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基于革命红色理念下的小学乡土课程建设

2023-02-12 01:39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红歌乡土革命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杨 云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紧抓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在红色文化的渗透下因地制宜促进研学指导,保障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道德素养。目前在教学中,小学教育与革命红色的联系较少,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此有所忽视,并没有意识到红色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导致红色乡土教育迟迟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将重心放在红色乡土资源上,纠正理念意识,转向革命红色教育方向,面对全体小学生建设高效教育体系,促使课程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保证小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更加健康,促进对思想品质的优质培养。

一、革命红色理念下小学乡土课程建设的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懂得继承和发扬我国革命传统。革命红色代表着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乡土课程指的是根据当地乡土资源组织课程内容,以此提升红色乡土教育质量。《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同样指出信念教育的重要地位,要求大力培育学生继承红色传统,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革命红色理念下小学乡土课程的实施将得到良好建设,教师依据当地乡土风情为学生打造良好成长环境,在革命红色理念的渗透下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推进教学发展,促使教育工作的组织更加高效健全。小学阶段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从初期教育中加大红色教育力度,使教学组织的精神动力更加旺盛。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将会从乡土课程中获取成长经验,在深受红色教育的前提下感知革命红色理念,在蕴含红色文化的丰富活动中挖掘内涵,感知革命传统的价值。

革命红色理念对小学乡土课程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这是对学生学习发展的科学保障,更是对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完善。为此,小学乡土课程建设也会在规范操作下得到稳定实施,确保红色教育得到细致落实。

二、革命红色理念下的小学乡土课程建设策略

1.深究红色人物·立足生活,学习品质

我国英雄人才辈出,在革命时期,各地都有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勇于参与革命活动,对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红色人物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英雄榜样。教师以深究红色人物为主旨,丰富小学乡土课程建设,为革命红色教育的组织增添生机。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开阔视野,立足生活展示英雄本色,在红色人物事迹的调查中为学生出示更多英雄人物。譬如,教师在自身生活经验与阅历中为学生介绍当地杰出的英雄人物,在教师的讲解中为本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埋下教育根基,立足生活为学生传达优秀人物所具备的品质;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在我们的身边总有红色人物,还有各种无名英雄。或者是自己的祖祖辈辈,又或者亲朋好友等等,教师立足生活为学生设计调查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周遭生活中调查学习,提升学习品质,从红色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感受革命斗争精神。学生以走访调查的形式对周围的老人进行活动实践,能够从老一辈人的口中了解以前的生活,从他们的讲述中认识到不一样的世界。最后教师以集体探讨的形式将学生所查到的红色人物进行汇总,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所调查的资料,当不同学生所调查的人物方向一致时,则临时组成合作小队,能够互相补充对方的信息,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充分感受红色人物的英勇精神。通过立足生活深究红色人物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新的感悟、对周围人产生新的了解,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还可以优化乡土课程建设,体现革命红色教育的构成。抓好红色教育,体现红色人物,能够让学生从小将红色基因植入脑海中,在传统文化中传承优秀品质,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苦难所打倒。

2.挖掘红色事件·致力阅读,博览群书

在乡土课程的组织中,教师为贯彻革命红色理念,鼓舞学生挖掘红色事件,从一本本书籍记载中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记录下来,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缩减故事内容,既能够考验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红色故事的用心阅读。阅读本身就是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相信学生能够在博览群书中对红色事件形成深刻的印象,积极发挥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对红色故事的双重把握。例如,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布置红色事件阅读项目,在该项目的实施中利用建军节、建党节完成任务布置,学生可从网络资源、书籍平台、报刊资料等方面完成红色事件的挖掘。正如:八一建军节的形成是因为在1927 年8 月1 日南昌起义的组织,彻底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新时期,这是由领导武装革命的开端。学生从南昌起义入手调查,关于南昌起义的时间、人物、历史意义等,这些内容都将成为调查的方向。为确保学生认真完成项目,以手抄报的形式记录实施过程,如若从报刊上获取资料,需要将该板块内容剪裁贴在手抄报上,如若从书籍或网络中获取材料,则需要抄写打印在手抄报上,再运用鲜艳的彩笔进行勾勒绘制。为确保学生对南昌起义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在视频软件中为学生搜索有关南昌起义的动画视频,动画形式的演绎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完成后以讲解介绍的方式进行互动,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中。还要根据当地历史事件去介绍,促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需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通过挖掘红色事件让学生致力于阅读提升革命意识,打造高标准小学乡土课程体系。

3.铸就红色精神·主题演讲,领悟魅力

革命红色理念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对红色人物与事件有所了解,更要深层次体现红色精神,铸就美好红色未来。红色精神是中国的根基,是我国发展至今的重要精神力量,这是无数人英勇付出所铸成的“中国魂”。针对此,为实现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感知,教师组织主题演讲,以生动的语言特征以及文字特点去领悟红色精神的魅力,从小组评选到班级评选,最终代表班级在校园参赛,激励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更加重视本次的演讲活动。铸就红色精神主题演讲活动的实施将于周五下午的自习课进行,参与主题演讲活动的学生需要自行准备400~600 字的演讲内容,要确保与演讲主题对应。通过小组选举后产生的参赛选手站在台前,而剩下的学生充当观众,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始。在学生的一个个演讲中感受到学生由内向外散发的情感,还有学生提到了刘胡兰同志,她的事迹更加动人心魄,不由得让人惋惜。也有学生联系乡土实际,阐明我们当前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革命时期,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现在并不一样,正是因为无数先烈用生命作出的贡献,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造美好生活。主题演讲活动使学生对红色精神有所了解,在传达精神的同时领悟红色魅力,促进乡土课程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面对当前生活新常态时也能够不忘前人的贡献,力争在未来有所作为。随着演讲接近尾声,获奖学生与台下的观众都能够收获满满,从他们洋溢的笑容上足以证明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通过红色主题演讲的组织让学生的活动参与感更强,并在激烈的演讲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益,始终围绕红色精神领悟红色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红色旋律的熟知,在不忘历史、不忘先辈的前提下传承精神品质。

4.传承红色基因·家校合作,红色之旅

革命红色教育的组织并非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还需要获取社会、家庭的支持,需要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完善红色教育,促使教学活动的组织建设更加健全,也使得小学乡土课程的发展更加完善。家校合作对学校而言不算陌生,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助力,红色教育亦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家长的需求,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学校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旅行活动,能够借助红色之旅让学生对革命产生积极的认可。在此之前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可制定家长旅行团和学生旅行团,以此形成亲子红色之旅,获取家长认可后开启红色旅行。比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实施红色之旅,组织去当地的烈士陵园参观活动,了解烈士们的主要事迹以及所相关的物件,在革命史的学习中进一步坚定内心的信念。各种文字记录、图片信息、雕塑作品等记载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这些光荣的象征值得我们去铭记。各种信息都能够证实抗战阶段时先辈们的不容易,引出革命时期的艰苦困难。最后在烈士纪念碑前肃立致敬,各旅行团献上鲜花。由此,家长和学生在向烈士献上自己的崇敬与鲜花后,将内心的沉重情感表现出来。家长作为代表还会在参观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为孩子树立榜样,学习革命前辈的无畏精神。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让家校距离得以缩减,从红色之旅中响应乡土课程建设,使革命红色精神得到发扬。

5.凝练红色文化·营造氛围,创新德育

革命红色理念下所传达的红色文化包含万千,德育是小学时期的重要教育内容,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及终身素养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教师在引领作用下凝聚红色德育的教育共识,规划德育方案,为学生建设红色文化环境,彻底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使乡土课程的建设更加殷实,充分完善教育方案。例如,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教师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励志教育合成一体,将其统一组成德育内容,从班级环境入手将永不枯竭的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使其流淌在学生的心灵中。以制定标语的方式营造氛围,班级的标语为“循着先辈们的足迹”,以绘制黑板报的形式营造氛围,以深红色渲染气氛,让班级的学习气息更加突出,利用绘画与文字的形式完善黑板报,使学生在红色熏陶下感受历史,让班级氛围得到良好体现。甚至教师还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定班级公众号,依据乡土内容宣传地方文化,营造班级红色氛围,使德育教育的宣传阵地不断扩大。除此之外,还在班训、班风的建设中打造隐性德育文化,融入红色理念创新班级特色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尽情地表现自我,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通过教师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凝练,让学生在班级中时刻处于德育环境,在深受浸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责任感,让学生对德育的感知与吸收更为高效。

6.引领红色活动·吟诵红歌,升华内涵

红色教育的实施路径有很多,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传统模式为学生组织吟诵红歌的活动载体,将红歌有效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红歌中升华个人内涵,促进学习工作的良好组织。吟诵红歌是一项简单却又难以实施的活动,因为学习红歌简单,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却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引领红色活动的出发点需以学生为根本。例如,教师以课前一支歌的方式鼓励学生每日在班内演唱红歌,教师会专门播放伴奏辅助学生的演唱,以便激励学生的歌唱自信,使学生将红歌与校园生活合二为一,保证学生在红歌演唱过程中感受所蕴藏的红色文化。教师也会在一旁与学生一同合唱,在频繁的师生互动下促进红歌演唱的顺利实施。小学生自身的阅历少,对红歌的了解也不够丰富。所以教师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歌学习方式进行活动交流,学生每月都会学习一首新歌曲,在诸多红歌的学唱下提升音乐素养,感受红色魅力。教师要保障教育平台的搭建,有效培养学生对红歌的学习与演唱兴趣,以红歌为抓手,培养优秀的红歌领唱员,在积极落实与推广中促进小学红色乡土课程的建设。在日常红歌学习与演唱的铺垫下,每学期还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期末汇演,在大型文艺演出中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也使得学生的自豪感得到提升,充分落实红色教育。校园的广播站也会每日播放红色歌谣,在多元红歌演唱比赛下推进红色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方式让红色活动如同花朵一般遍布小学校园,围绕在学生周围时刻守护他们的成长。根据吟诵红歌宣传红色精神,开展红歌学习迸发音乐灵感,在处处体验下升华个人情感,增强红色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乡土课程建设中,革命红色理念的体现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能够有所展现。作为新时代教师,要着重把握教学实际情况,贴合小学教育真实需求,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在多重考虑下渗透红色乡土教育。学生将在红色乡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小种下红色基因,在全方位指导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要着重发展红色乡土教育,建设红色环境,构建具有特色的乡土课程,使学生崇尚并树立英雄品质,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猜你喜欢
红歌乡土革命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苏区红歌串烧
乡土中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