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医科学性问题的哲学思考*

2023-01-10 02:24张艺蕾孙志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经络感官中医药

张艺蕾 孙志海

(1.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东南大学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1189)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医药工作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其实多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依然受到多种因素的牵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给了中医一个在万众瞩目下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有机会重新认识中医的价值。

疫情初期,中医被排斥在外,面对西医没有特效药和死亡人数骤增的情况,各地开始接受中医,普遍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们对中医药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满心欢喜,有的半信半疑,有的直接拒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超九成。凡是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死率都相对较低。实践证明,中医药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效手段”[1]。各级媒体也在广泛报道中医在疫病诊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医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从此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了呢?恐怕为时尚早。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中医在治愈速度和降低病死率方面就有上佳表现,但中医的贡献并未被重视,甚至依然有人呼吁要取消中医。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关键因素一直主导着各方人士的思维:中医不科学。

1 发展中医须突破传统的科学观

自西学东渐以来,“科学”在我国逐渐取得最高话语权,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权威,传统文化则沦为科学霸权的牺牲品,它们被贴以“落后”“迷信”的标签,其中之瑰宝中医自然难逃厄运。在一些“科学卫道士”的眼中,中医即是“伪科学”“巫术”。面对这一境遇,中医界人士亦有苦难言。毕竟,在科学占据意识形态霸权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学术体系如果被科学排斥在外,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科学身份,其生存环境势必非常恶劣,随时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为什么经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中医学,却获得不了科学地位呢?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来衡量,中医就是真理,自然也就是科学。那么从实践效果出发,承认中医的科学性不是很容易的事吗?然而事实却并非这么简单。刘长林认为:“当前困扰中医学的不是医学,而是哲学。一些流行的认识论观念须要突破、更新,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才能揭示中医学在科学中的位置,摆正中医与西医的关系”[2]。笔者认为,这个亟待突破、更新的科学观和认识论就是非常流行的实证科学观及其认识论。只要这一科学观和相关的认识论还在继续主导人们的思维,中医的科学地位就很难得到确立。所以,要想让人们在疫情过后也不会遗忘中医药,并顺利实现国家中医发展战略,那就非常有必要对实证科学观和相应的认识论原则重新进行审视,以期在其庞大的地盘里为中医药的发展找到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2 阻扰中医获得科学身份的实证科学观

实证科学观阻扰中医获得科学地位,这种提法并不十分严谨。准确地说,是早期与经典物理学相匹配的那个实证科学观在阻扰中医获得科学身份,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实证科学观是可以承认中医学的科学身份的,至少为它获得科学身份打开了通道。那么,早期的实证科学观是如何阻挠中医学获得科学身份的呢?主要通过它的2个基本原则来实现: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

2.1 第一个原则 感官经验优先原则 最初的实证科学观只承认符合以下2个条件的理论为科学理论,这2个条件与近代的经验论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理论必须来自对感官经验的逻辑加工,没有感官经验基础的理论则不能被称为科学理论,这一原则即是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它是一个程序原则[3]。所谓程序原则是指它根据认识发生的程序来判断一个理论的科学身份。当人们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时,首先看其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感官经验在先这一条件,即经验必须先于理论,否则就是非法的,不能被承认为科学理论。

这一原则的确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理由:为理性从宗教统治下争生存权。在基督教和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霸权的时代,人们的基本信念是信仰高于理性,理性知识(即科学)的地位被压得很低。理性为了挣得一丝生存空间,自觉地给自己划界:一开始,它承认启示真理的存在,确定启示的真理高于理性的真理。然后,把自身研究对象限定在自然范围之内,把超自然领域让给宗教。这个限定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科学只在自然范围内解释自然,不能用超自然现象来解释自然现象。那么,这个自然与超自然的界限在哪里呢?虽然人们很少讨论这个问题,但事实上是把能否被人们的感官感知作为二者的分界线。即人类的感官能够感知的东西属于自然领域,感官感知不到的就属于超自然领域。这种划分保持了宗教的神圣性,令宗教界得以安心。故感官经验优先原则为理性科学摆脱宗教的压制和束缚提供了条件,为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随着科学对人类现实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类意识形态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开始挑战宗教的地位,宣称凡感官感知不到的对象皆不存在,由此上帝、灵魂一类事物被否定,随之启示或信仰亦被否定[4]。

在此过程中,理性或科学完成了一次本体论的重大转变:从承认感官、感知经验之外的存在到否定这种存在,比如上帝、灵魂;从承认人类具有感官、感知能力之外的感知能力到否定这种能力,比如获得启示的能力。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认识论的重大转变:从承认启示类知识的合法性到否定其合法性。就这样,实证科学把人类的认知牢牢限定在人的5种感官能力和建立其上的机械设备的感知能力之内,人类的认知和科学彻底走向机械唯物论。这种机械唯物论至今依然统治着人类的大脑和思维。

当西方科学随着远征军进入中国后,带着胜利之师的光环,很快就征服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感官经验优先原则被大多数新型知识分子接纳,随之,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便开始遭受围攻、否定,被排斥在科学之外。因为,在这种实证科学观的视野下,中医的元气、经络等理论虽然流行了几千年,但古人从没有告诉过人们这些理论有什么感官经验基础,即这些概念所表征的“元气”“经络”人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根本不属于自然现象。因此,这样的理论当然不能被视为科学理论,“科学”之名号就无法授予中医。

或许有人会认为:中医在诊病时观舌相、望气色、把脉、闻味道不都是通过感官途径来确定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吗?怎么能说中医没有感官经验基础,不符合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呢?中医的望、闻、切,确实是通过感官途径来收集患者身体状态的信息,中医医生也是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疾病,这是个经验获取和理性思维加工的过程。但这些感官经验并不能直接告诉人们“元气”“经络”是什么样的存在。即这些感官经验不能为元气理论和经络理论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至今也没有人根据自己在诊疗活动中的感觉经验宣称自己证实了元气理论和经络理论。

第二,科学理论所加工的感官经验必须是可重复的,是所有人在相同的认知条件下都可以获得的。这就包含2个要点:一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二是所有人获得的经验是相同的,或者能够还原为相同的数据。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具备这2个条件呢?是机器设备能够获得的经验。因为这样的经验才是客观经验,它具有2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与具体主体无关性。近现代科学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类设计出一套测量设备和计量系统,从此真正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都是测量设备所获得的数据,真实的人类经验则被排挤出科学理论的加工过程。比如,温度计的数值就代替了人们对温度的感觉,它解决了人们在相同的环境下冷热感觉不同的问题,其显示的数据是客观的。这样的数据化经验就成为一个与具体主体完全无关的东西。二是可公共感知性。实证科学要求自己所加工的经验必须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的,同样,这种大家都能感知到的经验是能够被机械设备记录的。如果人的某种经验不能被机器设备记录下来,则不能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人类真实的经验被机械设备所代替。当今时代人类获得各种经验数据的设备发展到何种程度,科学研究也就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的科学研究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机械化,真正属于“人”的科学则没有了。但事实上,中医作为人体医学的范畴,它将人体生命运作视为一个异常精密与复杂的系统。在人的诸多经验中,除了感官感知的经验之外,还有很多经验(比如练习气功所获得的经验)是无法被机械设备所记录的。而这些经验没有被科学研究所接纳,从而严重地限制了人的认识范围和认识能力。这些经验以及由此派生的理论和方法不应被轻易否认,需进一步探索。事实不断证明,中医理论的不少观点与现代科学的许多最新成果不谋而合。一些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可能在科学上获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的发展[5]。

2.2 第二个原则 经验证实原则 在感官经验优先原则之下,科学与真理是两回事。该原则只是根据认知的程序来判断理论是否具有科学身份,而不能判断其真理性。只要符合感官经验优先原则的理论,即便被证明为错误,也依然属于科学理论。所以,科学史上有不少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仍然被视为科学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原则的功能是将科学知识与宗教知识区分开来。所以,对于以探索真理为己任的科学家而言,仅有感官经验优先原则是不够的。为此,实证科学还为自己确定了另一个真理判定原则:经验证实原则。即一个理论如果是真理,必须能够通过经验予以证实。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人们进行的大量实验属于重复实验。即面对他人提出的科学理论,重复对方所进行的实验,看能否得出相同的实验数据,即相同的经验。一个理论只有得到他人重复实验的结果支持后,才能被认定为真理。

可是古人并没有为元气理论、经络理论这样的中医基本理论提供感官经验基础,所以也就谈不上对其经验基础进行重复实验。但鉴于中医的切实疗效客观存在,科学界并没有因为古人没为这些理论提供经验基础就完全否定这些理论。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对经络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希望能够观察到经络的存在,为其找到经验基础。这表明科学界愿意放下感官经验优先原则,仅仅根据经验证实原则为中医基本理论正科学之名。

前后几十年,我国投入了上亿的科研经费来验证经络的存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取得人人都信服的研究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祝总骧运用电学、声学等多种方式测试到了经络位置有特殊的电磁特性和声学特性,由此证明经络理论的正确性[6]。但这些实验都没有真正让人们直接观察到经络全图,经络存在与否及其物理实质至今未解,导致人们依然有诸多怀疑[7]。究其原因,是大家依然延用经典物理学的经验标准来要求与经络相关的经验。除此之外,其他理论如元气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等也都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证实和支撑,没有被证明为真理。

所以,在经典物理学中,只有既符合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又符合经验证实原则的理论,才是科学真理。在这里,科学与真理是不同的概念,科学真理是与“宗教真理”相对而言的。所谓科学真理就是符合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并通过经验证实的理论。而当人们在此原则下为中医基本理论寻找经验根据时,就很自然地要求获得感官经验。由于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依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元气和经络,所以,证实中医基本理论为科学真理的尝试没有获得成功。

3 现代科学观为中医获得科学身份开辟了道路

在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时候,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相互配合,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逐渐成为人们的坚定信念,铸就了近现代人和近现代哲学关于科学的基本认知。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之后,这种科学观便遭到了挑战。因为相对论并没有相应的经验根据,没有机械性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一开始,人们无法承认它的科学身份或真理性。但是后来人们观察到了它的一个推论的正确性,由此才承认其真理性并接受了它的科学身份。

相对论被接受为科学真理的过程说明了2点:一是科学界愿意放弃感官经验优先原则。因为此时科学已经获得了对宗教的彻底胜利,这个原则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也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重要了。二是经验证实原则被大大扩展。人们不再要求通过直接经验来验证理论,能验证那个理论的一个推论也被视为可行。因为,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经验证实原则要求,爱因斯坦就应该为光速不变理论和光速最大理论提供经验证据,但这个要求至今也无法做到。

经验证实原则的这一扩展后来成为常态。因为,随着认识向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的不断开拓,人类为了解释新经验与旧理论之间的差异,不得不建构各种新理论。这些新理论并没有直接的经验根据,而仅仅是为了弥补旧理论与新数据之间的差异。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理论、平行宇宙理论等。当然,这些理论也都彻底放弃了感官经验优先原则。不仅科学家在提出这些理论之前没有获得任何相关的经验,提出后也没有获得直接的经验依据。

所以,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仅仅是经验证实原则,而且这一原则也被进一步扩展,相对于经典物理学时期,被更加弱化。人们不再绝对地要求为一个理论提供直接的经验基础,能够为它的一个推论提供经验基础也是可以的。如此一来,科学概念所具有的区分不同类型知识体系(比如科学真理与“宗教真理”)的内涵和功能就被取消了。相对于经典物理学的科学观,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科学观,即现代科学观。在这种科学观中,科学与真理等同,科学理论即是真理。这也是现代哲学所普遍接受的科学观,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已经非常接近了。

立足于现代科学观的视野,中医的每一次基于中医基本理论所进行的诊断、治疗活动都是证实中医基本理论的实验活动。比如,在此次疫病诊疗过程中,中医专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体质、症状做出分析,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包括药性理论)研发出了“三药三方”,事实证明,“三药三方”成为效果显著的抗疫良药。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8]。所以,从现代科学观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承认中医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也能为确认中医的科学性提供帮助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9]。即我们进行理论认知的目的是改变世界,所以,我们衡量一个理论是否是真理、是否是科学,关键看其能否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预期效果,能够达到即为真理、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真实意蕴。在这里,科学与真理同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包括2个要点:一是反映论,认为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就是科学理论。反映论只要求理论能够正确地反映认识对象,不要求经验一定优先。二是实践论,认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实践,只要实践效果能够与理论预期一致,就可证明该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因此是真理、是科学。

实践标准理论不同于早期的经验证实理论,它不要求为那个理论找到直接的经验基础;也不同于现代科学观,不要求为一个推论找到经验基础,而是实践结果符合预期即可。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成果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并不是要求为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论断或命题都提供经验基础,而只要求这个实践能够达到邓小平理论所预期的社会发展的效果即可。

在此次疫情中,面对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老百姓的想法几乎都是:我们不管科学不科学,只要能治好病、有效果就行。“广东省中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讲了一个案例:一位本来排斥中医的重症患者,第1天服用中药后就觉得有精神了,到了第5天血氧饱和度达到100%。当医生来查房时,这位患者说:‘你们可千万别减我的中药’”[1]。可见,在老百姓心中,有效果就是科学,就是真理。这是大众的科学观,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有效,惟一标准也是有效。这种大众的科学观、真理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真理观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有效性科学观和有效性真理观,也正是中医所需要的科学观、真理观。

这种认识论、科学观、真理观,废除了感官经验优先原则,不再追究一个理论的出身,而只强调一个理论在实践中的结果,根据结果判定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套用“英雄不问出处”,就是“真理不问出处”,有效即真理,真理即科学,真理性即科学性。它能保持最大的开放度,尊重劳动者,保护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5 结语

此次疫情,中医再次成为抗疫战场的主力军之一,其显著疗效也受到国人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作为中医防控专家组组长的张伯礼院士呼吁: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但若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不解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就会不断遇阻。中医理论到底是不是真理、是不是科学,疗效才是“金标准”。是时候放弃经典物理学的实证科学观,代之以现代科学观、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即大众的科学观来确定中医的科学身份和真理地位,将科学与真理等同起来。这样才能为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自身提供更具包容性的认识论原则。

猜你喜欢
经络感官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