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应用策略漫谈

2023-02-12 01:39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习作意识作文

□ 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徐 义

素材是写作的材料,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围绕素材选择问题展开教学研究,纠正学生素材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素材选择和应用包括几个环节:首先是筛选搜集素材信息,可以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具体操作行动,也可以进入生活实践环节,在亲身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是素材的整合处理,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优化素材信息,以提升写作品质。最后是素材的应用和积累,学生大多没有主动积累素材的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自觉收集素材,科学应用素材,促使学生建立素材搜集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筛选素材,调动生本写作热情

写作素材来源广泛,学生平时生活经历中包含丰富写作素材内容,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搜集积累的意识,在写作选材时往往陷入困惑之中。网络、媒体也可以搜集海量写作素材信息,如何进行科学筛选,这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在素材筛选环节给予学生更多指导,以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其写作效率和品质。

学生作文选材存在许多误区,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针对性引导和规划,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学会选材,以提升作文感染力。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习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的记叙文是不是有可读性,关键要看选材是不是典型,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如何做出科学的选择呢?熟悉的人比较容易确定,要写出其特点却不容易,不妨选择一些不太熟悉的人,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更多发现,写出人物的突出特点。在特点描绘时,要注意筛选重点,围绕某一个或两个地方展开重点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抓住人物的特点,并非是指长相,其语言、行为、思想、性格等,都应该是关注的方面,只要细心观察,也可以有更多新发现。教师指定观察对象,要求其他学生介绍观察结果,现场做观察讨论,因为都比较熟悉,学生发言积极,人物特点素材被广泛发掘出来。

筛选素材有更多方法可以运用,教师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活动,顺利激活学生选材意识。写作素材来源生活,在素材整合处理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方法,适当调整、合并、润色、拆分、综合,让素材为写作所用,增加作文看点,提升作文品质。学生生活经历比较浅薄,教师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素材,可以获得更多素材支持,这样可以有更多选项。

二、活用素材,激发生本创新思维

学生拿到写作素材后,要对这些信息素材进行优化处理,而不是生硬照搬照抄,以提升写作可读性。写作素材来源生活,如果不做活化处理,会显得更为平庸,也缺少看点,教师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素材,找到最佳设计取点,以提升作文表达品质。学生对素材缺少敏感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素材、分析素材、归结素材、提炼素材,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创新体验的机会。

叙事性记叙文写作时,要注意筛选典型的事例,还要做好环节规划。如习作《学会记事》,这是典型的叙事为主记叙文,在素材选择时,需要有活用的意识。如“父母吵架”这件事,这是最寻常的,如何利用这个素材展开写作呢?教师在写作指导时给出几个角度:父母吵架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能否从坏事变好事的角度展开设计?父母吵架是一种交流方式,如果从这个点开始设计,是不是也可以创造一种和谐家庭氛围?父母吵架最遭殃的是孩子,孩子能否发挥制约作用,甚至阻止吵架呢……只要展开思考和设计,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用法,这便是素材的活用。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素材进行科学处理,为作文提供适合的素材支持。学生对家庭生活和多种矛盾比较熟悉,其观点带有个性特点,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习作素材进行科学整合处理,以提升素材利用率,增加作文感染力。

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活用设计,利用问题进行导思导学,同一个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自然形成不同结果,也可以树立不同的主题,可见素材应用的重要性。作文素材需要巧妙处理,教师适时传授一些处理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学生掌握了素材处理方法,也能够拓宽思维,促进作文感知体验,提升作文构建能力。

三、创新素材,提升生本设计品质

素材来源生活,写作时巧用素材展开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习作品质,这对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成长有一定帮助。整理素材需要更多方法支持,教师示范展示素材整理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应用的机会,无疑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习作素材资源众多,学会素材应用方法,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成长。

写作素材来源生活,学生搜集素材、处理素材、归结素材时,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成功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如写《我的妈妈》,如果只是突出母爱主题,还不能带来更多感染力,如果能够选择一些生活案例,如帮助邻里、观照亲朋、善待老人等,写出母亲宽厚、和善、热情的性格特点,这样可以展现母亲形象的伟大。特别是孝道方面的素材,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素材整理,并适时应用到习作之中。在展评环节,教师对学生素材应用情况进行专业点评,肯定学生素材应用效果。

教师围绕习作题目展开素材应用分析,为学生规划清晰写作路线。写作素材需要科学处理,寻找适合的角度进行应用,目的明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素材的作用,形成习作感染力。素材来源广泛,应用也很自由,关键是掌握素材应用要领,给读者带来更多感官触动,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素材缺少敏感性,生活对接意识也不够,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认知积累、作文心理和情感走势,针对性引导和启示,让素材选择更具智慧性。

四、厚积素材,培养生本积累意识

在写作素材训练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行动,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积累写作素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大多没有素材积累的自觉性,教师要从素材积累意识培养角度展开训练组织,为学生规划训练路线,促使学生尽快养成素材积累习惯。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素材、从网络上搜集素材、从生活中归结素材,都能够为作文构建带来更多便利条件。

生活素材无处不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如习作《抓住细节》,在写作过程中,要关涉到具体的事和人,自然有不少情节内容,在具体描绘时,要抓住这些细节给予更多关注。这与素材应用也有直接关系,因为很多细节内容本身就是一种素材。如“一顶特殊的帽子”这篇作文,选材并不难,随便选择一顶帽子都可以,但要写出“特殊”属性,则需要做细化处理。这顶帽子有哪些特殊呢?需要对外观进行观察描绘,还要围绕这顶帽子发生的故事进行描绘,都涉及到一些细节内容。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帽子的外观特点,然后是讲述其内在的故事,梳理出一些典型细节,形成习作基本内容。经过集体展示和讨论,学生逐渐掌握习作思考方向,开始规划习作框架,习作程序顺利打开。

教师组织学生介绍帽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素材积累方法,不仅要关注外观特征,还要关涉到一些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形成素材积累意识。素材是写作的材料,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活用素材展开作文写作成为自然选择,作文可读性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在素材“积累—应用—积累”良性循环中成长习作综合能力。

素材是组成作文的物质材料,学生平时大多没有素材积累习惯,教师科学指导,设计一些素材搜集和应用的学习任务,组织展开素材整合应用学习活动,都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促使学生顺利建立素材应用意识。素材来源广泛,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素材整合活动,传授一些素材应用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习作带来直接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素材应用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有重要现实帮助。

猜你喜欢
习作意识作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