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

2023-02-12 01:39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苗培田包辉令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小学生

□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苗培田 包辉令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德育品质提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思政课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必须与时俱进,从小学生的发展需求着手,选择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提高思政教育整体效果的情况下,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培训管理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必须从师资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出发,真正创造适合思政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优化,全面提高思政教学的整体质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意义

1.教师层面

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素质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不仅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同时也能够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基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具备更强的职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根本责任。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小学思政教师能够不断开阔眼界,在德育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律知识方面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在不断革新教育观念并且有效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更好地胜任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2.学生层面

小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在成长过程中,学生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在此环境下,他们接受的教育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息息相关,通过对思政教学的充分落实,学生的德育品质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实际上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依赖于思政课教师的组织,将思政课程作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在此环境下,小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真正基于教师的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土壤。通过对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持续优化,教师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整体能力素养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面对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时,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帮助,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思政课的活动平台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3.课程层面

从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基于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教师能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好活动设计的全面优化,以较高的素质应对课程教学相关要求,在做好对学生引导和管理的情况下,真正构建高品质的思政教育课堂。实际上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其中具体表现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领方面,从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越高越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相关需求,因此基于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思政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课程的整体质量同样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4.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作为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其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及竞争力。全面加强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创新还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导,都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以此为基础,有效建构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在思政教师的推动下,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序推进,在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同时,真正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不断营造良好口碑的情况下,促进学校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许多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其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师和兼任教师之间比重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等。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学校对小学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在课程教师的选用和队伍建设方面没有考虑到专业化的需求,虽然能够配置思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但是专业教师的整体数量偏少。部分思政教师本身以兼课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没有真正做好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关于思政教育的备课经历不足,这就导致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难以满足预期要求。在缺乏钻研精神的情况下,这部分教师所表现出的思政教育能力难以适应课程要求。从年龄结构的角度来看,当前许多学校大力引入年轻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但是年轻教师在实际教育经验方面较为有限,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进行培养。

2.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思政课涉及的教育内容较为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等,对于正处在小学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思政课内容涉及广泛,学习中面临着一定压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表现出的专业知识储备较为有限,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关于法律法规的内容较为丰富,许多教师本身未接受专门的法律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仍然有待提升。伴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增多,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受教育背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很难真正做好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和管理,只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照本宣科地分析内容,而无法真正从理论性、实践性等多角度出发,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培训管理模式略显单一

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依赖于学校开展的各项培训管理活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培训制度的建设上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考虑到基于思政教师的相关培训和管理,这就导致许多思政教师本身缺乏专业成长的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培训,工作胜任力有待提升。目前关于思政教师的相关培训机制,主要强调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会议的方式对相关教育理念进行宣传,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相关要求。从思政教师培训的相关内容来看,现有的培训活动大多从理论的角度着手,而没有真正与实践教学的相关现状结合在一起,这也导致培训管理活动很难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

4.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教师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关于思政教师的相关管理机制建设上,需要与实际教育工作相结合,既要考虑到学校行政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也要在职称以及评比等各方面做相应的调整。现阶段许多小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比如在职称管理方面,思政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天然的劣势,比如部分比赛只开设主科的项目,思政教师职称晋级的名额相对有限。在管理制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到思政教师特性的情况下,思政教师的整体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甚至出现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度落实。

三、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1.保障教师权益待遇,提高思政教师社会地位

全力保障教师权益及待遇是小学思政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断增强思政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够真正带给思政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在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应有的效果。当前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在针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在编制培训激励等各方面做新的尝试,确保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为教师谋得应有的福利待遇。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营造尊师重道的社会环境氛围至关重要,从思政教师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则应格外关注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充分重视德育的价值,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社会各界对德育价值作用有着充分认知的情况下,思政教师的社会地位同样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感到被尊重的情况下,思政教师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为思政教师自我学习和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提高思政教师准入门槛

建立小学思政教师的准入机制是保障思政教师整体工作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关于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应当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除了关注学历之外,也应格外重视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确保思政教师本身具备更强的专业背景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格外重视对思政教师准入制度的有效构建,并且制定适当的招聘计划,在提出岗位要求的同时把好准入关,尽可能地引入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以及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确保专职思政教师的数量。在优中选优,真正筛选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不断扩充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此外,为了保证思政教师队伍的纯洁性,相关部门还应建立起思政教师的退出机制,对于思政教师队伍中出现职业道德问题或者无法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严格处理,调离思政教师岗位,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保证思政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只有制定科学全面的培训计划,才能有效提高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必须在关于思政教师队伍的相关培训机制建设上提出更高要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真正体现出思政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通过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促进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思政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的同时,真正提高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当与思政教师的岗位要求息息相关,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既要符合国家政策,同时也要倾听一线教师的需求,从思政教师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关的培训活动,尽可能地增强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从思政教师培训方式的角度来看,基于思政教师的具体表现以及相关工作状况,培训活动的组织也需要做适当调整,需要做好对校内资源的整合,通过对校内教研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设计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在教研活动中推动教师之间相互分享经验。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对校外培训资源的整合,结合各部门组织和举办的培训活动及讲座,为广大思政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进一步优化培训管理,切实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优化职称评定制度,向一线教师适当作出倾斜

当前职称评定是许多思政教师迫切关心的问题,在针对思政教师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将职称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考虑到职称评定相关标准的调整,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思政教师的特殊性,对相关评定制度作出适当倾斜,从评分以及标准制定等各方面出发,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加多元的职称晋升机会。首先在职称评定的标准制定上,将重心放在学生反馈以及实际教学成效上,关注教学过程表现以及教学业绩考评的情况。在政策倾斜方面,则应从名额配置等细节着手,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职称方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一线思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为一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深度落实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全面优化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保障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真正营造良好思政教育氛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尊重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思政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计划,在职称评定以及评优评先等各方面作出适当倾斜,尽可能地提高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唯有如此,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同时有效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全面推动学校思政工作充分落实。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小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是小学生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