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实践

2023-01-11 02:17
中学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初中语文

余 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初中教育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阶段是学生语文思维与人文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不仅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更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得益彰。初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场景的构建,一方面要遵循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原则,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将语文课堂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大多与学生生活偏离,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差。笔者结合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从不同维度分析初中语文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即语文教学开展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坚持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方面,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语文课堂生活场景的构建,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及教学辅助工具的手段搭建起模拟生活的语文场景,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另一方面,课堂生活教学模式体现在从生活寻找语文素材,在实际生活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与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机制相契合。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育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知识与资源。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得语文课程知识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凸显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同时,语文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更加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本化,学生成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能动性。此外,语文课程内容大多偏于理论性,语文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语文教师采用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生活元素与语文知识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语文高质量教学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本身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人文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学科素养,更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学习将其应用到个人生活实践当中,从而实现语文知识为人的生活所服务。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则是强化语文课程教学应用型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语文教师搭建语文生活化课堂情境,能够使得学生感知语文知识的应用型。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能够强化语文本身的实用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语文教学素材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较为陈旧、片面,其典型体现就是语文教学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偏离。一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够意识到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生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内容大多依靠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对教材上的知识点照搬照抄,不懂得如何灵活变通。更不知道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连接。另一方面,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够立足于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

2.缺乏生活化语文课堂情境的搭建

现阶段,我国许多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开展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满堂灌现象较为严重。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够根据语文课程内容搭建起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活化语文课堂场景,实施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模式。同时,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过于模板化、流程化,教学模式不能灵活变通,更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一个契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语文课堂环境。一些初中教师甚至采取应试化教学手段,一味的强调学生考试成绩,忽略学生情感诉求与学习需要。

3.缺少生活化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

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搭建起生活化课堂情境,更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当前,我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中缺少生活化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归结于语文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单一,没有意识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缺失,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轻松,一味的简化教学流程。

四、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1.语文课程内容联系生活,强化生活素材与语文的联系

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语文教师应将语文课程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强化生活素材、情境与语文内容的联系。例如,在《三峡》一文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文教学当中,就要根据该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相关的素材,强化与语文课文的联系。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充分分析文章的结构与特点,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分解,充分挖掘文章中的要素,并将教学重点与难点列出来。其次,教师根据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特征、主题场景等内容,充分的联系生活中相似的情境,组成相关的要素。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网络平台寻找与三峡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等,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三峡的宏伟壮观。语文教师在相关视频、图片资料呈现完毕后,让学生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与三峡相似的风景,并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所看到风景的特点。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分享与发言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场景与课文主题场景进行联系,从而实现语文课堂质量教学目的。教师通过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化场景与课文内容所联系、对比,进一步体会到文中作者以“重峦叠嶂,隐天蔽日”形容山之高、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重三峡之崎岖、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三峡水势之险恶的夸张手法与特征。通过此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语文课堂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与主题思想,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情境,打造生活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将文言文与个人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主题思想。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研究课文的主题思想与文体结构,在保证学生对文言文的文体结构有一个系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的文体转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改编,将其改编为情景剧本。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剧本中设置具体的表演情节与元素。其次,语文教师为学生分配活动小组,让每一位学生轮流饰演文中的陈太丘、陈太丘的朋友、元方。教师担任指导者与评委的角色,对每一轮的表演小组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点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文言文的文体转换,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文主旨与思想的了解。同时,开展生活化学习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课堂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进一步分享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相似经历。通过此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到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悟语文课文所倡导的人文精神。

3.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

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以《我眼中的春天》为写作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教师根据写作方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带领学生从课堂步入课外,在公园、花园、溪流河边等优美环境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感受优美的环境与春天的气息。同时,教师为学生分配好课外学习小组,为学生制定出一个“我眼中的春天”主题式的探讨话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下进行话题探讨与交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主题交流与观点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跃度。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活动体验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联系开展过的课外学习活动,结合学习活动感受与实际的环境感受,写出个人的真实想法,从而增强作文的情节、语言感染力。通过此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之上拓展出第二个语文课堂,延伸语文课堂空间,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好的贴近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