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水稻种植效益提高措施研究

2023-01-10 21:28林春城
江西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水量灌溉效益

林春城

(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水稻种植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同栽培技术有关,为确保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应当充分应用栽培技术,处理实际栽培中所碰上的问题,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提高栽培技术应用水准,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条件相对复杂,使得水稻种植不易进行[1]。为更好地增加水稻产量,我国常常会实行早育秧方式,同一些欧美国家进行对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还有待提高。栽培技术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农业进步,因此突破技术瓶颈,有助于增加水稻产量,推动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对于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机械化水平不高、品种选取不合理、施肥与水量不合理、新技术使用较少等方面分析,以供参考。

2.1 机械化水平不高

新时代背景下,政府非常关注农业发展,强化普及机械化模式,不过从具体情况来分析,一些区域未实现机械化生产,常常采取传统方式[2]。我国水稻种植地区大多集中于南方一带。实际栽培中,仅有一些平原地带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偏远山区受经济以及地理条件影响,难以实现机械化种植。很多种植户栽培水稻时,仅凭借个人经验,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种植中会发生种种问题,比如,秧苗间隙不合理、插秧的深度不当等,这些问题都会给水稻生长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产量减少。

2.2 品种选取不合理

如今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水稻品种,一些种植户在选取品种时,会发生跟风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没有深入掌握水稻品种的特性。一般来讲,会侧重于选取效益较高的品种,却不进行全面的考虑,未对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加以分析,造成所选择的秧苗难以适应地方气候,存活率不高,生产效益受到影响。而山区的种植户接收信息并不是很通畅,难以第一时间了解新品种。各种植区域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水稻种植方面,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种子正常生长,达到预期产量。总之,品种选取要满足具体需要,能增加种植产量。

2.3 施肥与灌溉不合理

水稻种植涉及到较多的环节,不管哪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均会造成产量减少,因此应当强化控制,防止被不良因素干扰。对于人工以及机械种植,都应当开展管理,方可确保水稻健康成长。很多农户不具备专业栽培知识,比如,灌溉时间缺乏科学性,灌溉水量不合适,难以符合水稻生长需要。此外,科学施肥也是相当关键的,水稻在各个生长时期对肥料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应当结合水稻生长习性来明确所需肥料的种类和用量,为其正常生长提供支持。

2.4 新技术使用较少

从水稻栽培的新技术应用的总体情况来看,其普及使用范围有限,极大约束了技术效果的发挥。一些偏远山区的乡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新技术很难推广使用,很多农户常常还是采取过去的种植方式。为了达到新技术运用推广目的,需要农户了解专业技术,更好地使用有关的机械设备[3]。在普及运用过程中,会面对种种问题,如大多数农户未经过培训,难以掌握新技术,因此新技术普及难以落实。因此应当强化研究,优化提高技术运用水平。

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

关于怎样提高种植效益,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即选取优良种植品种、强化栽培知识宣传、控制水稻种植时间、控制灌溉水量、强化病虫害防治、提高水稻新技术使用水平,以供参考。

3.1 选取优良种植品种

当选取品种时,不但应该考虑品种本身的质量,而且应当分析有关的种植条件,比如气候以及土质,合理选取品种,达到水稻的高效种植。以市场状况来分析,水稻有很多的品种,其中包括早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等,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选取,尽可能增加水稻产量。海拔低于350米的地区,建议组合栽培两种水稻,也就是早晚熟水稻结合种植,产量必然会得到提高;海拔大于550米的地区,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以进行混种。同一地区栽培水稻,应当选取不同品种的水稻,防止所有的品种都一样,当遭受病虫害时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水稻品种的选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广大农民要主动掌握有关知识,多关注品种选择的技术,确保品种选取的合理性。

3.2 强化栽培知识宣传

为强化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应当加大知识宣传力度,支持农民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水稻栽培技术。在栽培知识宣传上,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大力支持水稻栽培发展,基于相关扶持,例如资金、人才等,持续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排查,和农民群众沟通栽培中出现的问题,且给出可行的处理手段,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大力引进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使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反映问题,不被时间以及地点所约束。安排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持续提高其专业水准,使其在水稻栽培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3.3 控制水稻种植时间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水稻栽种时间有所差异,为了提高种植效益,需要充分把控种植时间。对于整年都能够种植水稻的区域,水稻播种时,不但应该多加分析气候条件,也应当考虑衔接时间,确保早晚稻的生长周期不冲突,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种植效益。各个地区的人们,应当精准掌握水稻种植时间,否则可能会导致产量减少。在种植过程中,人们要积累经验,保证播种时间的合理,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

3.4 控制灌溉水量

水稻栽培不能没有水,科学地开展灌溉,关键在于水量把控,合理把控水量,确保水量适中,始终遵循适量原则,保证符合作物生长需要,并且提高节水意识,防止发生浪费现象。处于各个生长时期的水稻对水量的需求有所不同,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对水稻进行科学灌溉。科学灌溉即提供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应当积极采取现代化灌溉技术,可以采用间歇式灌溉法,这是一种弹性灌溉,除了能够确保土壤湿润,还可以节约水,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加了种植效益。

3.5 强化病虫害防治

第一,对病虫害进行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实现有效防治。选取可行的防治方式,应当重视所选择的农药种类以及用量,不可以过量用药,防止水稻中毒现象。第二,可选用生物防治。对于虫害的防治,可引入它们的天敌,推动绿色农业建设,切实增加种植效益。第三,应当优先考虑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降低生长中病虫害出现概率,还要杜绝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实施混种的手段,对于病虫害防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最后,应当认真做好日常巡查工作,经常察看水稻生长状况,在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实施防治手段,防止病虫害影响范围扩大,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3.6 提高水稻新技术使用水平

现如今,随着水稻种植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将其推广于具体生产过程中,对增加种植效益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言,它属于一种现代化技术,结合作物所需要的营养,针对性地施肥,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对于“三控”施肥技术来讲,其主要内容包括控肥、控苗以及控制病虫害,进而达到水稻增产目标,切实提高种植效益。种植户需要提高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水平,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种植效益的提高。

4 结论

总而言之,应强化研究栽培技术,持续提高技术水准,有效处理栽培问题。农民群众在具体种植中,需要运用可行的种植方法,深入探究与解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考量实况,选取抗病性能突出的水稻,采取适当的灌溉手段,以实现高产目的,切实提高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水量灌溉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