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书,打通生本整本书阅读“最后一公里”

2023-02-12 01:39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小陆小学陆庆芳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整本书文本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小陆小学 陆庆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指出,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通生本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聊书。教师需要利用生本整本书阅读契机展开对应教学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对文本线索进行疏导,对阅读活动进行组织。

一、知识储备与应用,建立整本书阅读平台

知识储备与应用,教师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形成知识储备,能够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升生活能力奠定基础,建立整本书阅读平台。师生共读的内容指向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熟悉书本内容。这样阅读既能了解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的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1.知识信息梳理

整本书阅读的书籍中文字信息量大,在泛泛的阅读之中往往收效甚微。教师要有对知识信息进行梳理的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学习任务,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信息进行梳理提取,确保对整本书知识和内容的记忆存储以及未来的使用。教师可以推出一些故事讲述、质疑阅读、人物形象总结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整本书阅读。如《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整本书的知识信息,围绕“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岛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战胜困难的”这一主线,让学生先整体概括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环节深入探讨,这样学生的信息梳理更加清晰,对整本书的熟悉程度更深。教师深入发掘整本书内容,要求学生对描写鲁滨孙的语言进行鉴赏学习,梳理有关鲁滨孙的人物形象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梳理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2.阅读内容整合

生本整本书阅读基于阅读的内容整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全面地分析整本书、灵活地整合整本书内容,将孤立的知识信息联接起来,为整本书阅读提供更多支持。为了学生更深入理解整本书,教师还要做深度内容发掘,在知识信息梳理的基础上,整合学生阅读中所获得的内容。阅读内容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还有利于学以致用。通过教师和学生聊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搜集与本书有关信息,进行整本书阅读内容整合。如《列那狐的故事》是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列那狐在面对狮王、公狼、雄鸡时,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本书是一部动物寓言,带有故事性,学生有主动阅读的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课前布置思考问题;你眼中的列那狐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渠道,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整合列那狐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阅读本书,共同对搜集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本书进行创造性复述,进行整本书阅读内容整合,有助于建立整本书阅读平台。

3.学习思维入场

学习思维是一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刨根问底式的深层次思维方式,从表面深入到若干层级之后,善于透过现象可以洞见事物的根本原因与根本解决办法。师生聊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师、同伴的观点碰撞下,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引向思维更深处。学生把自身和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将书中人物形象和生活相对接。师生共同走近文本与编者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设计,对文本进行生活方面的拓展。如《伊索寓言》源自古希腊的一系列寓言,书中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人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学生来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果你是寒号鸟,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明白了懒惰和拖延的危害,并且想到自己写作业不要拖延。师生聊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师、同伴的观点碰撞下,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引向思维更深处。学习思维入场,学生将自己和书籍中的人物联系起来,联想自身,走入生活。

二、内容梳理与导读,推进整本书阅读进程

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设计时,通过师生聊书,引导学生对整本书内容梳理,引领指导阅读。教师也要立足学生本位展开思考,针对学生需要进行阅读指导,推进整本书阅读进程。通过教师和学生聊书,打通生本整本书阅读“最后一公里”,学生熟悉整本书内容,乐于整本书阅读。

1.文本线索疏导

文本线索是贯穿整本书的,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在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要依照文本线索,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了解整本书的主旨。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或找到一个能够牵动整本书进行阅读品析的关键字词,或提炼出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设计一个时间持续长久的阅读活动,让它们一方面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地进行。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文本线索疏导时,通过设问引出话题,把握文本线索,了解整本书主要内容。如整本书阅读《山羊不吃天堂草》,这本书主要展现了乡村少年明子为生活所迫随木匠师傅和师兄外出务工,在城市这一特殊背景下艰难成长的故事。《山羊不吃天堂草》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明子的成长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主人公明子的事情,引导学生疏导文本线索,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熟悉整本书内容,乐于阅读整本书。

2.阅读活动组织

组织阅读活动,教师和学生聊书,教师需要有教学设计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的特点,对教学做出合理调整,以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活动有认同感,才能乐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学习活动合理对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动力,教师要做好教学分析,以便形成崭新教学设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本书主要讲述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宝贵的品质—为梦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让学生说说小说中怎样体现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全面地理解保尔钢铁般的意志的内涵,深入理解文本。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提问: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后当你遇到困难,你想如何解决?这样聊书,教学设计与阅读活动合理对接,学以致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3.主题研读训练

“主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研读”是钻研阅读。学生主题研读训练的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赋予的那些事物上,还在于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在同一主题阅读下,进行研读训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一次次地走近文本与编者对话,学生同时读多本书,不仅仅局限于一本书,可以丰富知识积累,形成系统的知识。学生在主题研读训练中收获更大。教师需要做创新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主题研读训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通过与多本书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它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鲁滨孙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书都分别塑造了主人公鲁滨孙和保尔·柯察金。教师可以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的主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为什么两个人物形象相差甚大?学生展开主题研读,学生回答道,人物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不同,主人公所经历事情不同……教师对学生研读出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发散思维的主题研读给予更多肯定。教师从这个主题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写作时,塑造个性人物形象的方法。师生在聊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研读,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一个主题知识体系。

三、指向拓展与升华,打开整本书阅读瓶颈

在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下,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和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将文中人物形象和自身生活相对接。通过教师和学生聊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设问,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处,教学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师生共读,教师将学生带到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对文本进行拓展升华,打开整本书阅读瓶颈。

1.是非辨析论证

是非辨析论证,指的是清楚分明地辨别出是和非。通过教师和学生聊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对是非进行思考辨析。教师在是非辨析论证的指引下,与学生聊书,设置层层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教师能够推出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的教学设计,势必对学生形成多点触动,对文本进行拓展升华,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的作者是挪威作家罗尔德·达尔,故事讲的是狐狸一家和三个卑鄙、抠门的农场主斗智斗勇的故事。聪明的狐狸先生不但带领一家人脱离了险境,还带领其他小动物一起打通了到各个饲养场的通道,大家不用再挨饿,从而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狐狸去偷东西,你觉得对不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提出了狐狸爸爸明知每次出去觅食都会有危险,但他总是为了家人,勇敢地面对危险,同时他总是动脑筋想办法保护好自己,这样才可以继续保护家人。虽然想法是为了家人,但偷东西本身是不对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2.情感理解应用

情感理解应用是阅读整本书的主要学习目标。整本书蕴藏着不少情感元素,教师要在教学设计进行挖掘、开发,有助于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深入思考,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丰富,文本的理解得以深入,实现情感理解与应用。梁晓声的《少年时代》,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体贴父母,母亲为了给他买新钢笔,只好出去找活做,终于凑齐了两元钱。教师从此内容出发,谈谈对主人公做法的看法。学生深入文本思考,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学生由此联想到自身平时对父母的不合理要求,使自己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整本书的情感理解,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情感理解与深度阅读高度对接,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支持,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聊书的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学科认知。

3.文化基因唤醒

文化基因属于无形文化中的基因构造,主要表现为观念、信念、习惯、价值观等。师生聊书,阅读交流中唤醒学生探索文化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围绕文化基因设问,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化基因的唤醒,还有助于唤醒孩子们探索文化的兴趣。《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壮大水泊梁山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书中展现了鲁智深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侠义性格,憎恶权势、同情弱者的善良品质。学生思考在宋江起义的大背景下,为什么塑造如此的鲁智深形象?其他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形象?教师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深入思考,使学生联想到传统文化基因中的侠义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基因积累。通过师生共读《水浒传》,能够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文化情结,形成文化传承意识,现实人生价值观的成长。

师生聊书,打通生本整本书阅读“最后一公里”。教师利用生本整本书阅读契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知识储备与应用,内容梳理与导读,指向拓展与升华等方面,展开对应教学设计,创设适合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引领学生不断深入阅读,调动学生读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聊书是一种最为轻松的阅读学习方式,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聊书环节,在个性解读中实现阅读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整本书文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