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馆科普教育和思政建设基地的探讨*

2023-01-10 02:24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遗体湖北标本

王 悦 尹 雯 李 勇※

(1.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生命科学馆是一座探秘人体,集教学、科研和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场馆,将传统的人体标本与现代数字技术相互结合[1],建立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学习交互平台。同时结合当地的健康科普发展状况,通过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方式,把生命科学馆打造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健康医学科普教育基地。从日常生活案例切入,理论联系实际,再到精准灌输,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同时建立遗体捐献线上线下平台,满足了广大群众了解人体结构和关注生命健康的需求,进而以更加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人体、重视健康、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的一种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新趋势[2]。依托生命科学馆,将课程思政教育、医德培育纳入医学健康科普教育工作中,培养医学生的医者仁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同向同行。

1 生命科学馆的基本情况 个性化设计 精心布局

湖北医学院生命科学馆于2018年8月正式建成,是一个将传统的人体标本陈列与信息化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场馆。馆内设施齐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以添加图文展板、医学动画视频的形式分别展示了组织胚胎学、人体形态学九大系统、病理学、病原学等相关医学内容。同时结合人体探秘、生命与科技、学术交流、人文展示等展区,对生命作进一步的诠释。

各个展区的大小,展柜的层次高低,充分结合了现有标本的实际形状和参观者的视觉效果进行形象化设计。每个展区各有特色,如消化系统展柜设计成胃的形态,呼吸系统设计成双肺的外形,既避免了各个展柜造型单一,又很好地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3]。人体九大系统展区分别配备了人机交互平台,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病原学等医学课程资源,可通过触摸互动,将虚拟和实体进行比对,更好地掌握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生命科学馆是地方性健康科普教育基地

新形势下,湖北医药学院作为鄂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专科性的医学院校,应该认识到自身重任,自觉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相关医学知识讲座、健康主题科普、临床诊疗经验分享等,提高民众的养护意识,以便更好地传播科学有效的信息[4]。因此,湖北医药学院的生命科学馆不仅是医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心,更是一个重要的健康科普教育基地。

2.1 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身为医学院校的高校教师应当担起做好健康科普和基础医学传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使健康科普教育的作用最大化,我们配备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讲解团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医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生命科学馆的现代化电子设备众多如人机交互系统、虚拟仿真、全息成像技术、VR/AR等,电子设备容易产生各种故障,为保证场馆的设备正常有序运行,我们派送年轻的专技人员前往建设单位进行设备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场馆内人体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等各类标本数量多达300余件,我们配有专业解剖大体的教师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同时我们采用提前3 d或定期预约的方式开放科学馆,对于人数较多的团体,如新生入学、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等可通过分批次、分时间段的方式有序入场。

另外,我们还具备一支专业的讲解团队,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解剖学教师进行专业讲解,还通过多次筛选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助讲解,人数多达40余人。志愿者需进行岗前培训,接受专技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培训,熟背解说词,熟认各类人体标本以及熟练掌握场馆内电子设备的操作。

2.2 因人制宜的科普传播方式 生命科学馆作为地方性的科普教育基地,可以通过参观的形式开展健康科普活动。面对不同的参观群体,我们采取因人而异的健康知识传播手段,促进健康科普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和更精准的使用。

医学学习繁琐又枯燥,仅仅依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与临床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对于在校医学生,我们主要将理论与相关疾病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策略等内容相结合,并运用场馆中的现代电子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例如VR技术可以模拟出1∶1 的全仿真人体,囊括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淋巴、神经、循环、泌尿、内分泌等系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利用VR技术帮助他们将记忆中平面的图像直接转换成三维立体结构,进行更直观、专业的医学讲解[5]。同时我们还着重讲解各种标本的制作方法,如铸型标本、常规染色标本等,使学生获取课堂以外的医学相关领域知识,激发他们学医学、爱医学、用医学、讲医学的兴趣。

面对中小学生,我们主要采取风趣幽默、童趣的语言进行科普讲解。通过提问识标本的方式或是选择一些经典标本如裹脚足、不同时期的胎儿、蛔虫、各种脏器等进行选择性的简单讲解。2020年12月4日,湖北医药学院举办了“活捉”丙肝病毒——202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解读活动,邀请市京中实验学校250人、东风44小学50 人参观生命科学馆。通过观察正常肝脏与异常肝脏标本的区别,讲述丙肝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治疗预防等内容,达到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的效果,意识到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对于非医学的社会群体而言,我们通过介绍常见疾病的脏器标本,将医学基础知识纳入健康生活普及中,帮助大家建立健康行为或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通过观察肺部的形态和颜色以区分健康肺与尘肺的差别,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长期吸烟或吸入粉尘对肺部造成的严重危害;畸形胎儿及孕期子宫肌瘤标本提醒大家孕前筛查以及孕期产检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健康生活的意识,要珍爱生命,远离疾病。

2.3 丰富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 自生命科学馆建立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并且都取得较好的反响。

湖北医药学院每年把参观生命科学馆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人数达2000多人,让新生了解生命,敬畏生命,塑造正确的生命价值观;2020年10月15日,湖北医药学院为纪念“世界解剖日”,在生命科学馆组织开展了人体形态学绘图识图竞赛,参与学生人数达300余人,通过初赛绘图、复赛考题的方式选拔出了8支代表队进入决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决赛全程线上直播,大大提高了校园人文教育氛围;十堰市教育电视台曾多次携带小记者前来参观采访,人数达200余人,并刊登在十堰晚报,增加了生命科学馆的社会影响力,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湖北医药学院曾多次深入社区宣传健康科普工作,吸引大批社区居民前来参观,人数达600余人;一些画室等社会机构也曾多次主动预约参观,人数达200余人,通过面对面观察人体形态和内部构造,进行更精细的绘画;多家医院以及兄弟院校陆续来湖北医药学院调研并参观生命科学馆,人数达500余人,是湖北医药学院近几年飞速发展取得较好成果的重要见证。

截至目前,参观团队共150余场次,累计参观人数达2万余人,其中中小学生参观比例约21%,大学生以及留学生参观比例约40%,各类校外单位(医院、高校、事业单位等)占比约16%,社区居民占比8%,其他占比15%。

3 生命科学馆线上和线下遗体捐献文化宣讲

科学馆中陈列的标本是遗体捐献者生命的一种延续,为大家传达了尊重生命、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理念。遗体捐献作为人体生命科学馆的重要仪式活动,近年来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遗体捐献工作体系。2018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与市红十字会授权成立了湖北医药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同时还建立了遗体捐献文化室,在生命科学馆建立了遗体捐献科普专区。

2020年5月,由湖北医药学院大学生申报的湖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巨鲸落·万物网——十堰市遗体捐献服务及宣传平台正式获批,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遗体捐献文化宣讲。线上由5名大学生志愿者和2名专业指导老师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及服务。线下成立了“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该队共有师生20余人,这些志愿者进行过科学严格的遗体捐献相关知识培训,主要负责遗体捐献宣讲的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经举行遗体捐献相关活动10余次,参加人数共计600余人,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的真实情况,不断强化学生“感恩、敬畏、责任”的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为了更好地普及遗体捐献文化,我们还制作了介绍捐献平台建设的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

通过开展线上和线下遗体相互结合的捐献文化宣讲,使广大师生和市民了解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的区别、要求及捐献的意义,了解我国和本地区遗体捐献的现状、相关政策法规及捐献流程和湖北医药学院遗体捐献历史。通过宣传湖北医药学院遗体捐献感人事迹,激发师生遗体、器官捐献的意愿,培养了学生敬畏生命,关爱健康的品质,激发了学生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4 生命科学是课程思政与医学科普教育的融合

高校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在未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6]。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明确提出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生命科学馆作为医学生的重要人体解剖学学习基地,在课程思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课之一,遗体作为标本主要用于解剖教学。作为一名医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人体器官的内部形态结构,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湖北医药学院通过开展“感恩父母,推己及人,结合解剖学知识,为父母膝关节保健提出建议”的活动,培养学生追思感恩、责任担当的精神。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通过遗体模拟手术、器官研究等形式来探寻治疗疾病的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人体解剖学中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思想不谋而合。

同时让教师明确融入思政教育的解剖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临床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技能、具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7],实现临床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利用生命科学馆中人机交互系统、VR/AR、虚拟仿真等现代科技技术,如在VR/AR区域中的介入手术、手术机器人等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医学科普的适用性和科技性,让学生在学习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感受科技带给医学的便利,有利于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风尚,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多元发展,实现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

5 总结

湖北医药学院生命科学馆是将传统的人体标本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场馆。身为医学院校的高校教师应当担起做好健康科普和基础医学传授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权威的科普,实现健康科普和医学知识学习的精准传播[8]。

为了将生命科学馆打造为地方性的健康科普基地,我们配备一批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因人而异的科普讲解方式,开展丰富的科普互动,并且都取得较好的反响,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健康科普力度,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性与公益性,实现全民健康医学科普。同时进行线上线下遗体捐献文化的宣讲,培养学生及社会大众热爱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另外,将科学馆中的解剖标本以及现代电子设备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中,创新医学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的道德培养与价值引领,实现价值、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遗体湖北标本
The rise of China-Chic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与死者的遗体告别
表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