1.产业安全评价研究

评价产业安全的普遍做法是建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而指标的合理选取往往基于产业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科学界定。目前,关于产业安全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较为常见的代表性观点有产业控制力说、产业发展说、产业竞争力说、产业权益说等四大类。[2]其中,从产业控制力和竞争力的角度来理解产业安全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产业控制力说的核心是强调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越强,意味着产业安全程度越高;产业竞争力说则认为产业安全主要体现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或一国产业对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具有足够的抵御和抗衡能力,能够保持各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3]也有学者对上述定义进行融合与调整。景玉琴将产业安全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上,产业安全强调产业的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中观层次上,产业安全强调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生存力、持续发展的能力、产业影响力和一定的竞争能力。[4]李孟刚认为产业安全是指特定行为体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将产业安全细化为产业的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两个方面,具有更强的普遍性和概括性。[1]

根据对产业安全的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国内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构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自21世纪以来趋于成熟。[5]对比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指标体系,[1,6]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在产业安全的评价研究上呈现出一脉相承但又有所差别的情况。换言之,各类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基本都涉及了产业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对外依存度,但在部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选取上存在些许差异。即便如此,国内学者在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上的一系列探索,为产业安全状况的定量评估和分析以及具体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2.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安全研究根植于旅游安全研究,后者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旅游产业安全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的旅游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典型危机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旅游危机管理。典型危机事件中,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为自然灾难、犯罪、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公共卫生事件等往往会损害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7−13]进而削弱该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旅游者出游该目的地的动机,造成旅游需求降低和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阻滞,对旅游产业安全构成威胁。除此之外,部分学者在对旅游资源脆弱性、城市旅游经济脆弱性和旅游产业脆弱性的分析中,认为这些脆弱性的存在将可能给旅游产业运行带来风险。[14−17]不难发现,上述研究为探寻影响旅游产业安全的因素提供了思路。

同样,旅游产业安全的评价可以从旅游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中获取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先后采用层次分析方法、[18]模糊综合法、[19]神经网络技术、[20]突变理论模型[21]等方法对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安全进行评价和预警。然而,这些研究的视角要么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具体事件,要么着眼于宏观层面整体性安全评价,尚未直接触及中观层面的地区性旅游产业安全评价及分析。

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在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方面的探索逐渐增多,但成果数量依然偏少。戴斌在其主持的项目“论北京旅游的产业安全与成长要素”的阶段性成果中不仅明确提出了旅游产业安全的概念、影响因素、影响机制,还通过选取旅游环境、产业发展、产业运行、企业活动等4个一级指标,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资源等17个二级指标以及至少 48个三级指标建构了旅游产业安全的观测指标体系。[22]严格意义上讲,该观测指标体系应是国内最早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囊括了大量主观评价指标和客观观测指标,为后续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此后有关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的正式研究鲜少出现,直至李海建从旅游产业生存环境、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对外依存度等三个方面(一级指标),选取 13个子要素(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建构了一套新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7]该体系与戴斌所提出的指标体系有两点显著区别,一是带有国内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二是剔除了大量主观评价指标。基于以上研究,李孟刚从旅游产业生存环境、竞争力、对外依存度、旅游资源和景区等四个方面,选取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建立了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较之于以往研究,该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上有所突破,较为全面。[1]殷杰和郑向敏受自然生态系统的启发,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核心,深入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旅游产业系统安全运行的评估体系。该体系由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准则层包括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等,指标层包括国内旅游花费、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 19个指标,[25]给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

(二)研究述评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既有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多数研究以产业安全评价为基础,会考虑到旅游产业的生存环境(或外部环境)、自身发展或运行状况(以竞争力居多)、对外依存状况,但是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以及研究者对指标数据获取难度的考虑,指标选取和数据表征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根本原因或许在于旅游产业安全研究尚未有一个较为统一且清晰的框架体系。李海建和谢五届基于现代产业经济学视角,提出一个旅游产业安全研究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产业政策安全、旅游产业结构安全、旅游产业组织安全、旅游产业布局安全等四个方面,[24]对后续研究和本文研究有所启发。但该体系依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旅游产业的生存环境,不仅涉及政治环境,还应涉及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环境,且政治环境不仅仅只限于政策环境。此外,既有研究在一些指标的选取上有待与时俱进,尚未将当下的实际变化纳入其中。比如天气环境,最近几年一些地区雾霾严重,对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25]再比如,突发的新冠疫情也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26]这些因素,都应纳入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却尚未纳入。因此,综合既有研究成果和现实发展情况,探索一套相对全面、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和主要的创新之处。

二、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建构

(一)指标体系

本文立足理论和实际发展,充分考虑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权威性以及可操作性,建构以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含义与测量方法

1.A1 产业生存环境

旅游产业的生存环境主要是指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生态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六个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旅游产业的运行,是影响旅游产业安全的重要因素。

1)B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旅游产业活动所依赖的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势,具体体现为国际政治冲突、国内政治局面、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法治环境等。本文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政治环境分为国际关系、政府效能、政策支持和法规规章等四个方面。

国际关系用以表征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可用签证便利程度、政治摩擦程度和国际合作力度加以反映。签证便利程度可用与旅游产业所在国签证或免签的国家的数量进行测量,国际合作力度可用国家之间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的累计数量加以测量。一般而言,上述数量越多,意味着国家之间信任程度的提高和关系的改善,对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该数据源自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由于经贸摩擦程度在较大概率上可反映国家政治摩擦程度,可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lobal Trade Alert, GTA)的相关数据构建经贸摩擦指数加以测量。政治摩擦程度加深对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甚至增加旅游产业运行风险。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能够以较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进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政府效能越高,越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认为宏观层面的政府行政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旅游投诉处理率和旅游安全预警是影响旅游产业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政府行政能力强,可以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旅游投诉处理率越高,说明政府越重视旅游发展。旅游安全预警指政府根据旅游目的地安全状况,向旅游者发布目的地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用发布频次和信息精确程度衡量。

政策支持指政府为扶持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而出台的财税、利用外资、贷款利率、土地利用等各种政策。理论上来看,对旅游产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减免税负、提供引进外资之利、降低项目贷款利率、优先旅游土地之用,可以促进旅游产业政策环境的改善和政策安全度的提高。对于政策支持力度的测量,本文认为可以利用旅游产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利用外资规模、贷款利率及土地利用便利程度进行测量。

法律规章状况主要是由旅游法律法规每年的出台数量、制定和出台旅游法律法规的主体的地位以及旅游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三个方面综合反映。其中,出台的旅游法规数量越多,意味着国家或者地区对旅游产业发展愈加重视,旅游业安全运营的法治环境愈加改善。

2)B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状况、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和汇率等。地区经济越发达,服务发展状况越好,就业市场越稳定,旅游产业供需两端所获得的支撑要素就越多,旅游

发展安全程度越高。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指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可以综合运用地区GDP总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量加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实力越强,可以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有力支持。

服务业范畴极为广泛,涵盖基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旅游业与服务业中的各种业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服务业增加值越高,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越高,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状况越好,可以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要素资源,进而为旅游产业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服务业发展状况可以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以测量。

物价水平主要指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旅游消费指数。如果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旅游消费指数的上升幅度大,甚至超过了旅游客源地或者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物价指数和旅游消费指数,意味着该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的升高和费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客源地居民的来访,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旅游产业安全度降低。鉴于旅游消费的多样性,本文认为可以用CPI来测量物价水平。

就业状况主要指旅游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就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就业率增长失业率下降,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证,会促进人民增加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利用就业率或失业率对就业状况进行测量。

汇率反映两个国家的比价,其变动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如果旅游目的地的货币相对客源地的货币升值了,意味着前者的旅游价格相对上升了,从而不利于后者的游客增加对前者的旅游需求。反之,旅游需求增加,对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提高旅游产业安全水平。可以利用人民币—美元汇率来对汇率水平进行测量。

3)B3突发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与气象、地震、水旱、地质、生物、森林草原、海洋等相关的灾害往往是常见的影响旅游产业安全的自然灾害。重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不仅导致旅游者重大伤亡,还直接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接待设施等造成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害。

事故灾难指在旅游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往往直接由旅游生产和消费活动引发,造成旅游生产经营活动中止、人身伤亡、设备设施损坏、经济损失等后果。旅游活动中常见事故灾难有交通事故、设施设备事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交通事故包括道路、航空、水面、景区游览车等各类交通事故。设施设备事故指旅游区域的游艺设施、游览设备、硬件设备等出现问题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灾难往往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不良影响,触发旅客对此地的安全预警,从而影响客流量,给旅游产业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公共卫生指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果旅游目的地突然暴发传染病疫情(如Covid-19),势必会对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等进行封锁,限制人流活动,严重影响旅游产业运营,给旅游产业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安全指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稳定情况。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如果旅游目的地出现恐怖袭击、战争冲突、政治动乱等不稳定的情况,会影响旅客对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例如法国巴黎恐怖袭击频发时,对当地旅游业影响巨大,同时也影响了旅游产业安全。

虽然以上公共事件的性质不一样,但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相似的,涉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等。因此,本文认为从结果的视角来看,以上公共事件的测量方式是相近的,均可以对人员伤亡数量、经济损失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测量。

4)B4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教研机构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创新是驱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可以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为旅游产业安全提供保证。

技术创新是指将新的科学技术与旅游产业需求相结合,开发旅游相关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拥有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提升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优化旅游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可以利用旅游专利申请或授权数量对旅游业技术创新进行测量。

教研机构是指旅游高等院校、旅游中等职业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教研机构是营造创新环境和推动旅游创新体系不断发展的关键动力。引导旅游教研机构增加教研投入,可以在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提升旅游产业安全水平。本文建议采用教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进行测量。

人才培养包括旅游教研机构的专业学生培养和旅游行业的职工培训,关系着旅游产业人力资本积累、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以及产业的整体运营。人才培养的数量多、力度强,可以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本文认为可以利用旅游专业学生数量和旅游行业职工培训人次对旅游人才培养加以衡量。

5)B5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噪声环境五个方面,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旅游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或者预判将要发生的问题。与此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旅游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水环境建设。水环境包括淡水质量和海洋水质。淡水质量指地表水、湖泊、地下水等水质量,容易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海洋水质也容易遭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旅游区域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应注重对水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本文建议通过测量淡水质量和海水质量对水环境加以测评。

大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酸雨频次及降水PH值。值得指出的是,空气质量指数是对旅游地空气质量最直观的反映,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旅游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空气污染会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27]优质的空气环境则会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资源、土壤生态、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和土壤酸化等。土壤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旅游景区的发展。如果土壤环境本身质量低或者土壤环境脆弱,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样,旅游业发展也可能给土壤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独特景观的消失。本文建议利用耕地质量对土壤环境进行测量。

生物环境包括物种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森林、风景名胜区、湿地、地质公园等方面。生物资源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利用。关注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注重保护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物环境,有助于避免生物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物种多样性程度、自然保护区数量、森林覆盖率、风景名胜区数量、湿地面积、地质公园数量等对生物环境进行综合测量。

噪声环境包括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声音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旅游者,旅游地的噪声如果超过旅游者的感知忍受范围,就易导致旅游者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当前大部分旅游行为发生在昼间,有效控制城市区域的声环境以及交通道路的声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城市功能区,应避免在旅游地周边地区进行施工,避免影响游客体验。本文认为可以综合利用以上环境质量数据对噪声环境进行测量。

6)B6市场环境

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主要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组成。因此,对旅游产业市场环境的评价即对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测评。其中,旅游市场需求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需求和入境旅游需求,可以利用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及同比增速、国内(外)游客人均消费额及同比增速、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评价进行测量。旅游市场供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及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供给,可以通过建构模型以测量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设施水平、旅游服务质量、交通网络指数、基础设施水平等。一般而言,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表现良好、相互匹配,有助于旅游产业更好发展和旅游产业安全水平提升。

2.A2 产业发展状况

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是指旅游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等,包括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活力等四个方面。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决定旅游产业的整体走向及未来发展方向。良好的产业发展状况可以有效提升产业安全水平,使产业更有竞争力,更不容易被威胁。

1)B7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通常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

市场结构是企业数量及结构、客源数量及结构和产业差异程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及结构可由限额以上旅游企业数量及占比、上市旅游企业数量及占比、洛伦兹曲线和所有制构成等测量。限额以上旅游企业主要包括限额餐饮企业和住宿企业。限额以上旅游企业的数量多、占比高,表明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市旅游企业数量及占比则是判断旅游产业规模是否庞大的标准。洛伦兹曲线是一种反映相对集中度的指标,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判断旅游市场中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差异程度。客源数量及结构可以利用旅游产业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及其比例进行测量。客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业的竞争往往是客源市场的竞争,客源数量提高直接反映了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潜力。产品的差异程度决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如果旅游产业产品的同质性很高,则势必会失去竞争优势,旅游产业风险增加。可以利用典型旅游业态的收入占比对产品差异程度进行测量。

市场行为是旅游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策略的行为。旅游企业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市场竞争行为包括旅游定价、旅游并购和旅游促销,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有利有弊,利是可以不断提升各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弊是恶意竞争和兼并容易导致旅游企业“一家独大”并形成垄断。总而言之,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可以通过建构旅游竞合指数对旅游市场行为进行测量。

市场绩效指在旅游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旅游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产品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1,22]市场绩效衡量标准主要使用平均利润值、勒纳指数、贝恩指数和托宾Q值。平均利润形成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过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资本容易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旅游产业作为发展速度快的支柱性产业,受到各资方的看好,旅游产业如何在巨大的投资下处理好各类关系,保障旅游产业自身的安全,需要对此进行分析评估。勒纳指数主要衡量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在0~1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接近0,旅游市场的竞争性越强,反之,则垄断性越强。贝恩指数是通过对旅游企业超额利润的衡量来判断市场垄断或竞争的强度,进而判断旅游产业安全情况。托宾Q值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在旅游行业,如何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价值是旅游企业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B8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包括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产业对服务业发展的适应性、产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适应性、产业协调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五个方面。旅游产业发展是否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建构相关指数进行测量。此外,旅游产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适应性不仅可以用来判别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还可以判别科学技术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程度。

3)B9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的表征包括旅游产业增长份额、旅游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旅游产业区位份额。旅游产业的增长份额主要指整个社会或者某一地区旅游总收入中的增长部分;旅游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是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旅游总收入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旅游总收入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以此发现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旅游产业区位份额指该产业在地区所处的不同空间位置上产生的效应。

4)B10产业活力

产业活力包括产业的运营活力、投资活力和发展活力三方面。旅游产业的运营活力可以从旅游企业的平均利润及年均增速、旅游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及年均增速和从业人员满意度来评价;旅游产业的投资活力可以从投资量来评价,如5年来累计投资数、投资年均增速、未来5年预期投资数和职业经理人对旅游产业信心指数等;发展活力是一个预测值,指的是未来旅游业有可能出现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效益以及旅游企业数量变化和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等。

3.A3 产业发展效益

产业发展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旅游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可以带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评价一个产业的效益不能只从经济效益出发,还应对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出评价。

1)B1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包括旅游产业效率、经济带动效应、旅游业纳税额和旅游贸易四个方面。对旅游产业效率的评价可以从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着手。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增长潜力的有效指标,等于一定时间内旅游经济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比值越高,意味着同样的旅游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旅游产出,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可以通过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和旅游收入乘数来综合反映。对旅游业纳税额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出旅游产业的收入,收入越高则纳税额越大,旅游产业的发展越好。旅游贸易可以用出入境旅游效益来表达,如旅游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2)B12社会效益

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是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减贫、外交、文化传承、国民素质提升等效益。旅游就业效益可以利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在就业总人口中的占比测量;旅游扶贫效益可以通过构建乡村旅游扶贫效益指数加以评价;旅游外交主要指旅游带来的政府间、民间交流和跨境合作,可通过政府间、民间跨境旅游合作数量进行评价;文化传承指旅游对目的地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影响,可利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程度来衡量;国民素质提升主要指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促进作用,可利用文明旅游程度(旅游欺诈和黑名单数量)进行测量。

3)B13环境效益

旅游产业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居民感知视角下的旅游业与旅游活动对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可以利用旅游旺季主要旅游城市的居民对大气质量、水质量、噪声状况等三个方面的感知进行评价。一般而言,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资源使用量也随之增加,甚至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旅游业发展可能带来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导致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有反对意见,进而促使地方政府督促部分旅游企业关停或者做出其他整改,短期内不利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旅游产业安全度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当前疫情和地缘冲突之下既有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存在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进而结合实践发展对旅游产业安全进行重新解读,建构了一套相对系统且比较全面的旅游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50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生存环境、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旅游发展效益等三大方面。与此同时,本文提供了各类指标的含义及其可能的合理的测量方式。该指标体系综合性强、内容详细、数据可获得性高,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业安全评价的研究内容,为后续旅游产业安全实证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还满足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类地缘冲突下旅游产业安全全面评价的实践需要,有助于厘清旅游产业发展风险,进而促进旅游产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后续研究在使用本文所建构的旅游安全指标体系时,需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主观性指标的量化往往具有挑战性,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选择可操作的量化方式。例如,文旅融合程度可以使用专家评判法、统计数据测量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第二,该评价体系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加以灵活调整。比如签证指数、政治摩擦、汇率等指标,在研究同一国内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安全时,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因为不同地区的情况几乎一样。但是,在研究不同国别之间的旅游产业安全时,这些指标是必须考虑进去的。第三,总体旅游产业安全可以采取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采取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模糊集分析、熵值加权、加权算术平均和简单算数平均等方法对旅游产业安全进行计算。

猜你喜欢
旅游评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