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行为与文化镜像*
——基于B站、知乎、QQ群的观察

2022-12-12 09:24李文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受访者书籍

□文│李文冰 张 静

凯文·凯利曾表示:“书不再是一种制品,而成为一种流程,是一种变化,是思考、写作、研究、编辑、改变、分享、社交、知化、组合、营销、进一步分享、屏读等动作的持续流动。”[1]全媒体语境下,人们的阅读从原先单一的纸质阅读变成了多媒介的复合阅读,阅读途径从局限于线下到更多转向线上,阅读行为从“读”到“观看”,再到评价、分享等多向“对话”和“再创作”,并从中获得包括知识、信仰、审美、道德、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复合价值。复合阅读行为包含了三方面的“复合”,即媒介复合、行为复合、价值复合。媒介复合是指读者选择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多媒介渠道进行阅读;行为复合意味着阅读行为不仅是“读”,而是转变为从选择阅读渠道、获取阅读内容,到阅读、分享等一系列的行为;价值复合指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多重价值,如知识价值、审美价值、交流价值等。[2]复合阅读作为当前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对读者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养成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复合阅读群体中,网络Z世代是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网络Z世代一般指1995—2010年出生的互联网一代,当前正处于12—26岁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网络Z世代人口在2.4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1/6以上,基本覆盖了当下大、中、小学的受教育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网络和数字技术是网络Z世代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和生活日常,他们主要使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电脑等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与此同时,他们也坚持纸质阅读,在我国,1/5网络Z世代属于复合阅读者,而且与传统阅读者相比,网络Z世代在复合阅读兴趣、阅读时长、阅读频率三方面均超过前者。[3]网络Z世代的健康成长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有助于我们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认知和引导。但从既有研究看,学者们较为关注网络Z世代的数字阅读,[4]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行为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思考;[5]而忽视网络Z世代已开始实践的复合阅读,以及通过复合阅读所呈现并进一步形成的文化认知、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

本研究围绕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展开,聚焦于这一群体聚集的B站、知乎、QQ群三个平台,分析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存在哪些特征?二是这些复合阅读行为反映了网络Z世代在文化认知、知识结构以及价值取向上怎样的文化镜像?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为相关部门、机构和平台改进阅读服务方式、推进Z世代深阅读、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提供思路与方向。

一、研究样本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法探究网络Z世代在B站、知乎、QQ群这三个平台的复合阅读行为。选择这三个平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B站、知乎、QQ群是网络Z世代聚集的网络社区。B站以其ACG文化和多元圈层吸引Z世代用户,[6]同时也是Z世代偏爱的阅读平台,《2022 B站读书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约9060万人在B站观看读书类视频。[7]知乎财报显示,在知乎平台,25岁以下的月活用户占比提升显著,年轻用户成为主力军。同样有调查表明,相较于微信,Z世代更偏爱QQ。[8]另一方面,B站、知乎、QQ群分别代表了三类典型的阅读平台,B站以其视频属性突显,知乎是国内典型的问答社区,QQ群则为用户提供即时交流分享的空间。这三类平台分别体现了用户不同的阅读行为。

笔者在网络招募25位Z世代复合阅读者,受访对象符合以下要求:出生于1995—2010年之间;喜爱阅读、长期阅读;是复合阅读者且同时使用B站、知乎、QQ群进行阅读达半年及以上(受访者信息见表1)。并于2022年2月1日—4月23日观察他们在这三个平台的复合阅读行为。2022年2月1日恰逢春节,处于假期的网络Z世代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或讨论阅读;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Z世代的阅读意识在这个时间同样更为明显。基于此,笔者选择这两个网络Z世代阅读及讨论阅读的高峰日期作为参与式观察的起止点。由于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者所处的QQ读书群较为分散,因此笔者选择其中Z世代成员占比较高的“无界读书”QQ群进行参与式观察。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微信或电话对这25位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询问受访者分别存在哪些阅读行为,以此补充参与式观察时未注意到的阅读行为;第二类问题由文化认知、知识结构以及价值取向三个类目的操作化定义细分而成,如笔者通过询问受访者复合阅读的方式、阅读的类型、必读的书目、阅读内容的前沿性等,分析其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前沿性。最终,结合参与式观察的结果与深度访谈的结果,综合分析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特征及其文化认知、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

二、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及其特征

在B站、知乎、QQ群三个平台,网络Z世代多样化的复合阅读行为体现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

(一)阅读前:基于口碑和兴趣的开放式搜索

在复合阅读的完整流程中,阅读前的书籍搜索和选择行为具有重要价值。网络Z世代在阅读前首先基于口碑进行开放式搜索。口碑素来有“零号媒介”的称号,它在影响消费者态度和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9]在访谈中,有92%的受访者表示看重书籍的口碑。

受访者A02:“我会在知乎搜索推书的问题,看哪些回答的点赞比较高我就可能会去看这本书。有时候实在是找不到想看的书,就点进知乎的书籍排行榜,从评分高的书里挑自己感兴趣的看。”

受访者A06:“我在B站关注了一些读书类的UP主,每次书荒的时候就会去看他们推书的视频,不得不说他们推荐的书质量都很高。”

访谈发现,网络Z世代基于口碑的书籍搜索、选择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查看平台的书籍排行榜或者书单,如知乎“盐选会员”栏目中按照热度以及评分进行排名的“故事榜单”“知识榜单”“书刊榜单”等;二是通过他人推荐,如B站UP主推荐、知乎知名答主推荐、QQ群书友推荐等。

除口碑外,“兴趣”一词多次被受访者提起。口碑帮助他们划定可读书的范围,而兴趣则是多数网络Z世代最终确定阅读一本书的原因。受访者A12对作家感兴趣,她选择阅读的书籍主要以作家为主线,从作家的某本书延伸至其系列书籍;受访者A01则更关注自己是否对书籍的内容感兴趣:“一般我会看书单推荐,比如知乎平台或者大V提供的书单。如果对某本书感兴趣的话就会去看简介和评价,再看看B站的一些讲书视频,然后我才会选择看不看这本书。”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在多个平台搜索一本书籍时,受访者A01表示:“以前我看完书单推荐就直接去读,经常读几页或者一两章就发现自己不感兴趣,所以我现在会在很多平台搜这本书,一定要确定我是真的感兴趣或者对我有用才去读,不然太浪费时间了。”

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的书籍搜索、选择行为通常不是单一媒介的线性过程,而是多媒介的循环印证过程(见图1)。即他们在确定阅读的书籍之前,往往会在多媒介查询,以印证书籍的确具有阅读价值。例如,当他们在知乎排行榜看到一本符合自身趣味的书籍后,未必会选择直接阅读,而往往会看知乎问答、B站解读,亦或是在QQ群中询问书友的意见,以确定此书是否值得阅读。阅读前期这一复杂的行为看似拉长了阅读花费的时间,实则为提高阅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多媒介的循环印证过程

(二)阅读中:基于阅读体验的多元化阅读

1.视频化阅读:多感官体验,踏入书中场景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95亿,占网民整体的94.6%。[10]在所有网络视频的用户中,网络Z世代月观看视频的时长为48.9小时,超出全网用户观看时长6.5小时。[11]网络Z世代对视频的偏好也在重塑其阅读行为,即逐渐开始视频化阅读。不可否认,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存在娱乐色彩浓重、缺乏深度等问题,但受访者表示,部分阅读类视频能让晦涩难懂的书籍变得易于理解,从而提升阅读兴趣。

受访者A11:“我看社科类的书籍,有时候一些背景我没有完全了解,但是B站的一些视频就可以作为一个背景延伸的资料。还有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有很多实用性的法则,我没有办法很好地实践,但是视频里会举一些实践的例子,这样我就可以有更深的思考。”

个人独立性的阅读要求读者有较高的阅读素养,而多媒介的阅读降低了阅读门槛,[12]让读者对书籍有更为透彻的理解。在读书类视频中,解读类视频在打破阅读壁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阅读视频主要由专业学者或者对书籍有独特理解的UP主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带领读者与书籍的作者开展一场思想的对话。例如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许子东在B站开设了“当代小说25讲”的系列读书课,对《平凡的世界》《生死疲劳》等持续热销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受访者A07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是解读类视频的忠实爱好者:“每次看完书,我一定会去B站看UP主的讲解视频。现在好多讲解视频的标题是《你真的读懂了XXX了吗》,我真的不相信自己没看懂,然后每次都会点进去看,最后发现自己确实没看懂。”

除解读类视频,网络Z世代还会观看速读类视频。速读类视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书籍的精华提炼出来,配以合适的画面呈现,例如“速读《三体》大合集”“速读原著《哈利·波特》”。受访者A08、A22表示,当自己只需要掌握书籍的核心内容时,观看速读类视频是一个提高阅读效率的办法。

读书类视频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将原本二维的隐藏在纸页间的故事场景,通过三维立体的视频场景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而将阅读的场景感、在场感展现得更为极致的是VR全景视频。B站2020年推出VR全景视频功能,用户转动手机或者滑动屏幕就能不断转换视角,看到360度立体的场景。这一功能也开始被用于阅读之中,并被网络Z世代所青睐。据受访者A14介绍,他在B站看过VR全景阅读视频,视频的场景不再是固定的、被精心编码过的,而是可以通过转动手机控制进入场景,读者被赋予极大的自由度,观看时的交互性与沉浸性大幅度提升。读者仿若真实置身于阅读的场景之中,从“旁观者”变成“亲历者”,从而与书籍人物以及内容建立更为真实且强烈的情感连接。

2.游戏化阅读:沉浸式交互,趣味中阅读

网络Z世代是偏好游戏的一代,他们的媒体消费具有游戏化的倾向。[13]这一偏好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即阅读也逐渐呈现游戏化的趋向。这一倾向在B站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包括低游戏性的互动小说,以及高游戏性的由小说改编的游戏这两大类别。

互动小说是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加入互动机制,即小说播放到特定的情节时弹出选择按钮,由用户选择情节的走向。B站的互动小说《狂人日记》整体以文字加配音、配乐的形式展现,截至2022年4月23日,总播放量达61.1万,总弹幕数1.4万。用户在阅读时发布弹幕表示,“代入感强起来了”“自己一个人看好慌”“吓我一跳”,可见他们在进行互动小说的阅读时高度沉浸其中。此外,弹幕中更多的讨论围绕情节的选择展开,如“我选错又回来了”“大家不要选A”,用户在与互动小说交互的同时,提升了与其他用户互动的兴致。

受访者A02:“B站上玩过好几次互动小说视频,我觉得这种交互视频很有意思,每个选择都会改变故事,就感觉这个故事是我自己创造的。所以每遇到一个感兴趣的,我都玩很多次,就想把每个剧情都体验一遍。”

由小说改编的游戏相较于互动小说,其内容具有更强的游戏性。B站不具备让用户直接进行游戏的功能,用户主要通过观看UP主玩小说游戏的视频来进行游戏化阅读。UP主以书籍内容为核心,在文本基础上搭建游戏场景,并在特定规则下完成特定任务,充分体现了游戏的三要素,即场景要素、规则要素和任务要素,[14]因此游戏化是最突出的属性。网络Z世代在观看UP主玩小说游戏时,会将自己代入游戏角色之中,从而产生沉浸式的游戏阅读体验。

受访者A12:“肯·福莱特的小说《圣殿春秋》被改编成了游戏,小说中的中世纪场景通过游戏画面和声音都能得到立体呈现,我感觉进入了本来需要想象的虚幻场景中,体验后让我产生了阅读原小说的想法。”

(三)阅读后:基于阅读价值的学习和创作

1.社交化学习:多向互动对话,深挖阅读价值

复合阅读行为的第三阶段成为深挖阅读价值的重要一环。网络Z世代在阅读后习惯于在基于趣缘形成的阅读社群或者社区中与他人针对书籍进行互动,即社交化学习。在25位受访者中,有18位明确表示阅读后会在B站、知乎、QQ群参与书籍的交流,其余受访者则是“社会化学习”的旁观者,汲取观点但并不参与其中。

网络Z世代的社交化学习行为既与其成长的网络时代背景相关,又与其自身的社交需求相关。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这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渐从传统的个体线性化向群体互动型学习即社交化学习转变。[15]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在《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中提出“联通主义”学习观,他强调网络时代的学习是一个节点连接的过程,且学习和知识体现在多样化观点之中。[16]因此,在网络时代,社交化学习具备现实基础,并逐渐成为重要的学习模式。网络Z世代是孤独的一代人,他们在网络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交需求,[17]受访者A14在访谈中表现出对线上社交的强烈偏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不太擅长社交,但在线上我就主动很多,特别享受跟别人讨论的过程。有时候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还会交换微信,从书友变成朋友。”

网络Z世代在B站、知乎、QQ群这三个平台中均存在社交化学习的行为,在B站评论、分享;在知乎针对书籍进行提问、查看其他用户的回答,亦或是自己回答其他用户的提问;在QQ群与其他书友共享知识,或者进行即时的观点交流,有时甚至会因为观点相左而出现辩论的情况。

受访者A14:“我在B站看读书视频,经常会在弹幕或者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看完比较有感触的书,我就去知乎评价一下,比如我之前看完了《悲惨世界》,就回答了几个关于这本书的问题。”

受访者A17:“2021年我加入了一个读书QQ群‘无界读书’,群里的成员会推荐阅读觉得不错的书,也会一起讨论交流,而且这个群还会开辩论赛,这是我入群之前没想到的。”

此外,网络Z世代的社交化学习并非停留在阅读内容本身,他们的讨论对象会从阅读内容一直延伸至社会现象和社会深层次问题。以用户在知乎平台中对书籍《三体》的讨论为例,他们从《三体》的内容,如“小说《三体》中有哪些有名或者令人深思的句子”,探讨至社会层面的问题,“小说《三体》中有表现出性别歧视的倾向吗”?甚至大开脑洞,“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话,人类可以用什么方式抵抗”?

在问及受访者“为什么在阅读后进行社交化学习”这个问题时,64%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后的这一行为使得自己从多层面、多角度加深对书籍的理解,挖掘出书籍更多的价值。受访者A06:“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自己的理解总是片面的,多了解其他人的观点才能理解得更深,挖掘更多书籍的价值。”

在挖掘书籍价值外,社交化学习这一行为将提升网络Z世代的自我认同感以及群体归属感。受访者A03、A05、A07、A12的回答均涉及“在交流中找到与自己解读类似的人,甚至是志同道合的人”。由此可见,他们渴望在与他人对话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寻找自我价值。

2.多样化创作:对文本的“再想象”和“再生产”

网络Z世代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核心群体,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在阅读行为中,这种自我表达往往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再创作来表现。他们对经典文本解构重构,通过多样化创作掀起一场网络狂欢。网络Z世代在复合阅读后的再创作主要集中在“文字再创作”和“视频再创作”这两类。创作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而又往往伴随着新意义的诞生。

受访者A18:“我之前续写过小说,那本小说前面都写得很好,但是结尾有点仓促。后来在QQ群里跟大家讨论这个小说的时候,发现大家也对这个结尾不满意,然后我就开始写番外,在番外里把书友们的想法都实现了。当时写完发到QQ群里,好多人很激动,还让我再多写点。”

受访者A24:“现在很多小说都翻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如果拍得我特别喜欢,我就会剪个视频。我喜欢剪混剪视频,就是好几部作品剪在一起,然后变成一个新的故事。之前有灵感的时候,我还做过鬼畜视频,特别好玩。”

受访者A18的回答表明,网络Z世代的“再创作”会基于自身或者书籍粉丝的情感诉求而展开,而群体的认同与崇拜又会为其进行新创作带来动力。续写小说成功后,受访者A18在书友的强烈要求下还创作过同人文,主角原本的故事被天马行空地改写。即把原文本从固定的情境中剥离,赋予其多样化的意义,满足自身或者书籍粉丝的需求。

网络Z世代对小说的续写、改写以及混剪视频等再创作,呈现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特点。比如在B站文学社区中,鲁迅的作品深受用户喜爱,并不断地被UP主们“再想象”和“再生产”。UP主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语改编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把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影的告别》《秋夜》等16篇散文诗改编为说唱歌曲《野草》;甚至打破次元壁,解构重构《少年闰土》与《火影忍者》,将严肃文学的人物闰土和二次元人物尻尻西和谐地组合在新故事中。这些“再想象”与“再生产”均带有青年亚文化群体自身独特的文化符码。从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网络流行语、说唱歌曲,还是二次元动漫,从表达的主题来看,都传递出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体现出对原作品的致敬。UP主“花篱刘小刀”用网络流行语改编《孔乙己》,看似为网络流行语正名,实则强调不能过度娱乐化,要坚持理性与思考。由鲁迅16篇散文诗改编的说唱歌曲《野草》虽然带有说唱音乐的宣泄性、新异性、自由随意性等特征,[18]但歌曲仍能让人从鲁迅的文字中有所警醒。《少年闰土》与《火影忍者》的重组以戏谑式的剧情开篇,却以真挚的友情收尾,满屏的弹幕在结尾处显示“泪目了”。

三、从复合阅读行为洞见网络Z世代文化镜像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认知、行为和环境是交相影响的。在阅读中,读者的主观认知会影响其阅读行为,而阅读行为和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观认知。从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我们可以洞见其文化认知、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上的文化镜像。

(一)文化认知:偏好亚文化,同时与主流文化相融共生

文化认知是指对认知对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认知,它作为一种主体性认知,认知主体已有的文化认知结构在认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9]人们在阅读时,就是在进行文化认知,他们的阅读行为也体现了原本的文化认知结构。

从网络Z世代阅读的书籍来看其文化认知,他们偏好网络文学,如言情类、玄幻类、修仙类、盗墓类等,此类文学带有鲜明的亚文化特质,包括对性别形象的颠覆性、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性等。[20]网络Z世代偏好亚文化,形成了二次元、游戏电竞等亚文化圈层,各个圈层内又拥有一套独特的区别于主流表达的文化符码。但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又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对各类文化有极高的包容度与接纳度。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文化类、历史类等经典作品是必读书目,他们既是网络文学的阅读者,又是经典作品的爱好者。即便阅读网络言情文学,也拥有较为理性的文化认知,面对多元文化能进行批判式思考。主流文化早已在他们的文化中扎根,与他们喜爱的亚文化相互交融。

感知传统文化、主流文化魅力的网络Z世代成为拥有强烈文化自信的一代,[21]他们通过创作大胆表达对文化的自豪之情,他们喜爱国风国潮,有B站UP主将鲁迅的诸多小说改编成国风歌曲《医者》,并由国风虚拟偶像洛天依来演唱,以此表达对经典的致敬。网络Z世代在观看历史文化类视频时,常在弹幕或者评论区打下“此生无悔入华夏”“这盛世如您所愿”等文字。这充分体现了网络Z世代对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二)知识结构:兼具广度与深度,但前沿性有待提升

知识结构是外在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的内化状况,是客观知识世界经过求知者的输入、储存、加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22]学者们根据不同人群知识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多样化的知识结构模型,如蛛网式知识结构模式、金字塔形知识结构模式、T型知识结构模式等。所有结构模型基本均认可个体的知识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几部分构成。[23]基于此,笔者从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前沿性这三个维度来分析网络Z世代的知识结构。

首先,网络Z世代具有较广的知识维度。25位受访者均为多类型书籍的阅读者,阅读范围涵盖文学类、历史类、社会学类、科幻类、悬疑类等,他们对各类书籍抱有开放性的态度。除阅读书籍多类型外,网络Z世代的社交化学习行为也拓展了其知识广度,他们在网络中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时,从一个个节点化的用户中汲取到多样化的知识,用以填补扩大自己的知识网络。

其次,网络Z世代是知识的深度阅读者。不可否认,新媒体导致的碎片化阅读容易使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导致思维的断裂,但复合阅读作为新型深阅读样态,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数字阅读碎片化、浅层化的不足。受访者表示,相较于单一的纸质阅读或者数字阅读,通过复合阅读,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更为深刻。此外,多位受访者在阅读多类型书籍的同时,一直坚持阅读某一类型的书籍。例如受访者A06坚持科幻类阅读长达7—8年,受访者A07长期阅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内容。

最后,在知识的前沿性方面,网络Z世代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从媒介使用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前沿的媒介形态充满兴趣,如使用互动视频、VR全景视频进行阅读等。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并不会特意追求阅读前沿的书籍,这意味着他们从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缺乏一定的前沿性。

(三)价值取向:主张“以我为主”,同时注重群体价值

网络Z世代的阅读行为体现出明显的“为我性”,[24]他们关注自身需求,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在阅读中对“兴趣”“体验感”“自我表达”的强调。首先,他们基于自身的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基于兴趣形成阅读社群,基于阅读兴趣开展社交、进行再创作。如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所指出的,亚文化群体的聚合是基于兴趣的情感体验,虚拟社区更是将以趣缘为纽带构建的群体紧紧联接。[25]其次,网络Z世代在复合阅读中极为关注阅读体验,无论是视频化阅读,还是游戏化阅读,阅读均变得场景化,注重触发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26]再次,网络Z世代通过复合阅读实现自我表达的愿望强烈,他们在社交化学习和创作中自我表达、自我呈现,从而获得群体认同并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这与其主体性的提升具有密切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正从“总体性社会”转变为“个体性社会”,[27]人们的自我认知也从“集体”转向“个体”,即个人被激活。[28]而作为主要经历偏向“个体性社会”的网络Z世代具有更为强烈的“个人”认知。

即便网络Z世代是“以我为主”的一代,但其并未忽视群体的价值,其复合阅读行为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相较于个人私密性的阅读,他们更为偏好群体共享性的阅读,他们一面输出观点,一面从他人的解读中汲取多元观点,从而形成立体全面的理解。网络Z世代这一价值取向与中国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开放、创新、包容相契合,他们是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他们愿意在开放包容中进步,在创新合作中共赢。

四、余论

从网络Z世代的复合阅读行为看,他们注重沉浸式阅读体验和阅读价值的实现,视频化阅读、游戏化阅读均体现了阅读中“场景”的转向;而阅读价值又在社交化学习和文本的多样化再生产中得以延伸。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的这种典型特征为阅读行业及相关平台改进阅读服务、推进全民深阅读提供诸多启示。比如阅读行业可依托多媒介,制作符合各平台特点的阅读内容,打造阅读推广矩阵;平台则需要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阅读沉浸性体验,以增加用户黏性。

但与此同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阅读的沉浸性。“沉浸”具有双重含义,一个是“flow experience”,个体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之中,即“心流体验”;另一个是“immersion communication”,即基于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达到沉浸体验的效果。[29]媒介技术不断发展,vr全景阅读作为虚拟现实阅读的一种初步形态,已具有视觉沉浸技术的部分特征,随着元宇宙的发展,视觉沉浸技术将发展到更高阶段,今后可以在元宇宙中阅读虚拟书籍,[30]从而为用户实现“immersion communication”。但这种由技术所建构的沉浸往往使得读者“身心分离”,如何平衡阅读时的两种沉浸性,为用户带来“心流体验”最终实现深阅读,仍需继续探索。

此外,网络Z世代复合阅读行为所体现的对视频化、社交化、游戏化的认同与偏好,值得教育者探究和深研。比如,从本质上看,网络Z世代的游戏化并非是游戏,而只是借助游戏的机制、元素与产生的乐趣,提升用户参与度,从而完成特定目标。[31]这需要教育者思考如何改进教育的机制、方法与手段,从而让网络Z世代“玩”在知识中。网络Z世代在复合阅读中所呈现的文化认知、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上的文化镜像,也可为教育者开展多向、多形式、翻转式的“复合教学”提供启示。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受访者书籍
今天,你休闲了吗?
鲁迅与“书籍代购”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