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3-01-10 21:28姜立功郭茂秀
江西农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单县夏大豆中耕

姜立功,郭茂秀

(山东省单县街道办事处,山东 单县 274300)

夏大豆种植是单县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夏大豆产量低、质量差,种植效果不理想,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推广应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实现夏大豆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因此广大农户要重视对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1 选择适宜品种

品种是决定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夏大豆种植前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尤为关键。农户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用途、病虫害情况、土壤以及水文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化的选种,首选当地推荐的优良品种。以单县地区为例,可选择菏豆38号、菏豆12号、强丰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籽粒大、高蛋白、抗病、早熟、抗倒伏、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综合性状优良,非常适宜在单县地区栽培种植。无论选择哪一品种,都要保证其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2%,只有保证种子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才可为夏大豆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2 大豆种子处理

在科学选种的基础上,需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首先,晾晒种子。在晴天均匀摊铺大豆种子进行晾晒,利用紫外线杀灭表皮的致病菌,同时也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激发种子活性。其次,筛选种子。将其中的秕粒、硬粒、霉粒、病粒、虫食粒、杂质等清除掉,挑选饱满优质种子备用。最后,用种衣剂拌种。农户应结合当地夏大豆病虫害的流行特点和规律,灵活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如:用35%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500 mL拌种100 kg;或用25%丁硫-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 kg拌种100 kg。此外,有条件的可用根瘤菌、微肥进行拌种,可起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根、增加产量的作用。经过拌种处理的种子,不可长时间存放,应在自然阴干后尽快播种。

3 土地整理,施肥

夏大豆生长对土地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为保证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仍要做好选地工作。农户要始终坚持轮作,并结合当地农业结构状况合理轮作,要优选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地块种植夏大豆,优先和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倒茬,减少田间致病菌数量,保证浇水排水便利,机械入田便利,土壤pH值控制在6.5~7.5。选择土地后,应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在晴天深翻土壤25 cm再进行晾晒,利用紫外线杀灭土壤中残留的致病菌和虫卵,也能够改善土壤通透性。深翻土壤的同时,应施加充足的基肥,一般每667 m2可施加腐熟有机肥2000 kg、复合肥30~40 kg,将肥料随土翻入地下,增强地力。此外,整地时还应清理干净田间残留的地膜、杂草、石块等,最后整平土壤备用。

4 适时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应控制好播种时间,过早、过晚播种均会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农户应结合降雨、温度等因素适时足墒播种。单县地区夏大豆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早熟品种适当晚播,中晚熟品种适当早播,最好抢雨播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要控制好深度、密度及播种量。一般深度控制在3~5 cm,土壤含水量少时应适当深播,土壤含水量多时应适当浅播,保证成活率。播种密度方面,籽粒大的品种每667 m2种植2万~3万株,用种量为6 kg左右;籽粒小的品种每667 m2种植3万~5万株,用种量为7.5 kg左右。播种时建议采用机械条播的方式,一次性完成旋耕起畦、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各项工作[1]。

5 查苗,补苗,定苗

夏大豆种植后,应密切留意植株生长情况,出苗后及时查苗,若发现存在死苗、漏苗、缺苗等现象,要及时补苗,越早补苗越好,以带土移栽方式最为适宜。农户应选择在下午16时后移栽补苗,补苗后浇水,保证成活率。未提前备苗的,可将大豆种子浸种催芽后再播种,提高出苗率。同时,在大豆齐苗后要进行间苗处理,重点去除疙瘩苗、弱苗、病苗、小苗等,留下壮苗和好苗,保证整齐一致。干旱时,应先疏苗、间苗再定苗,实现对壮苗的培育。

6 落实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夏大豆苗期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田间若出现大量杂草,不仅会和大豆争夺水分及养分,而且会吸引害虫,所以农户要提高中耕除草意识,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消耗,同时中耕除草也能够疏松土壤,促进大豆植株根系生长。夏大豆苗期往往面临高温多雨的环境,这种环境下杂草快速生长,极易出现草荒,所以农户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清除杂物,疏松土壤,一般需中耕除草3次左右,分别在齐苗后、苗高10 cm时、初花期时。夏大豆规模化种植时,若采用人工除草,费时又费力,可结合杂草类型选用适当的除草剂进行喷施:如禾本科杂草,应使用精喹禾灵等除草剂;阔叶类杂草,应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剂。要严格控制好除草剂的使用量,对准茎叶喷雾,避免重喷、漏喷,提高除草效果,同时也避免除草剂威胁大豆植株的生长。

7 科学合理施肥

肥料是夏大豆生长的必需品,因此做好肥料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植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农户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追肥。夏大豆植株展开第一片复叶时,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磷肥8 kg;进入初花期后,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磷肥8 kg;初花期和盛花期每667 m2喷施0.05%钼酸铵液50 kg,增加结荚率;结荚鼓粒期每667 m2喷施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溶液50 kg,连续喷施2次,促进高产[2]。

8 浇水、排水管理

夏大豆栽培时,农户要提高水分管理意识,结合天气情况及时进行浇水或排水,满足夏大豆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实验表明,及时浇水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增产率在40%以上。但需要注意,若浇水过多导致田间有积水,会引发涝灾,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所以必须要合理控制浇水量。一般情况下,大豆植株出现萎蔫现象,就代表缺水,此时就要及时浇水。要重点做好花荚期水分管理工作,此时是大豆需水临界期,若缺水会导致出现落花落荚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每粒荚数和粒重,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农户在夏大豆花荚期应及时浇水,水源不足时应中耕松土保墒,减轻干旱高温的影响,保花增荚,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若遇到长时间降雨天气,要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避免引发涝灾,以达到大豆高产稳产的目的。

9 病虫害防治

9.1 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这几点内容: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构建完善的大豆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时了解夏大豆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掌握病虫害预防措施;指导农户做好播种管理工作,提高轮作倒茬意识,禁止常年连作,应和小麦、玉米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减少田间菌源数量;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种,优选高抗病性大豆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晾晒、包衣处理;控制播种量和密度,保证良好的田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做好水肥管理及除草工作,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9.2 理化诱控

理化诱控技术,具有安全无害的特征,但单独使用效果一般,最好配合其他技术使用,从而提高夏大豆病虫害防治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分析夏大豆病虫害发生动态,利用防虫网实现对害虫的阻隔,减少对植株的危害;借助害虫的趋光性特征,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杀多种害虫;利用害虫的趋色性特征,将黄板、蓝板悬挂在田间,每667 m2悬挂20~30张,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利用害虫的趋味性特征,配置糖醋液杀虫,将糖醋水按照适当的比例调配均匀,加入适量的敌百虫溶液,放入容器内,再放置在大豆田中,可对斜纹夜蛾等害虫起到显著的诱杀效果。

9.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夏大豆病虫害防治中,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农户可在田间地头种植一些功能性的植物,捕食诱杀田间害虫,如蛇床子等,可吸引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在食心虫和豆荚螟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杀灭虫卵,减少害虫基数;重视对生物制剂的应用,如阿维菌素、苦参碱、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对大豆霜霉病、食心虫、灰斑病、根腐病、甜菜夜蛾等,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3]。

9.4 科学精准用药

药物是防治夏大豆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但若滥用化学农药,极易导致出现药物残留超标及病虫害耐药性现象,进而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所以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非常关键。农户应从正规途径采购农药,保证农药质量,禁止使用劣质、三无农药。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并轮换交替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现象,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如灰斑病,建议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霜霉病,建议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豆天蛾,建议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建议喷施20%杀灭菊酯2000倍液进行防治。

10 结语

综上所述,单县是农业大县,夏大豆是单县地区主导粮油作物之一。新时期,在夏大豆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高夏大豆的产量、质量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单县夏大豆中耕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优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和根瘤发生的影响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档案见证单县辉煌历史
——单县档案馆展厅工作纪实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