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2023-02-06 16:21赵慧礼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本领斗争党员干部

赵慧礼,徐 静

(广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1〕。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指明了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对于党员干部的迫切要求,而且揭示了党员干部身肩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以及加强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揭示了“两个伟大革命”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更进一步表明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持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以激励其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一、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价值意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被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这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正确运用,同时又充分说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1〕面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要求,要想真正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一)持续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

党的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在党的自我革命主体中,党员干部是关键。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党员干部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这就要求其必须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一方面,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党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斗争精神是党不断自我革命的精神底色,斗争本领是党砥砺奋进的关键密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是其鲜明的政治品格。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面对不正之风时,要时刻保持斗争意识、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党自我革命的现实需要。自我革命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同时,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胆量,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以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进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之,党的自我革命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而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其根本的内生动力。

(二)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核心密钥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依靠斗争精神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必须进行革命,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作为根本政治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则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武器。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性的选择,是对中国共产党斗争史的最好阐释,同时也为党在新时代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伟大社会革命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完成伟大社会革命这一艰巨任务,除了要具备物质基础的外部条件之外,能够真正发挥引领性作用的是党员干部知重负重的斗争精神和苦干实干的斗争本领。实践中,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上。党员干部如果能够自觉主动地发挥斗争意识的强大能动性,努力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魄力革除自身存在的“疾病”,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就一定能够形成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强大合力。实践也充分证明,党员干部养成斗争精神,方可打造自身、锤炼品格,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养成斗争本领,方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新的胜利。

(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的重要使命。百余年来,这一重要使命指引着无数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且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危险。如果我们党没有坚定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过硬的斗争本领,那么“复兴号巨轮”就会偏离正确航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养成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改革与发展也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深刻把握新的历史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量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决心,不断开辟伟大社会革命新境界,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2〕133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会遇到各种难以预见的风险和困难,这对于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加剧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影响党员干部斗争底气的厚植。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宣扬“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大肆破坏中国的形象、干扰中国对外发展、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企图煽动民众对我们党产生不信任,从而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也因此给党员干部夯实斗争底气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坚定不移带领人民群众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另一方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动摇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利用“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不良思潮对我国民众进行思想渗透,对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直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更是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逻辑。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党员干部不仅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而且要始终保持对外界环境的警觉,随时准备好迎接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

(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实干争先开创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但“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2〕220。首先,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繁重、发展责任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斗争的勇气。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紧要关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依然繁重,各种问题相互交织、交替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社会变革,遇到的“雪山”“草地”需要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去跨越,面对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斗争意志去征服。然而,少数党员干部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丧失斗争的勇气、忘记了党旗下的承诺。其次,社会矛盾凸显,影响了少数党员干部斗争的锐气。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党内“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总之,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党员干部就越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也就是说,党员干部必须养成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三)党内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活虽然呈现出新气象,但仍然存在庸俗化、形式化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5〕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说明,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实现自我革命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影响党的先进性,使党员干部迷失斗争方向。有的党员干部把上级的任务往外推,推卸责任、不干实事、不肯担当。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小圈子文化、酒桌文化。这些不良风气不仅会造成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滑坡、纪律涣散,还严重制约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影响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弱化党的纯洁性,使党员干部缺乏斗争的精神。纯洁性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优良的党风。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将会造成党员干部个人欲望膨胀、被权力蒙蔽,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会背离初心使命,在斗争中消极应对。总而言之,党内政治生活的庸俗化、形式化,不仅会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对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就必须切实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庸俗化、形式化问题,以推动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进而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进路探析

针对“怎样成为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台阶式、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同时在政治激励、干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6〕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锻造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具体指引和根本遵循。然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2〕221,需要以思想淬炼为基础、实践历练为主要方式、环境氛围为关键保障。唯有如此,方能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一)加强思想淬炼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共产党要确保自己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首先就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是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教育,历史和实践也充分证明,没有全党的大学习、没有干部的大培训,就没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接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不断开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新局面。我们党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过去的斗争实践中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摸清以往各种斗争的历史规律,从而掌握目前斗争的局势,为驰而不息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指明实践方向。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2〕222马克思主 义是科学的 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同弱化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党员干部作为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场艰难斗争的主体,要成长起来就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慧,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科学武器。实践中,党员干部尤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是我们党思想上的“定盘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南针”。

(二)注重实践锻炼

毛泽东曾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7〕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防止“本领恐慌”,努力使自己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员干部要想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必须在加强思想淬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锻炼。一方面,党员干部必须到伟大社会革命中去实践。马克思曾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8〕引导党员干部养成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让党员干部投身于重大斗争一线去经受锻炼,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党员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进而在斗争中掌握斗争策略,在斗争中成长提高”〔9〕。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够勇于同各种敌对势力和风险挑战作斗争,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敢于亮剑、面对不正之风时敢于坚决斗争,从严从实、苦干实干,真刀真枪锤炼斗争本领。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积累斗争经验。党员干部要学会在艰苦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斗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把自身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以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在新征程上,面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要求,党员干部要持续在伟大社会革命中奋勇拼搏,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以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营造良好环境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党员干部,在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妨碍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不利因素,以及促进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的有利因素。因此,要通过营造良好环境等手段,引导党员干部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其一,党员干部要在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10〕,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时代要求下,党员干部要主动扎根基层,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锤炼自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斗争本领。其二,积极宣扬养成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舆论导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1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旗帜鲜明地批判社会舆论中的各种质疑、错误观念和错误主张。党员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紧紧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为其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营造积极正向的舆论氛围。其三,健康的政治生态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政治生态本质上是一种“软环境”,影响党员干部的言行,是其作风、政治生活状况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对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消除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负面因素,以及对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途径就是从党员干部抓起,然后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

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获得巨大进步、取得伟大胜利、赢得民心民意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断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以高超的斗争本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更好肩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猜你喜欢
本领斗争党员干部
小透明,大本领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