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01-03 05:23路晗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关键词:创新性趣味性阅读教学

路晗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热点,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营造快乐的阅读情境,开发学生的潜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阅读教学向多元化和开放化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提出的策略是:开发情境式教学,构建创新性课堂;开发快乐式教学,构建趣味性课堂;开发拓展式教学,构建智慧性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性;趣味性;智慧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113-04

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的好品质,使学生能够找到阅读的动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教师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1.阅读教学理论性强

阅读教学讲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讲述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也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理论上,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较少,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好感下降,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部分教师给学生推荐了许多课外读物,但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不关心,很少过问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了什么,导致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自主阅读。

2.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趋势,给课堂教学创造了无限的可能。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有些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只在教学中运用大屏幕,给学生播放图片或者视频,营造基础的阅读情境,其他信息技术工具则很少应用,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3.阅读教学脱离实际

有些语文教师将阅读目标制定得过高,超过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得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于枯燥的阅读材料缺乏耐心。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引导,只顧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推荐的阅读素材难度过大,还会使学生一头雾水,找不到中心思想,无法从中获得启发,只能依赖教师的讲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语文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1.开发情境式教学,构建创新课堂

(1)设计生活情境,渲染阅读氛围。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的文本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促进长远进步。语文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情境,将常见的生活场景或者生活实物引入到课堂上,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情趣。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推荐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坚持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课文,讲述的是一只口渴的乌鸦通过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并带领学生完成乌鸦喝水的实验,这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将“乌鸦喝水的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这不仅能实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才艺得到发挥。

(2)创设游戏情境,发散阅读思维。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运动天赋很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将阅读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引入到游戏中,这样能够使学生一边玩,一边学,既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又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自主进行游戏分工。在创设游戏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并不是创设的游戏情境越多越好。有时候学生需要安静的阅读环境,教师就不要创设游戏情境,否则会影响阅读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闯关类的游戏情境,利用多媒体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内容。学生需要先完成基本的阅读内容,才能够进入到下一个阅读内容,完成得越多,积累的积分就越多。教师利用电子表格汇总学生的积分,让学生用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教师还可以设计制作类的游戏,先给学生发放一份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按照材料中的内容制作物品。学生只有读懂阅读材料,才能进行制作,所以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3)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热情。在小学阶段,故事深受学生的青睐,相比于枯燥的阅读材料,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多的启发。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故事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多种多样的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故事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视听盛宴,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还能拓宽想象空间。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先通过网络图片展示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让学生在观察后谈谈它们尾巴的特点,产生阅读兴趣。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述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以亲切、生动的口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协作意识。教师再引出船上的舵、飞机的尾翼等,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尾巴的作用,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最后,教师借助网络设计故事场景,假设学生向其他同学借东西,尝试运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这能向学生渗透礼貌教育,让学生感同身受,阅读效果会更好。

(4)创设对比情境,增强阅读体验。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要教授学生阅读技巧,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实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对比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对比,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增强阅读体验。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升华阅读效果。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遗漏知识点,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師可通过网络给学生展示阅读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要求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细致、全面地阅读,思维自由翱翔。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技巧和阅读情感的掌握,教师再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对比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阅读内容的特点,及时调整阅读方法,化平淡为激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对比阅读训练题,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吸引学生入情入境。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看一看哪个学生的阅读情感丰富,比一比哪个学生的阅读语速规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实现先进带后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2.开发快乐式教学,构建趣味课堂

(1)精选电子绘本,培养阅读感觉。有效利用电子绘本,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其不仅能消除传统的阅读弊端,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感觉,使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记忆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精选电子绘本,既要体现趣味性,又要充满知识性,使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所收获,为构建趣味课堂打牢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子绘本,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消除学习中的疑惑。学生一边观看绘本,一边朗读,能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学生还可以利用有声绘本,对朗读进行练习,先倾听,然后跟读,在阅读过程中深化情感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运用电脑或者平板阅读电子绘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家长也可以参与到阅读中,为孩子搜集多种多样的电子绘本,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融洽亲子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共同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结合电子档案,分享阅读瞬间。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语文教师可以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记录学生在阅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学生阅读的精彩瞬间,使语文阅读形成特色,为构建书香课堂助力。语文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要做到按时更新,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进行维护,使电子档案真实有效,并将其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

(3)巧用电子白板,体现阅读分层。电子白板是近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热门工具,其不仅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还是一个强大的资源库,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效突破阅读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等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利用电子白板搜集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的建造历史,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向学生发送阅读目标,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正确理解课文大意。对于语文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掌握文章的字词和中心思想。对于语文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说具体。对于语文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系统地回答赵州桥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并搜集家乡的古建筑或桥梁,仿照课文写一篇作文。

(4)应用电子书包,彰显阅读品味。电子书包具有接收信息、传递信息、聚合信息等多种功能。电子书包的有效应用,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彰显阅读教学品质,实现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的全面融合,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统一起来,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养成记录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前围绕教学重点,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分享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中,学生可以按照图片的指引开展课前预习,在头脑中建立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电子书包中发送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作者的行文思路,从声音、气势、形态等不同的方面体会大自然的壮阔之美,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在课后,教师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电子书包发送阅读资源包。

3.开发拓展式教学,构建智慧课堂

(1)公众号辅助阅读,锻炼剖析能力。微信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让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热情,锻炼学生的剖析能力和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建立班级阅读群,让学生家长都加入到阅读群中,每天要求家长录制学生阅读的视频,在群里进行打卡。教师要每天发送阅读素材和阅读小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语感。其次,教师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在公众号中推送各种阅读文章,推荐阅读技巧,分享阅读经验。这能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让学生爱上阅读。家长要订阅班级微信公众号,及时接受教师发送的文章,还可以通过评价功能与教师取得联系,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班级微信公众号的维护中,一方面让学生发挥主人翁作用,为班级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2)建立阅读资源库,积累阅读素材。教师要建立阅读资源库,将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源汇聚到一起,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教师要将授课时用到的微课视频、电子课件、图文资源等上传到资源库中,并且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以便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查找。教师要从网络中下载一些优质的语文阅读资源,将其进行整理和归纳后上传到资源库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将学生的阅读心得体会和阅读成果等上传到资源库中,这既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基础。教师要在资源库中留有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上传搜集到的阅读资料。构建智慧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要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相关项目,用教师的智慧去照亮学生的智慧。要定期进行集体教研活动,让教师分享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心得和成果,为校本教研提供展示的平台。

(3)阅读软件常态化,拓展阅读范畴。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软件来学习,体会全新的阅读方法,获得更多的阅读指导。阅读软件的功能是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包括绘本、名著、诗词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拓展阅读范围,构建个人专属空间。阅读软件具有阅读点评功能,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语调、阅读情感、阅读理解等進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具体的评价报告,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报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例如,在学习《示儿》这首古诗时,学生可以利用阅读软件了解作者的生平,也可以进入阅读软件的拓展区,学习陆游的其他作品。如今,阅读软件的应用已经常态化,发音都是真人发音,学生可以应用阅读软件辅助阅读。

(4)充分利用校园网,增强阅读动力。校园网是教育现代化的新兴产物,已经成为学校的标配。校园网能发布相关政策和信息,展现学校和学生的风采,成为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开拓阅读模块,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阅读的机会,增强学生阅读动力。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获得各类阅读资源,既有电子版的书籍,也有阅读素材微视频。在校园网论坛模块,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方面的疑惑,让教师给予解答。校园网还有网站链接功能,学生可以点击链接跳转到其他阅读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填补知识空白。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健康成长。同时,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和阅读指导,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小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01).

[2]姚丹.小学语文阅读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1(07).

[3]管彬彬.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以《海上日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6).

[4]王熙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天津教育,2020(25).

[5]杨玉洁.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8).

[6]孙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7).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Lu Han

(Lupo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 hot spo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trodu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create happy reading situations, develop students’ potential,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make reading teaching diversified and ope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develop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lassroom; developing happy teaching and constructing interesting classroom; develop expanding teaching and construct intelligent classroom.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 innovation; interest;intelligence

猜你喜欢
创新性趣味性阅读教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