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彰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2023-02-06 16:21肖焕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创体育精神冬奥

肖焕云

(1.北京体育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2.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 科研室,北京 10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深情回顾了“七年磨一剑”的冬奥历程和“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篇章。北京冬奥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党的伟大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体现和发扬,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北京冬奥精神丰富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一、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之一。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科学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北京冬奥精神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一)坚持自信开放

自信是党在长期斗争中练就的精神气质,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自信自立则是党在新时代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2〕19北京冬奥精神所体现的坚持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冬奥会场馆的巧妙设计、周密的防疫措施、可持续的运营理念和高科技的完美运用,洋溢着绝美、浪漫、唯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闭幕式等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生机勃发、自信从容、积极向上、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使新时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丰富与立体,而且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空前高涨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并再次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坚持改革开放的初心。事实也充分证明,自信开放的北京冬奥精神展现了自信自立的精神风貌。

(二)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20北京冬奥精神所体现的坚持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雕琢打磨、磨合演练,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北京冬奥会在没有丰富经验积累的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让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此,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奥精神展现了守正创新的理念与思维。

(三)坚持胸怀天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2〕21北京冬奥精神所体现的坚持共创未来,就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向全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北京冬奥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念,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的“朋友圈”与“伙伴群”越来越大,通过冬奥契机坚持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指导原则,推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外交新格局,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为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贡献了中国智慧、指明了努力方向。在胸怀天下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愿同世界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解决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胸怀天下的格局与气魄。

(四)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北京冬奥精神科学内涵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其中胸怀大局是核心要义,体现出“国之大者”的格局与情怀,是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基础;自信开放是灵魂所在,展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只有坚持自信开放的风貌才能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迎难而上是必然要求,是对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清晰表达,彰显出不畏艰险的奋斗姿态,也为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做好了铺垫;追求卓越是必由之路,建立在自信开放和迎难而上的基础之上,与迎难而上一起成为铸就北京冬奥精神的必由之路;共创未来是落脚点,反映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其他四个方面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天下情怀。

二、北京冬奥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1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 思 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始终焕发蓬勃生机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为北京冬奥精神提供了价值遵循,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是党领导人民不断追逐奥运梦想的实践结果。北京冬奥精神脱胎于党领导人民对体育事业的艰辛探索,根植于中华民族奥运梦的美好夙愿,形成于党领导人民申办、筹办与举办冬奥会的伟大实践。因此,北京冬奥精神的孕育、发展与凝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一)在申办实践中孕育与萌芽

2002 年,哈尔滨踏上了冬奥会申办之路,虽然未能如愿成为申办2010 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但积累了宝贵的申奥经验。2013 年11 月,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 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2015 年7 月31 日,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花落北京,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北京创造历史,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申办冬奥会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申奥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但中国人民并没有退缩,精心准备迎接国际奥委会的检验。首先,汇集民智确定“墨舞冬奥”为申办标识,并在2014 年8 月1 日正式亮相,“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实现了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北京与张家口两地积极做好冬奥会的申办工作,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全方位评估与考察。最后,以姚明、杨澜等为代表的强大陈述团队介绍了北京申奥的优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自信开放的形象和风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第24 届冬奥会的举办权。在北京冬奥会艰难的申办过程中,党领导人民以背水一战的勇气、志在必得的决心、全力以赴的姿态,将梦想变成现实,北京冬奥精神在冬奥会申办实践中孕育和萌芽。

(二)在筹办实践中充实与发展

2015 年7 月31 日,北京获得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之后迅速转变角色,开启了筹办之路。首先,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与推动,2017 年以来先后五次深入赛区实地考察,四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办赛理念,“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与“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为办好冬奥会指明了方向。其次,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多方协调、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为冬奥会的精彩呈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广大参与者们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坚持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踊跃参与一系列群众性赛事活动,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筑起了坚强的后盾。北京冬奥精神在冬奥会筹办实践中得到了充实与发展。

(三)在举办实践中升华与凝练

2022 年2 月,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的伟大实践。首先,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4〕北京冬奥会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性赛事,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新形象的重要桥梁。我国在举办过程中坚持胸怀天下,同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相互尊重、彼此激励,完美演绎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其次,北京冬奥会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全面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实现符合本国特色的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最后,北京冬奥会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契机。北京冬奥会赛事精彩纷呈,向世界各国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发出了胸怀天下、自信开放、共创未来、崇尚和平、合作共赢的中国邀约,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冬奥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北京冬奥精神在冬奥会举办实践中得到了升华与凝练。

三、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5〕党的二十大报告177 次提到了人民,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2〕19北京冬奥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于群众伟大实践的思想结晶,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复信中强调,中国人民是我们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力量源泉。人民性是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14 亿多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载入史册的精彩答卷兑现了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世界人民团结友谊作出贡献的意愿和决心。

(一)在人民: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力量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大赛事,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首先,体育健儿是北京冬奥精神的直接创造者,体育健儿的拼搏与付出是北京冬奥精神最重要的实践源泉。176 位中国健儿参加了北京冬奥会7 个大项、15 个分项、104 个小项的比赛。他们在冬奥会赛场上敢打敢拼、迎难而上,胜利完成了各项比赛任务,取得了9 金4 银2 铜的优异成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冬奥参赛史上的新突破,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其次,北京冬奥会以人民为强大的后盾,在环境保护、赛事服务、赛事文化发展等环节坚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尽力,从而形成了“人人要参与、人人可参与、人人愿参与”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后,人民群众是北京冬奥精神的积极推动者。北京冬奥会是在全体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的,他们作为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见证力量,胸怀大局、自信开放,以强烈的东道主意识、主人翁精神为北京冬奥会贡献了极高的收视率,极大地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为人民: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价值

满足人民的需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是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追求。首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的根本动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季节与区域的限制,导致我国冰雪运动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发展冰雪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其次,北京冬奥会坚持办赛与服务人民相结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为体育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让更多地区与群众受益,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最后,冬奥遗产是北京冬奥精神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北京冬奥会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盛事,冬奥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冬奥会留下的许多宝贵的社会遗产与文化遗产也应由人民共享。

(三)靠人民: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主体

北京冬奥会是党领导人民发展体育事业的一场生动实践,留下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主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等丰厚的精神财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要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弘扬、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新时代,弘扬、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否则就失去了价值依托。首先,北京冬奥精神是新时代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精神财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为此,要将北京冬奥精神包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课程中,以激励他们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其次,弘扬与践行北京冬奥精神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依靠人民群众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北京冬奥会故事、宣传北京冬奥精神,深刻阐述北京冬奥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凸显北京冬奥精神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切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北京冬奥精神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 的历史条件 为 转移。”〔3〕37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北京冬奥精神以时代精神为底色,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一)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我国始终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内容,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与发展。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到举重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从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从“体育弱国”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育观,对体育领域若干重大关系和基本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45。

北京冬奥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体育观与中国体育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沉积淀和精神标识,为新时代全球携手共进、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深厚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守正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6〕。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核心与灵魂,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冬奥精神完美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是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守正与创新。守正主要表现在北京冬奥精神以“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为内涵,提倡爱国主义、人民至上、自立自信、胸怀天下、努力拼搏,这与中华体育精神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度一致。可以说,北京冬奥精神是对中华体育精神合理内核与文化基因的继承。创新主要表现在北京冬奥会立足新发展阶段,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方向高度一致。自信开放与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包含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创新与升华。守正与创新还蕴含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与“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三)对北京奥运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与发展

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奥运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2008 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 届夏季奥运会,铸就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北京奥运精神〔7〕。北京冬奥会是对北京奥运精神的深刻挖掘和丰富发展,是“冬奥人”秉承北京奥运精神在新时代新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迎难而上体现了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共创未来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北京冬奥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指出,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即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冬奥会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奥运盛会为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盛宴,“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北京冬奥精神坚持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内涵与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遥相呼应,是在新时代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共创体育精神冬奥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共创美好生活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