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被看见”

2023-02-16 02:33范金胜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习作语文老师

范金胜

著名学者鲍鹏山在其著作《好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應回归本质,遵循古圣先贤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对教育与人类道德生命关系的认识。

他认为,孔子教《诗经》就是一堂示范课,启示我们好的教育就是“兴、观、群、怨”,即当下的教育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唤醒学生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所谓的唤醒就是让学生“被看见”,因为“看见”是一种能力,“被看见”是一种动力。

“被看见”是每个孩子的生命渴求。摇篮里婴儿啼哭,是生理有需求;课堂上学生积极表现,是内心有渴望。只有满足了婴儿的生理需求,他才会乖巧入眠,健康成长;只有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渴望,他才会更加专注,更加主动。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看见”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语文教学,无非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懂得审美创造,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应时时刻刻眼中有学生,让学生“被看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字、阅读、作文的内驱力。

如果你是一位注重识字、写字的老师,是一位注意观察学生表现的老师,你一定会看到,当你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并以赞赏性的语言或激励性的语言作评价时,学生的眼中是有光的。那时那刻,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写好字的愿望更加坚定并日渐滋长。

听过已故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的老师,一定难忘课中阅读指导的场景。有一次,于老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默读一遍。其间,他让学生中途停下,因为他发现一个学生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把五种玻璃的名称全部画出来了,当即肯定他的读书方法,并要求其余学生向他学习。不难想象,这个被于老师“看见”并树为典型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长久保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持久保持习作的兴趣,是习作训练的不二法宝。只要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就能激发其习作的动力。曾记得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自己习作教学时有个小妙招,就是坚持课间读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学生猜作者。学生在猜想谁的习作被老师“看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下次要让老师读一读我的习作”的强烈愿望。习作教学专家管建刚利用《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的习作成果“被看见”,让学生总是尝到“发表”的甜蜜,从而极大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让学生的习作“被看见”的渠道更广泛、更便捷。朋友圈、班级群、公众号等,都是优良的展示平台,都可以被有效地利用起来。

不是好学生需要“被看见”,而是“被看见”让学生越来越好。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时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着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习作展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