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质量的探索

2022-12-18 06:47杨君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部师生党员

杨君玉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多次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中国梦前进的征程之中,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所肩负的使命重且艰,既有传承文化培育新人之责,又有坚守党的领导阵地之任。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参照科研课题立项管理模式而设,能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的创造力与活力,发挥好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效能,增强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现阶段增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有益探索。下一步,如何完善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机制,提升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质量,更好适应党和人民以及高校发展的要求,是值得高校党务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及探索的课题。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支部建设,把支部建设摆在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位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在高校开展党支部“立项活动”,就是要立足新形势,面向高校党员师生这一重要主体,通过创新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延伸到支部的思想认识,强化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强化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创造性。

(一)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有利于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延伸到支部的思想认识

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高校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当前,我们党的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壮大,我们党的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达,越到这个时候,越要清醒认识“大的样子”和“大的难处”,越要清醒认识党支部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认识,明确党支部作为党的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从而精准回答“党支部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使全体师生党员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精诚合作更加巩固,在行动上的步调一致、攻坚克难更加坚定。譬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诸多高校通过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方式,迅速激发全体党员敢打硬仗的斗志,凝聚起携手并进、迎难而上的强大力量,为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有利于强化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党的理论只有转化为具体实践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对治国理政如此,对高校党的建设亦是如此。与其他基层党支部一样,高校党支部在建设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如何把党的大政方针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的难题。通过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很好的把一些宏观问题具体化,一些微观问题高度化,提高了支部运用党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譬如,从教师党支部来看,2018 年教育部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就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简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出实施意见后[2],目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多为“双带头人”,有的“双带头人”党务工作经验不足,又身负多项工作重任,有时难免顾此失彼。通过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让支部党员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研讨,共同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扭转了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独木难支”的困境。从学生党支部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有朝气、有活力,但受制于学制等原因,可能一个活动还没开展完学生党员就毕业了。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以项目为载体,以评价验收为手段,很好解决了支部活动的贴合性、延续性、可操作性等问题,使活动不随人员变动而停滞,不随时间推移而遗失,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传承性和推广性。

(三)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有利于强化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

1944 年毛泽东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此后“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亦是代代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可以深化广大师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党员们的好想法集中起来,把支部的好计划设计起来,做到集思广益、有的放矢。不难看出,当前高校诸多支部中涌现出来的“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党员好故事”多是来源于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可以说,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不仅从个体上提振了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而且在整体上推动了支部建设的提质增效。

二、新时期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行动要点

毋庸置疑,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自推行以来在增进高校党建工作成效,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改革等方面成效良好,发掘了一些党建亮点,解决了一些党建难点,为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工作找到了不少新路。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待高校党务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加以检视与思考。

(一)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前期规划应更加完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一定层面上看,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不是一次突击检查,而是一次经验总结或者亮点凝练,是要从支部已有成果中规划下一步活动计划。但是,从前期的具体实践来看,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仓促申报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高校前期缺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忽略充分的调研思考准备工作,在制订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计划时未能围绕高校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性、连续性、创新性不足,活动效果有待提升。有的党支部在后期的活动开展中未能对标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申报计划开展,节奏有所紊乱,动作有所跑偏,活动离预期效果仍存有距离。因此,有必要做好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前期规划,让活动更有意义、更有内涵、更有方向。

(二)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教育成效应更加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应通过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让师生党员获取“正能量”,加强师生党员党性锻炼。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师生党员在“立项活动”中未能得到系统化、多元化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成效不够明显。因此,有必要凸显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教育成效,让活动更具思想性、教育性、带动性。

(三)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社会服务应更加深入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而服务社会更是大学的五大功能之一,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应发挥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真正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服务社会为已任[4]。但目前高校党支部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多以志愿服务形式开展,数量少且常局限在校内服务师生,较少走出校园服务大众,对社会、对人民、对新时代的认知比较有限。因此,要发挥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社会服务功能,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服务对象更加多元。

(四)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与学科结合应更加紧密

高校党支部工作与其它基层党支部工作相比,其最大的特色与优势便是高校的学科专业特长[5]。高校党支部开展活动时应更多地考虑将专业优势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并为师生党员的个人专业成长助力,实现党建育人的目的与初衷。但在实践中,有的高校党支部仅凭一腔热情开展活动,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实践服务类活动时常常放弃学科优势而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或去打扫街道,或去维持交通秩序,这类活动固然具有传统性和普遍性,但未能真正将专业优势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也无法为师生党员的个人专业成长助力,从而偏离党建育人的目的和初衷。因此,要密切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与学科专业之间的结合,让活动更显时代性、特色性、专业性。

三、新时期开展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基本思路

诚然,要让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开展得既有“技术含量”,又能“一片叫好”,必须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跟时代改革步伐,让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与高校的教学教育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年轻人的生机活力,推动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高质量发展。

(一)树立正确理念,强化组织保障

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指导与协调,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报道,增强必要的工作指导,稳步推进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有序开展[6]。要加强对高校党支部干部学习培训,在常态化的定期集中培训之外,还可通过线上线下、集中自学、调研考查、交流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特别是高校党支部书记,更是迫切需要通过学习增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素质与党务业务水平,让党支部书记充分认识到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重要性,发挥好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优势。要周密部署,科学规划,广泛动员并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共同开拓创新,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要保证活动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健全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譬如,可探索建立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执行情况督查机制,跟踪立项项目的执行情况,活动开展效果及经费的使用情况,注重总结提升,形成能激活高校党支部工作活力的长效机制。也可建立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奖励激励机制,以激发师生党员开展活动的激情与热情。如给予获批“立项活动”的党支部一定的经费、场所及其它保障,推动“立项活动”顺畅开展。高校可定期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鉴定评比各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表彰成效显著的项目,奖励表现突出的党员。同时,表彰结果还可与党员的评奖评职称、绩效评优等挂钩,选人用人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得先进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支部党员同志。对未能如期完成相关工作计划或完成效果差的党支部还应有惩罚机制,在支部党员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

(二)突出问题导向,密切知行合一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好的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研目的明晰,调研结果可靠,可让工作规划有理有据,工作成效事半功倍。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而制定活动方案,突出问题导向,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本质,并制定规划合理的活动方案。前期首要的是通过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了解高校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及师生群众的需求,汲取党员群众的集体智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有可能最终解决问题,方能制定出创新实效、规划合理的活动方案,让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既推陈出新,又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以保高校党建工作蓬勃生机[7]。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可根据高校及党支部实际情况,与学科专业优势相结合、与志愿服务及社会服务相结合、与高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会群众的需求相结合来开展活动,如此既能通过活动开展让师生党员得到党性锤炼,又能发挥高校学科专业所长,让师生专业学习得到实践,做到学以致用。譬如,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教育学专业)和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心理学专业)两个党支部从2020 年开始就联合以家庭成长教育为切入口,深入探索丰富的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到中小学幼儿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地开展家庭成长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开展“菁苗小课堂”为小朋友开展早教服务,编演“教育戏剧”“红色爱国戏剧”进入中小学展演等。师生党员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服务中践行宗旨,体悟初心,强化了党员的党性意识,也传递了时代正能量。

(三)增强服务意识,开掘创新动能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期高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使命在肩,须弘毅以致远。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党员要正确理解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是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将其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党支部“立项活动”开展长效机制,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从学习中汲取思想营养,从服务中强化实践动能。譬如,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心理学专业)在2019 年就以家庭成长教育系列志愿服务讲座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又立即以“居家战疫共成长”系列推文及面向全社会开通抗疫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为师生群众服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师生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精神风范,又体现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了极高的社会评价,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些活动也是对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质量提升方式的探索,旨在构建高校党建育人实效的长效机制,更好增强高校党建育人的实效,提升育人成效的深度,为提高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可以说,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让师生党员可以党支部为平台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党支部建设活动和社会服务工作,灵动地将党建与高校师生自身的学习、业务工作相结合,打开了高校党支部灵活开展活动的新思路,既给予了高校党支部决策自主权,又增进高校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

新的时代对奋进“中国梦”的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党支部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面对百年变局的新形势,借助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的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建设与水平,调动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凝聚党员的智慧,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及时地将党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贯彻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支部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员之家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