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探析

2023-01-03 05:23李月华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李月华

摘要: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在数学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引入趣味性资源,将数学知识以形象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这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好地掌握数学法则、原理,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从数学特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基于新课标的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117-04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既能够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对认知思维水平要求比较高,而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还不能够完全理解枯燥、晦涩的数学概念或定理,学习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加之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无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很容易忽略知识细节。面对这一学情,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生学习需要,增添趣味性资源,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新课标的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1.趣味性教学概述

趣味性教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體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趣味性教学需要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效的师生互动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驱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数学趣味性教学重要性

趣味性教学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传统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极大的困难。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数学课堂增添了大量的趣味性因素,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第二,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要求比较高。趣味性教学的应用,能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第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求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并在主动探究中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趣味性教学借助趣味性游戏、生活情境等,能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第四,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摒弃了传统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中,产生积极参加的动机,在活动中勇于探索,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1.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滞后的问题,习惯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采取“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发展受到阻碍。

2.学生自学时间有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完成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往往忽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提问质疑的机会,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部分教师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缺乏针对性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两极分化的问题愈发突出。学生缺少自学时间,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难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

3.情感教育缺失

新课改倡导情感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把课本中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具体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学贴近生活,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开展情感教育。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不重视情感教育,导致数学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1.创设趣味性数学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情境要体现趣味性,为数学课堂带来有趣的探究内容,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时,应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加以呈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在情境中融入趣味性因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特点创设趣味性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对“50以内的加法”这一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考老师”的活动进行新课导入,即让学生出题,由教师回答。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老师是怎样获得结果的,为何与我的算法不相同等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直观、趣味的方式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例如,在对教学结果是10的加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黑板左侧画上6只鸟,并提问:“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共有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在鸟的下面写上数字6,然后在黑板右侧画4只鸟,并提出问题:“黑板上共有多少只鸟?怎样进行计算呢?”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与回答,教师可在黑板中间的位置写上“+”,引导学生计算“4+6=?”。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在黑板右边写上10。这种趣味化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显著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趣味性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组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基于学生喜欢玩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数学趣味性教学时,应立足教材内容,将数学教学与游戏融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游戏化教学的运用,并不是改变数学教学的相关目标与内容,而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游戏开展教学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游戏设计,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进行了解,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为保障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还应明确游戏规则,科学把控游戏时间,以免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对数学游戏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7的倍数关系”进行学习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坐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圈进行报数,在遇到“7”和“7的倍数”时,要立即做出积极响应,站起来喊“到”。学生如果在游戏中出现错误,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如表演一段才艺,或是背诵一首古诗,或是唱一首歌曲等。趣味性数学游戏的融入,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唤醒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高效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魅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同组异质,異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抽象知识的转化,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具有好动、精力旺盛等特点,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实践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在有限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精准控制实践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从家中带来饭盒、乒乓球、水杯等物品,或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物体。例如,在“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和图钉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硬纸板与硬纸板的连接处用一个图钉连接。做好以后,教师让学生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看看图形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四边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随意拉伸,形状会发生变化,而三角形拉不动,形状始终如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4.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趣味性教学

教育现代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借助图片、视频,激活数学课堂氛围,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告诉给学生,而要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物品,如课桌、黑板、伸缩门等,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知。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元素,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5.基于现实生活开展趣味性教学

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发现数学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以致用”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立足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趣味性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数学学习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并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从教室中、学习物品中,找到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将其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以图形为标准对其进行归类。这种生活化趣味性教学模式,能使得学生在对具体物品的观察中,较好地完成抽象知识的学习,并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实践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实践操作的意义,引发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发展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对数学的喜爱之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6.设计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数学作业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数学作业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教师可通过数学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纵观当前数学作业,受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制约,依然存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等现象,致使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厌烦情绪,甚至出现了排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作业作用和价值的发挥。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创新作业形式,增强趣味性、实用性,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完成作业,高质量完成作业。一方面,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中,一边思考,一边操作,高效达成作业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探究作业,培养学生应有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乘除运算以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条乡间小路的长为50 m,现在需要在路的两侧栽上树木,树与树之间的距离为2m,那么栽满这条乡间小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50除以2再乘以2,得出的结果是50棵。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实际操作一下,验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通过操作发现,长为50m的路一侧,栽间距2m的树需要26棵树苗,这样算式就变成(50÷2+1)×2=52(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缜密思考,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激发了数学学习热情。

7.實施趣味性教学评价

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极具导向性和激励性。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只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语言以批评为主。这种教学评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鉴于此,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时,唯有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首先,实施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应在传统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其建立成长档案,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行为表现、学习进步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整理、总结,从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反应出来。其次,实施趣味性的评价方式。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可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借助小红花、小星星、小笑脸等形式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在趣味性的评价方式中受到鼓励和启发,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实施趣味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助肯定和激励,使学生在被肯定、被鼓励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学趣味性教学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趣味性教学的内涵,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开展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教学、设计趣味性作业、构建趣味性评价模式等,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崔文杰.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6).

[2]李建洪.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天津教育, 2022(04).

[3]薛惠萍,巩红江.以趣味性教学激发课堂活力———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3).

[4]郭林.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 2021(10).

[5]庞红岩.基于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1(27).

[6]凌惠.小学数学趣味性学习策略[J].数学大世界,2021(05).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esting Teaching Strategy of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Li Yuehua

(Huangy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6, 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abstraction, which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y are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 to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and also easy to have a weariness of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base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troduce interesting resources, and present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a vivid and interesting way. This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ge and their cognitive laws. It can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better grasp mathematical rules and principle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and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teres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interest;teachingstrategies;teaching quality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