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10 21:28郭云
江西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除草整地田间

郭云

(纳雍县农牧局农技站,贵州 纳雍 553300)

小麦作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物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小麦作为面粉的主要原料,其品质关系着面粉产品的品质。

1 小麦选种中的技术要点

在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小麦种植生产活动,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选好种植所用的小麦品种,优良的小麦品种是保证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由于不同小麦产区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环境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能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小麦品种,就会导致小麦生长效果不佳,进而让小麦的产量与品质难以提升[1]。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优先选取抗病害能力强、抗逆性强、长势稳定的优质小麦品种,根据小麦的实际用途,可选择高筋麦、中筋麦的小麦品种,以贵州省小麦种植为例,贵州省的小麦产区主要种植的小麦为高筋麦品种,产区内小麦品种以郑麦136、贵农系列等品种为主,这些小麦品种均具有产量高、质量优以及抗病害能力较强的优势。

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特点、土壤环境特点以及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合理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就能为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小麦种子的处理工作,通过浸种、拌种等处理方法能显著提升小麦发芽率。目前比较常用的种子处理技术就是使用低毒包衣剂来进行包衣处理,将小麦种子精细筛选后,将戊唑醇按种子总重的15%的用量或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能在小麦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层,进而提升小麦早期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2 整地环节、种子处理环节与播种环节的技术要点

2.1 整地环节的技术要点

为了给小麦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还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做好翻整深耕处理,这有利于提升土壤的保墒能力,通过深耕、翻整与晒田,能够有效灭杀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及害虫虫卵。在干旱的年份,土壤深耕翻整前应先在田间进行喷灌造墒工作;而在连续降雨的年份,为了控制田间的土壤湿度,防止连续降雨阻碍小麦生长,在整地时还应开出用于排水的沟渠。在整地过程中,必须本着浅耕细耙的原则进行,翻整后的田地要保证地表平整、沟垄整齐、田间无过大土块,保证土壤细且平整,土壤翻整深度要控制在15~20 cm,上虚下实,以便后期灌水时能更均匀。在整地期间,需要适当施加基肥,将有机肥作为主要肥料,适当利用化肥,控制氮肥以及磷肥等的使用量,每亩土地施加杂肥4000 kg,氮肥15~20 kg,增强土壤的整体肥力,为小麦稳定且健康地生长提供支持,促进小麦成活率的提高。

2.2 种子处理环节技术要点

当整地结束后,要做好小麦的种子处理工作,晒种、拌种等环节必不可少,只有这样,小麦的存活率及发芽率才能提升,降低病虫害问题出现的概率。在种子处理环节,应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在太阳下晒种2~3天,最好在晴朗的天气开展晒种工作,促进种子成活率的提升,提高小麦发芽率。当晒种完毕后及时开展拌种工作,合理的拌种有助于防治小麦病害,诸如黑穗病等,对小麦的稳定生长大有帮助。为确保病害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应该选择使用药剂拌种的方式,在播种前将预防工作做到位,为小麦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2.3 播种环节技术要点

播种小麦时应该根据小麦的具体品种,合理选择小麦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后,冬前0℃以上积温达到700~760℃,即可进行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的播种作业[2]。到达适合播种的日期后,应尽量赶在10月中旬前完成,小麦越冬前整个产区的小麦植株茎蘖数应达到900万/hm2左右。合理选择播种时间能为小麦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根据地块类型控制小麦播种量,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应将小麦播种量控制在260 kg/hm2以内,而旱地的小麦播种量应控制在140~150 kg/hm2,水地麦田的播种量应控制在160 ~ 190 kg/hm2。

3 施肥环节的技术要点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养分供应,所以土壤肥力是否充足影响着小麦的健康生长,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环境,在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支持下,小麦种植中所施用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在小麦播种前可在田间施用25~30 t/hm2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也可施用2000~2200 kg/hm2的商品有机肥。在施肥前应该做好对田间土壤中氮、磷、钾以及锌等营养元素的具体含量检测,根据土壤肥力调整肥料养分配比,确保所用肥料中的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的总含量能够达到70%,剩余的养分供给应该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通过追肥的方式提供。

4 小麦栽植密度管控与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4.1 栽植密度管控技术要点

小麦的种植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栽植密度,科学合理的小麦栽植密度能够保证小麦植株获得均匀的养分。当土壤肥力充足时,可以提高小麦栽植密度,而土壤肥力较弱时,不仅要适当降低小麦栽植密度,还要通过施肥来补充土壤肥力。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当土壤肥力充足时,可将小麦栽植密度从常见的750万株/hm2左右提高至825万株/hm2左右,这样能让产区总产量提升15%。

4.2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期间都能健康茁壮地生长,在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中也必须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做好水分管理工作,根据天气的变化,要注意及时进行浇灌或排水,当小麦进入孕穗期而土壤水分不足时,必须及时浇灌来补充田间土壤水分,以此避免小麦水分供给不足引起的倒伏现象,进而提升小麦成活率。而当小麦生长至中后期,应控制田间湿度,在田间喷施预防当地病虫害的低毒性药剂预防小麦病虫害,这样能让小麦更好地生长,对提升小麦产量与品质有积极作用。

为促进小麦正常生长,还应该将除草工作做好,杂草的生长会严重抑制小麦的生长,强化开展除草工作,能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除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将田间的杂草清除干净,能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在除草过程中,可以采取化学除草的方式,在每年11月展开。在使用药剂除草期间,需要将药剂的含量控制好,明确各类药剂所发挥的作用,结合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制定除草策略。当杂草生长至2~3叶期时,在选择除草剂时,不仅要考量杂草的数量和类型,还要注意温度,明确温度的高低是否会对药剂药效产生影响。为提高除草效果,应该保证土地的平整性,如若土地的平整性不佳,很有可能导致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甚至会加大喷药的面积,致使出现药剂浪费现象。在除草期间,还要精准计算土地面积和用药的剂量,避免出现药害问题。比如:1 hm2的麦田可以选择使用105(±15) g的阔草灭、15 g的巨星以及185(±35) g的麦草光,同时兑入600 kg的水,采用喷雾的方式清除杂草。

5 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阶段所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较多,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有利于农户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真正实现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的目标,不仅要强化对田间管理、种植密度、施肥以及整地等环节的关注,还要将病虫害工作做好,结合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对病虫害加以防治,能从整体上促进小麦成活率的提高。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的方式较多,包括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在应用农业防治方式期间,需要对外界因素充分考虑,采取正确的方式控制好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真正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的目的,例如,对带病区实行轮作以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农作物等措施。在利用化学防治手段时,依照具体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比如在防治纹枯病时,在每年3月喷施20%的井冈霉素2000倍液;在防治赤霉病时,可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使用40%的多菌灵悬乳剂500倍液,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向市场提供品质更高的小麦产品,促进小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对小麦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先进性,将其引入小麦种植之中,确保该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除草整地田间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除草记
田间地头“惠”果农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