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现实难题与出路

2022-12-18 14:44余雪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民办高校

余雪冰

(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210012)

“三全育人”理念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萌芽、探索、发展,到成熟、完善的过程,其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1]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并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动高校“三全育人”从理念到实操的转变,“三全育人”迅速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一样,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三全育人”工作理应成为民办高校的应然选择。但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办学性质、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主客观限制,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面临现实难题。本文在全面考察民办高校“三全育人”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影响民办高校“三全育人”落地见效的制约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对策,这对于民办高校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与教育理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围绕育人这一核心,从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三个维度来考察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开放的“大育人观”。

首先,在主体维度,“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的全员性,即育人主体无不尽责。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都是主体性存在,两种主体共同存在和活动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中。[3]就高校来说,“全员”概念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包括校领导、专业课教师、职能部门及后勤宿管等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包括作为受教主体的大学生。高校“全员育人”作为一个系统,要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效果,关键在于优化系统,一方面“全员”中的“每一员”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另一方面“全员”之间需要协同配合、互为支撑、步调一致、齐头并进。

其次,在时间维度,“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时间的全过程性,即育人无时不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也有阶段性,且每一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教育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出发,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4]对高校而言,“全过程”概念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大学生涯全过程。“全过程育人”不仅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更强调要综合考虑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衔接性,针对不同年级群体的特点,明确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再次,在空间维度,“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空间的全方位性,即育人无处不在。“全方位”概念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至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位,实现全方位覆盖,同时要观照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高校来看,“全方位育人”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全育人”内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蕴含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动员全体人员、全部资源,在多维时空中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民办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现实难题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无论是领导体制,还是办学性质,无论是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还是学生综合素质,都与公办高校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上,存在着具有极强差异性的现实难题。

(一)党组织地位和功能的弱化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理)事会在学校发展和运行管理上拥有绝对的权力,民办高校领导体制与公办高校的差异导致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办学主体对学校党建的重视程度休戚相关。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试行)》,对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作了制度性的规定,但从实践层面来考察,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缺失,党组织作用发挥受限;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不全,民办高校出于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本的权衡,党务人员数量与学校规模不匹配,往往采取一套班子多套牌子合署办公;党组织的行政事务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没有得到发挥,党组织成员难以进入学校核心决策机构,对重大事项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信息不对称难于对学校发展和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党员党性意识弱化、业务不精,教职工党员忙于行政、科研与教学工作,组织观念薄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没有突出显现。

(二)办学经济效益优先的掣肘

如何才能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艾略特曾说需要200年时间和5亿美元资金。[5]但芝加哥大学仅用20年时间就跻身为世界一流高校。韩国的浦项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发展成绩也证明充足的办学经费是高校建设的根本。民办高校有企业投资也有个人出资,企业出资的民办高校由于企业效益、规模以及相关捐赠制度的制约,向高校提供的资金有限,有一些企业还依赖于学校提供资金用于企业运营,如东软控股等。就目前民办高校运行来看,“以生养校”是主要方式,资金来源与生源数量直接挂钩,生源即财源。据统计,陕西8所办学水平较高的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90%来自学费收入。[6]相对于公办院校充足稳定的国家财政支持,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单一且不稳定。高职类的民办高校更因生源数量急剧下滑,办学资金满足基本教学运行都存在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属于软实力建设,其成效贡献度不易测量,因此对办学者的吸引力不强,资源配置方面尤其“吝啬”,投入严重不足。溯本追源,也是民办高校办学资金不足的现实难题所致。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7]民办高校即将进入了分类管理时代,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将作为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国家和地方政府将会加大财政支持,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积极参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反,在国家教育财政支出中,营利性学校是难于获得资金支持的。民办高校本身在高校竞争中处于劣势,分类管理政策落地后必将加重两类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营利性、办学成本与经济收益等必然成为办学者首要权衡的战略问题,以有限资金追求最大的经济收益。

(三)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

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劣。目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专职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三全育人的育人主体是教师,主要涵盖着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民办高校由于体制、办学资金等问题,一方面专职教师数量很难按照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配齐建强。目前很少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按照教育部1∶350的师生比的要求进行配备。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平台受限、待遇福利不稳等因素,民办高校很难招聘到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师资结构得不到优化。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以及岗位的认同感缺乏,开展工作的热情不高,许多教师把民办高校作为跳板,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很多教师博士毕业、获得高级职称后选择跳槽,民办高校沦为“公办高校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有研究显示,民办高校教师基于竞争压力和学术研究身份认同,与公办高校教师存在相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在科研发展需求上民办高校教师甚至高于公办高校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是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新诉求。[7]迫于这样压力和身份认同,民办高校教师开展工作更加带有自身发展的功利性因素,“重育才、轻育德”“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四)学生政治素质的薄弱

民办高校目前有本科层次教育、专科层次教育、学历文凭教育等,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政治素养、政治敏锐性、政治参与热情都存在较大差别。有调查显示,浙江越秀学院有53.2%的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仍有45%的学生认为缺乏信仰;70%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8]

多元化时代,民办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职业发展、就业需求、薪酬定位等是学生在学习生活阶段关注的焦点。另外,与公办高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身处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飞速发展,“三观”未完全确立的学生易受到网络世界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

三、民办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出路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民办高校“三全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党建引领、经费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学生主体差异关注等举措,打通民办高校“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加强党建引领,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习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9]“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协同育人理念难以落到实处,全员育人存在角色缺位,如何重构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共同体是推进“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关键性难点。这就需要学校牢牢牵住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通过大部制改革、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评价激励导向构建等举措,强化全员育德自觉,破解民办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不畅,扭转“三全育人”队伍各自为政、分散用力的局面。具体来说,民办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明确董(理)事会、校行政、校党委的权责利,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学校改革发展、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学校灵活办学体制优势结合起来,谋划党的建设,设置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统筹谋划全校“三全育人”工作,协调推进工作重点和难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办学治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融合起来,落实各职能部门、各院系“三全育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二级管理考核制度,构建内容健全、标准科学、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二)加大经费供给,完善“三全育人”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供给是落实“三全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重要性及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稳步增长、生均教育经费可持续供给是实现民办高校立德树人这项固本工程的重要基础。

“三全育人”是时空维度育人理念,如何统筹育人主体全时段、全方位把控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避免全过程育人的时间断裂、全方位育人的方位偏移,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学自主权及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供给,从制度、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在评优表彰、升职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门力量的政策扶持,健全完善“三全育人”的保障机制。具体来讲,民办高校要把全员育人队伍数量不足作为首要问题,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足额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同时,加大育人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思想武装、项目支持引领消除本领恐慌。其次,出台“三全育人”先进个人表彰评选制度,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切实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打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称与职级“双线”晋升壁垒,解决教师发展和生存的后顾之忧。最后,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力度,打造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发挥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作用,实现全方位发力新局面。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三全育人”水平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教书、科研、智育,轻育人、教学、德育的“三重三轻”情况,专职辅导员队伍又缺乏对岗位的职业认同。民办高校教师身处学术场域底层,在现有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审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学术身份的认同、学术职业的期望往往更高于公办高校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内在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期在高校学术研究中获得一席之地。民办高校辅导员也因晋升路径、职业发展瓶颈等现实问题,对育人工作多是敷衍了事,期待通过学历提升实现跨越式的岗位变动。

认同是主体能动性建构活动,与人的内在心理结构、情感需求、利益诉求密切相关。[10]职业认同是教师基于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体认,从而建构身份角色归属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追求和职业责任。为此,民办高校要直面育人主体发展过程中的职业认同问题,锁定教师广泛关注的利益诉求、职业发展需要与情感倾向,廓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迷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出台长效激励机制,扭转现有“三全育人”工作重绩效、轻育人的局面,激活全校教师的育人意识和需求,建立教师道德榜样引领机制和立德树人的岗位要求,树立德育为先的责任意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民办高校要切实提高“三全育人”水平,就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教书与育人两不误的育人共识和行动自觉。

(四)关注学生主体差异,提升“三全育人”效果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具有辩证逻辑关联的。全员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保障,全过程育人涵盖着全员育人主体参与、全方位实施的客观要求,全方位育人则需要全员育人主体参与,又需要遵循全过程育人的客观要求,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挖掘各种教育平台。[11]具体来讲,民办高校要提升“三全育人”效果,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发展、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针对民办高校学生主体差异性,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把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进校到毕业离校各阶段,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同时,民办高校要直面身处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思辨能力、学习方式、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特点,注重“三全育人”场域的拓展,通过教学名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进网络,构建高校校园新媒体矩阵,开展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阵地、网络阵地、实践阵地协同教育作用,提升“三全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民办高校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