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职校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

2023-01-24 06:28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技能职业

高 硕 王 东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技工老龄化、人才相对短缺等问题,国家对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本科4 年内将扩招14 倍,中职生比高中生更容易上本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对于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在2035 年,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时代发展大势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学校应正确规划自身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统筹规划发展体系,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凝练优质教学价值观

教师应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尤其是处于高中学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都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一)明确价值追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立个人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促进自我发展。教师应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学习、丰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实践技能的提升;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应积极主动探寻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团队合作、与优秀教师协作等方式,学习他人经验,反思自身不足,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成长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先导,行动是思想的外在体现。教师只有明确了价值定位与价值追求,其发展之路才会顺畅无阻,它是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二)提升素质与能力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与技巧,这就对职校教师的素质、教学技能和实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现象,深入体会学生的诉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与矫正,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健康、轻松、有效的课堂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成就感。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做出的系统规划,它是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学情具体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功底和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范围,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实践经验基础,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实操部分。只有全面分析学情,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严格依据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要求。具体来说,职校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研读专业培养方案细则,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要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训基地,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二)选取最优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教学目标。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将会更多地选择朗读法。通过反复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中所蕴含情感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性格特征,重视个性化选择,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让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提问法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教师本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熟练度或擅长度,扬长避短地选取最优的教学方法。随着学校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实验仪器日渐完备,教师应积极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训室内的各项器材,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效率。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学评价是教学主管部门以及领导者对于教师教学过程所做的指导性反馈,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明确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优缺点、教学方法的选取是否适宜学生特质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调控教学进度,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根据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指导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教学评价,有利于实现职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好地落实职业性、技能性的教学原则。

三、掌握教学听评课的技巧

听课与评课是学校教师定期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与评课,既可以引导教师重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当今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中,以听评课方式开展教学研讨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明确听课重点

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学习,针对同一节课中的相同知识点,进行互相观摩;可以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讲课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学习效果;可以积极开展同课异构听课活动,考查同一班级学生对不同教师讲解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班级学生对同教师讲解同一教学内容的认知反应情况,精准定位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了解情况和实际接受程度,客观评判学生的能力以及自身发展水平,对于今后改进教学设计、优选教学方法会更加突出重点,更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认真制订自己的听课周计划和月计划,定期听课并做好总结。应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反馈,适时反思。鉴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与普通高中学生较为相似,教师可以参考借鉴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认真研讨教学视频内容,结合自身的课堂实际状态,优化教学过程,查缺补漏,优势互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二)评课技能训练

评课是基于听课所进行的评价探讨过程,它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评课一般是针对观摩型课程,具体可包括示范性课程、展示课和公开课。评课应遵循平等真诚、帮助改进、共同进步的原则。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评课,对照教学目标分析和考查课堂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的情况,分析授课教师是否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衔接在一起,进而促使授课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情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该看到,评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的双向互动过程也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过程。彼此之间的问答交流会促进双方的思维碰撞、互相沟通、答疑解惑,有利于双方教学技能的提升。

四、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如果不能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那么他或许能够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却难以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研究。事实上,教师只要具有一定的教研意识,就会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具体来说,教学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

(一)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先导,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应通过研读相关学术著作、研究资料、相关专家学者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理论储备量,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例如,针对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教师可学习研讨阐述课程思政的书籍和文件,再查阅相关论文或著作去了解学科专业理论,同时学习掌握国家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然后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创新性教学思路及想法,研究探索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并将其研究成果以教研论文、学术论著等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学科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让教师了解、掌握了更多的先进教学理论和新型教学方式,对其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培养力度,采取职业本科学校扩招的方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让中职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更容易上本科。这一举措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其生源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的重视、生源的扩大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则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督促教师不断强化教学技能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频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在师生沟通中实现的。教师在沟通中既可以收集反馈的问题,也可以调整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提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不断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情况所进行的总结性活动,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重新审视并深度思考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出问题,寻出原因,拿出对策。教学反思具体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单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课中反思主要指教师能否有效把握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生成性资源,能否及时观察和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调整教学进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后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新总结。可以结合录像或者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反思课堂教学完成度,可以结合同事的听课评课反馈意见进行自我反思,可以观摩同科目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了解教学进程,反思自身不足,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心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正视自身不足之处,积极接受同事们提出的批评建议,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方式非常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和学情状态进行选择。要实现自我提升,就应正视自身的不足,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储备量,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新态势,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优质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教师应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教师应如“水”
秣马厉兵强技能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