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的职业学校技能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以机电专业为例

2023-02-12 01:39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机电

□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徐 垚

“岗课赛证”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岗位需求、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设置课程,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学习高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岗课赛证”教学评价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对此应基于“岗课赛证”教学重构教学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符合“岗课赛证”需求,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等,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走好未来发展之路创造有利条件。

一、机电专业“岗课赛证”的概述

“岗课赛证”,顾名思义,“岗”是指就业岗位、“课”是指专业技能课、“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机电专业“岗课赛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基于岗位需求构建课程。机电专业岗位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机器人等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电气和机械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另外工作人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诊断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懂得机械工程、电气原理、机器人背后的理论等。因此日常课程应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和岗位工作一致的课程体系,以此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第二,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所需证书构建课程体系,比如需要获得电工等级证书、机器人程序员证书、Auto CAD 工程师证书、PROE(或UG、SOLIDWORKS)设计师证书等,这些是学生进入社会岗位的能力证明,教师应基于学生证书考核设计教学内容,融入机电设计、维修等内容,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教学条件和需要,整合考核知识与技能,编排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教学模块,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在相应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即可参加对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三,创新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依托构建课程体系。教师应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知行合一、重视实践、踏实肯干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基层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挑战自我,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第四,举办高水平、多层次比赛,促进理论知识转化,提升教学水平。通过举办比赛实现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课。

二、基于“岗课赛证”的中职学校技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要以笔试为主,缺乏实践、面试等多元化方式考核

机电专业考核以笔试为主,主要是概念、原理等内容考核,缺乏面试、实操等考核方式。虽然也设置了技能考核,但是多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缺乏实践应用价值。比如:技能类考核,主要是针对具体某个技能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学生难以通过技能考核,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技能参与岗位工作,因此这样的技能考核没有实际意义[1]。

2.评价内容设计不科学,重知识理论轻实践应用

机电专业所设计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甚至一些题目都是书本中原封不动的题目,没有任何转换,这些知识不需要学生太多的思考,这样一来,只要学生认真背诵,即可通过考试。另外,一些学校设置了其他考核内容,比如职业素养、技能规范等考核,但是这些占比较小,而且难度低,学生非常容易通过。此外,对学生评价内容设计中很少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机电岗位需求的角度设置考核内容,很少涉及企业的实际内容,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差,难以通过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3.重视考核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机电专业教学评价注重考核结果,结果理想,符合预期,教学则比较成功,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比如学生通过了学校设置的考试,但是学生能力却不达标,学习中态度浮躁,不积极参与实践,也很少思考学习,对机电专业并不热爱等,这样的学习状态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其不利;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很少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导致教学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2]。

4.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缺乏客观性

机电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如何,不仅要通过教师评价,还应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但是基于“岗课赛证”的学生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即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结合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这样评价显然是不合理,需要融入多主体评价,比如比赛评委、企业领导、学生本人、其他学生等多元化主体评价,因此机电专业评价主体单一,难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基于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科学学习。

三、基于“岗课赛证”的中职学校技能教学评价改革策略

1.丰富课程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考核方式

“岗课赛证”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也应具有多元化特点。教师所设置的评价方式应结合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考核方式。第一,构建“岗位”能力考核方式。比如针对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保养、检测岗位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查看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第二,引入大赛评价方式。将大赛评价方式引入到评价体系中,并基于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实操课程,如将技能大赛训练操作中的安全规范化、操作标准化、功能实现流程化引入课程实训;将技能大赛训练题库引入课程教学;将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引入课程考核,通过所设置的考核标准,完成考核[3]。第三,构建“证书”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岗课赛证”模式下,学生会学习有关职业技能证书、资格证书考核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基于“证书”考核构建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完善学习,通过考核,。第四,其他考核方式。除了以上考核方式之外,还应设置面试、不同岗位主题等考试方式,通过丰富考核方式,使学生科学规划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2.创建多元化评价模块,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岗课赛证”教学模式下的评价内容具有多样化特点,教师所设置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内容,还包括岗位要求、证书考核、比赛、专业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一,基于“1+X”证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不同的证书所涉及的考核内容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证书考核需求,设置评价内容。第二,基于岗位需求设置评价内容。比如实操考核中,可以按照企业考核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设置考核内容,按照7S 等规范来完成考核。比如:每次上课首先要确认每组的设备耗材是否完整,有问题及时上报;每次课结束之前进行实训室的卫生打扫,以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归位检查,完成“清扫”环节。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实训场所的干净整洁,保持“整理”“整顿”“清扫”这三个“S”工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岗位工作流程,同时培养了学生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三,按照机电专业学生所参与的比赛,设置考核内容,如控制系统电路设计、控制系统电路布置和连线工艺与调试、单项功能完成情况、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等评价内容,通过这些评价内容的引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3.重视评价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学习

“岗课赛证”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应设置有关学习过程的相关评价,以评价为引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第一,设置“学习态度”类评价内容。机电专业涉及知识点多,无论是考职业证书、参与比赛、还是参与岗位培训等,都需要学生具备坚持不懈、主动参与、认真负责的精神,在评价中融入该内容的相关培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质量完成学习内容。第二,设置“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学生在“岗课赛证”学习模式下,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学习麦克斯韦方程组、法拉第定律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会不断解决日常工作岗位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机电系统故障排查、电路跟踪等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解决各类问题,这种能力是需要教师看到的,也不是简单运用试卷考核能够体现的,教师应通过能力考核内容,关注学生应用能力考核。第三,设置“学习方式”考核内容。“岗课赛证”中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如请教教师、小组合作、参与竞赛、记忆、自我探究等,这些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不同影响,教师应高度关注,并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4.引入多主体评价,保证评价科学有效

“岗课赛证”模式下的评价主体应具有多元化特点,不仅包括教师,还应融入企业、学生本人、企业、其他学生以及相关人员等,以此保证评价科学有效,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比赛类的评价应该是评委团队、学生本人;岗位类评价是企业师傅、学生本人;证书评价应是证书颁发单位委托的考评员、学生本人、其他同学等,总之不同的评价内容,所涉及的评价主体不一样,教师应综合多方面评价内容,对其整理,将此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4]。

四、结论

“岗课赛证”模式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是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发展、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所形成的课程体系,因此“岗课赛证”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要从岗位需求、比赛、综合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方式,逐渐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主体,并关注评价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科学学习,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机电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