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点渗透

2023-02-12 01:39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蓝海姣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境数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 蓝海姣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围绕学生学情状况和身心特点展开教学设计,高质量完成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技能等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兼顾数学学科知识性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塑造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生本心理健康诉求

教师选择合适切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场景,拉近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距离,可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心理健康诉求。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大都具备一定的生活属性,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到相应的知识原型,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优势,开发整合更多生活化教辅资源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创设多种类型的生活教学情境。

如教学“3 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学校组织为困难学生捐款,全校师生共捐款3120 元,请问这个数是2 的倍数吗?是5 的倍数吗?如果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 个困难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整元数吗?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生活化问题设计有明显的思维递进性,学生联系已有数学旧知和学习方法展开迁移学习,按照问题链设计,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探索3 的倍数的特征,生成数学新知。学生在情境引领下,也接受了一次爱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爱心意识。

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件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到一起,增加了问题教学的真实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着力点。教师设问内容设计巧妙,前两个问题对接了学生之前学习的“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相关知识,后两个问题则分别从具象和抽象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数学探索思维,不仅顺利渗透爱心教育内容,还能唤醒学生数学旧知学习经验,启发学生将推演2 和5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应用到数学新知探索中,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二、增加数学活动,强化生本心理健康同化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推出更多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融入度和积极性,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天性,促使学生在积极表现中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同化。趣味性是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关键考量要素,教师增加学习活动时,要加强趣味教学素材的整合投放,有意识地在活动场景、活动材料中投放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元素,带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热情,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创造更多契机。

如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导学阶段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感受图形转化的应用方法。接着,教师为学生发放平行四边形卡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尝试多种操作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习的图形,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数学实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较为多样,有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按部就班地设计操作探究方案,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有学生因为遇到学习困难很快就放弃了操作尝试,消极应对学习活动;也有学生看到有其他同学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变得急躁起来……教师关注学生这些学习表现,“对症下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以平和心态投入到课堂任务探究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数学新知。

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表现和学习行为有更多值得教师关注的地方,也为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留出了很多教学空间。教师主动跟进学生数学课堂活动学习状态,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畏惧困难、急躁心理等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补强学习心理的薄弱环节,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数学课堂活动学习任务,知识教学效果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都更加值得期待。

三、搭建展示舞台,提升生本心理健康指数

教师有目的性地搭建学生展示平台,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为教师动态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提供参考,还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表现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便于教师针对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数学课堂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穿插学习展示教学组织,教师提高学习展示平台组织频次,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我,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自信心,矫正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各类问题。

如“可能性”单元知识教学中,教师以摸球游戏作为新课导入,准备装有红球和蓝球的A、B 两个布袋,组织班级男生在装有红球的A 布袋摸出小球、女生在装有蓝球的B 布袋摸出小球,比赛男生女生谁摸出的蓝球更多。几番尝试下来,男生摸出的都是红球、女生摸出的则都是蓝球,很多学生对游戏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教师搭建展示平台,适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质疑,按学生提出的要求,展示两个布袋中所有小球。男生看到布袋中小球颜色后纷纷抗议,表示不管摸多少次,自己都不会摸到蓝球,而女生不管摸多少次,都一定会摸出蓝球。教师利用学生表达内容,切入数学课堂新知教学,引导学生尝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氛围推向高潮。

小学生对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有着深厚的学习情感,教师刻意设计不公平的游戏内容,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并顺势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和怀疑,使学生积极进入数学课堂表达展示环节。学生作出的数学说理表达,都成为了教师讲授新知的有力抓手。教师因势诱导展开新制授课,既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又自然而然启发学生感知构建数学新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建立和谐关系,培养生本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小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放下身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学科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和爱意,使学生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主动与教师分享学习感受、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如教学“圆的周长”小节知识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差异,将不同学情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组建学习共同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操作探究,采取多种方法测量圆形卡片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学关系。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分工明确地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夯实学生数学认知基础。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投放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由易到难分别是给定圆的直径或半径,求圆的周长大小;给定圆的周长大小,求圆的直径或半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投放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正向、逆向实际应用问题。

教师坚持分层教学原则,先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把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整合到同一小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优势,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教师后续投放的训练习题也有明显的难度分层,体现出更强的教学合理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历练和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契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增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对达成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形塑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职业情感,综合运用创设生活情境、增加数学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建立和谐关系等教学手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数学课程的多重教育功能,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