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手法教学探索

2023-01-10 02:24周学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骨伤手法病例

韦 理 周学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医骨伤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主要包括伤科学(正骨学)、筋伤学、骨病学和内伤学等内容。中医骨伤手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医骨伤手法实训教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如何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临床见习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是笔者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2020年初,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在无法进行线下理论教学的情况下,将教学计划调整为微课学习、线上理论课、线下实训、线下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教材和教具

在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教材及教具包括现有课本、课件、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是根据大纲要求,全程多角度录制教师的每个手法操作示范视频,并附手法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解说。骨伤手法微课视频主要涵盖伤科学(骨折和脱位)、筋伤学和骨病学。

2 课程安排

2.1 教材内容自学和微课学习 (1)教材学习,要求学生精读教材,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手法步骤和要点,熟悉手法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功能锻炼方法;(2)反复观看骨伤手法微课视频;(3)记录疑难问题。

微课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每个手法操作以简短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便于反复观看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骨伤手法的重要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年手法教学中,虽然学生也能观摩手法录像,但都是在线下实时进行,很难循环观看,同时缺少思考时间,无法及时提出疑难问题,导致师生互动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以后,由于学生们对骨伤手法已经有较深入的理解,为之后的线上教学互动和线下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微课是骨伤手法技能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微课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1]。

2.2 线上理论教学 每次线上理论教学均分教师串讲、答疑、讨论和总结4部分。答疑部分是很多学生期待的时段,尤其是提出疑问的学生,需要教师给出答案。串讲和部分知识点的答疑是同时进行的,教师串讲的主要内容是手法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着重对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等差异性个体在实施手法时的力量、速度、时间等方面进行分述,同时将学生共有的疑难知识点进行解答,所以在串讲过程中基本能解决大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个别疑问的答疑则放到讨论阶段进行。

讨论部分是线上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占课时的3/5,主要分为学生疑问讨论、基础手法机制讨论、病例讨论。其中大部分学生疑问讨论内容穿插于后二者之间。

疑难问题讨论:经过教材的自学、微课学习以及教师的串讲,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较为熟悉,所以将一些疑问进行讨论,线上课堂的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在此阶段教师对解答思路仅需要稍加引导即可。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滑脱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教师只需要求学生们从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手法选择等方面依次讨论,并在重要知识点加以引导。

基础手法讨论:骨伤手法具有正骨整脊、平衡阴阳、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松解粘连、宣通散结、缓急解痉、滑利关节等作用,但各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各有不同,所以我们针对各种手法单独运用和联合运用的具体机制进行讨论。此外对手法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法后的调摄也进行分别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言分为主动发言和教师随机点名发言2个阶段,这种发言安排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病例讨论:列举常见脊柱筋伤病例,从病例年龄、性别、职业、行为特征、病程、临床表现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既往史、个人史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明确选用手法类型、实施手法时的注意事项和手法后调摄等。病例讨论流程为:(1)病例讨论内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按要求查阅各种资料,准备发言内容;(2)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10人)提前进行线上讨论;(3)讨论时由教师随机指定小组内1位学生发言,其余学生可以补充;(4)教师最后评分,纳入平时成绩。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好“指导老师”或“主持人”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当“主播”、学生当“观众”模式。教师除了在教学前小段时间串讲以外,余下的时间主要起着引导和控场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连麦、答疑、评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

线上教学最后阶段,教师简短总结,并布置作业。所有作业均为线上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2.3 线下实训 骨伤手法实训教学是学生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的桥梁,属于临床技能培训,是今后学生顺利进入实习阶段的保证。在理论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各种手法步骤、要点等内容,在应用阶段,还需要不断反复的练习。

实训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大纲,我们将骨伤手法分为2大单元,一是基础手法练习,二是案例手法的综合运用。基础手法练习过程中,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首先是教师有步骤地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以4人为1个小组,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各种手法,最后以教师逐人考核合格为止,整个课程均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案例手法的综合运用课程中,教师选用临床常见骨伤科病例,对手法选择进行分析讲解,同样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示范,注重手法的连贯性。例如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采用理筋、整骨和对症三联手法治疗,首先以推、拿、拉和点按法进行理筋放松,以模拟腰痛评分、腰椎活动度等为手法疗效标准,在达到评分要求后再进行整骨手法练习;整骨手法以符合手法角度、力量等考量条件为准;最后对症手法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点按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症穴位,以下肢有麻胀感为宜。

骨伤手法操作讲究早、稳、准、巧,需要不断实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理解,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手法的学习上,学生需要从理论认识、手法步骤到技巧的熟练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手法实施对象只是模型或者正常个体,并非真正临床病例,因此在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骨伤手法也是不现实的[2]。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各种骨伤手法的熟悉运用,掌握手法的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技能基础。

2.4 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中医骨伤手法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临床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随机性,导致骨伤手法的临床见习也是随机的,无法完整见习所有的骨伤手法,但是临床实战的氛围极具带入感,学生对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患者实施的骨伤手法印象尤为深刻。通过临床见习,巩固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与中医骨伤手法技能,初步了解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病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适应转化为专业医务人员的角色过渡。

3 小结

中医骨伤科学是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其中骨伤手法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晋朝的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就记载了手法整复及夹板固定等中医骨伤手法技能。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关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骨伤手法教学,早年以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为主,因此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往往表现出临床技能不熟练,中医骨伤手法操作不熟练的缺陷。基于此类负面反馈意见,为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在教学中增加骨伤手法实训课,取得较好的效果。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遂采用微课学习、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总结,认为此教学模式主要优势有:(1)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提高学生的骨伤手法技能。由于理论教学在线上进行,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互动性和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微课的介入和课堂讨论的合理设置成为其重要的保证,课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感觉是课程成功的最重要的评判。

猜你喜欢
骨伤手法病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七步洗手法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