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

2023-02-23 21:52汤丽媛宋甲丽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36期
关键词:院校素养职业

■汤丽媛,宋甲丽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的百年、新的征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得到了非常清晰明确的表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再次明确了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2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二十大后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立足“三服务”、统筹“三协同”、推进“三融合”,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意见》立足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改革方向,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主张、新举措、新机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当下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自始至终将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职业能力提升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体系对行业、企业、职业的适应性,从而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的供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过剩的,同时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是短缺的,而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1]。从教师层面来讲,传统的课堂模式只注重单向的理论性输出,在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尝试较少;从学生层面来讲,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遏制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利于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调查显示,师生均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希望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学习,与教师互动获得个别指导[2]。因此,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对高职学生来说,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获取、甄别信息,如何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以良好的信息素养赋能个人职业行动能力;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以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为抓手推进教育信息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社会,提高获得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岗位时能熟练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知识、完成相应专业技术应用任务,并能达到相应层次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素质水平,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目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其在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行动能力和信息素养相关文献综述

(一)职业行动能力

职业行动能力(professional action ability)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家雷茨和劳尔·恩斯特在梅尔藤斯“关键能力”的概念基础上首次提出[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职业行动能力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曾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逐年递减。笔者以“高职+职业行动能力”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可得约295篇文献(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近三年间有代表性的文献归纳如下:孙兴洋以W学院为案例探讨了职业行动能力培育体系的构建目标、实践路径和保障举措,并提出相应的培育对接机制[4];肖剑锋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提出了积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实战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能力的路径[5];张天鹏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以胡格模式作为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6];甘玉华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3]。笔者认为,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和育人机制,职业行动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相应层次要求的职业任务的能力,并具有获取新职业资格的应变能力和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能力,职业行动能力涵盖的专业能力发展、个人能力发展和社会能力发展这三个维度十分契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和目标,职业行动能力导向应成为高职学生高素质高水平培养的本质诉求,职业行动能力提升在高职育人中的作用及其培育研究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畴中的热点内容,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吴瑾等人对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7]。但是相较于研究型大学,我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杨美玲提出利用新技术完善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等措施,以期推进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8];侯松霞以“双高计划”为背景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探索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9];杨光武以“首届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为例,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应注重职业背景下的信息应用能力培养,打破现有局限[10];蔡金君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提出通过深耕信息素养教育助力提质培优行动[11]。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案例作进一步归纳整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目前多仅停留在自主探索阶段,且大多都以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图书馆及其相关部门)为主要研究对象,往往忽视了其客体(学生)在生活场景和职业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信息能力诉求,也没有较好地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也难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和培育体系。因此,基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育人的核心目标,努力寻求信息素养教育与职业行动能力的契合点,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个人能力提升和社会能力发展中。这样既破解了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发展不足的困境,又助力学校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行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走向信息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互动研究

(一)职业行动能力的价值内涵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能力培育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人进行必要的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授,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3]。相较于人们常说的“职业能力”和“行动能力”,“职业行动能力”的内涵更加丰富,教育意义更加突出。“职业能力”指的是“我该做什么”,而“职业行动能力”更偏向于“我要做什么”,其强调的是个体的行动范式和意愿。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中,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个人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影响着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是否拥有能够胜任职业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可以说,行动导向是职业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二)高职生信息素养的培育目标

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理事会正式批准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提出,高效发现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合理利用信息获取价值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12]。随着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推进,信息素养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体系和培育目标也逐渐趋向不同的层次。研究型大学已经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知识创造创新能力培养的范畴中,并且引入了媒介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和元素养等内容。而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树立学生信息意识,提升个人信息化学习的能力;其次,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契机,在提升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有效推进“课堂革命”;最后,通过培育具有较高信息能力的学生,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职业需求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练就新技能,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创造中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综合素质,从而真正成为适应数字时代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行动能力与高职生信息素养的互动关系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和行动能力,即将职业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指标,旨在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具备技术技能,胜任职业工作并不断获取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时期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多元性,“互联网+”深刻影响行业、产业,推动产业信息化进程,彰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具备信息化时代基本的信息获取、加工与分析能力,掌握未来信息化职业场景中基本的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知识与技能,这将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而职普融通、科教汇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主体不再拘泥于学校一家,社会企业、民间组织、网络平台、大众传媒和学生家庭都已成为全员育人的主体,并且催生了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教学载体和资源,掌握甄别信息、分析研究的方法,从浩瀚如海的信息潮中提取到有用的部分,并通过对其进行整合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技能,这是高职院校在推进“三融”进程中实现多样化育人的前提。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决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价值和目标,而信息素养教育又是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养成的关键性因素。

三、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一)明确责任主体,构建课程体系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和“第二课堂”的主阵地,配合着学校的“双高”建设和多样化育人的发展理念,一直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培育的主体单位,从早期的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数据库使用推广等服务开始,图书馆也在不断地升级技术手段,创新智慧服务理念,拓展信息资源服务,丰富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内涵,进一步创建浓郁的信息素养教育氛围。基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特征,图书馆要加强同二级学院、“双高”建设教学团队、专业课教师以及校内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培养、组建一支以“馆员+教师”为主体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定期开展教师团队的进修、研讨和培训工作。馆员应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信息化知识、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而教师应注重提升科研数据素养以及将信息素养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能力。同时,图书馆要协同学校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处、智慧实训中心等部门协同打造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即由图书馆牵头制作面向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包(以课程模块为单位),其中单个模块包含相应的信息检索技能或知识单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专业课内容、授课对象、课堂情景等需求自行调取相应的课程包,再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嵌入慕课、微课、直播等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再在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中形成集教学、研修、操作、互动交流一体化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开展一站式的智慧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而且通过智慧化的授课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成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参与积极性,增强信息素养课程效果。

(二)嵌入“双高”计划,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引领着我国职业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推进“双高”计划的前提,也是支撑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图书馆作为学校最大的文献资源中心,已经逐步建设成符合本校学科建设、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这是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保障。首先,面向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根据需求汇聚专业特色资源,如科技信息查新服务、重点特色专业(群)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科研信息专题服务、特色(小众)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大数据+专业”发展方向动态追踪服务、“双高”计划资讯服务等,从而加大“双高”计划建设中数字信息资源储备,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邀请馆员嵌入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学科数据分析、筛选和评价、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方面的教学,从而与教师协同完成授课。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可以采用小班制授课、翻转课堂、个别教学、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等方式创新多维度的知识传递模式,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上,应轻知识而重方法,积极嵌入科学信息观、终生学习观、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应用内容,通过提升其信息管理能力、培养信息思维,促使学生借助科学数据信息分析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为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增值的目标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图书馆应抓住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的契机,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长效机制,鼓励、组织师生积极参赛,以比赛带动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重视和认可,以比赛带动学生提升信息技能。图书馆作为责任主体,可以针对比赛,设置各类模拟试题进行演练和实操,个性化指导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引领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相互验证,学会应用专业知识和文献检索技能,对专业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以此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动力。

(三)嵌入能力认知,赋能职业综合素质

个人能力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工作方法,以及在未来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手段。个人学习能力建设关联主义认为我们对明天所需知识的学习能力比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当知识所需但又不为所知时,将管道接入信息源,帮助提升其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13]。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并勾画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读者画像,在此基础上掌握了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精准嵌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针对新生,图书馆可以丰富入馆教育的形式,如引入线上“校园VR+微课教学”、线下“专题讲座+入馆体验”相混合的模式,在介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嵌入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信息能力培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信息意识;进入大二后,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技能大赛、“双创”比赛等过程中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适时开展信息素养通识课或协同二级学院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嵌入信息评价标准,着力资源工具的发现和利用、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小数据大思维、认识专利与专利文献等内容,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判断能力、加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钻研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在面对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和方法。而针对大三毕业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由文献信息检索技能训练向信息利用的综合能力提升转变,如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安全法规、学术道德规范、数据驱动下的创新精神、职业信息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嵌入内容。这种分层次嵌入教学的模式,精准满足了学生在校各个阶段不同的学习和信息能力需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逐渐帮助读者摆脱“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最终可以以一种“准职业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走向职场。

在课程模式上,除了内容嵌入、馆员嵌入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智慧服务、微服务等手段对读者进行个性化信息素养培育。如依托新媒体和移动终端,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在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界面嵌入“数据库使用小贴士”“信息素养小知识”“资源发现”等内容,细微体察用户疑难,进行实时参考咨询,让读者在顺利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进行碎片化学习。图书馆后台还可以将读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在尊重师生信息需求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师生需求驱动的信息素养数字资源服务,引导用户个性化地订制信息,并制定个人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四)嵌入“工作”场景,促进社会能力发展

信息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的思维模式,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素质育人的作用。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嵌入“工作”场景,从能力训练角度入手贯彻“做中学”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或馆员可以通过情景嵌入和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设定本专业的主题词,由学生分组进行文献检索,每组按照不同的检索方法筛选出3-5篇高质量文献,撰写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再邀请馆员现场比较检索过程、讲评检索结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提升了其组织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还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大学生“双创”比赛、技能大赛的特定情景中,如以某个创业创新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系列问题清单,馆员和“双创”教师群体一起,将“双创”专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等知识嵌入到该类问题解答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小组研讨、分列问题清单、模拟体验的方式,来搜集、筛选、检索、分析、保存及重塑信息,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创新创业任务目标,达到职场模拟的效果[14]。

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仿真的实训场景中。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商专业的实训中嵌入企业的项目情况、企业文化、阿里的1688平台生意参谋、阿里指数以及阿里研究院的数据统计等内容,引导学生以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将学生带入专业学习环境中[15];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中把理论知识章节内容对应转化为典型的信息活动工作任务,采用多向互动、岗位角色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索、讨论协作、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16];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管理实训中嵌入公司命名及申请、产品商标注册、专利申报等实际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利用信息素养教育解决专业问题的“工作”情境。同时,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也应积极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化场景,并配备专业的学习设备和馆员,为师生开展科研活动、小组学习、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空间支持,以环境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素养内化。

(五)加强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仍主要由图书馆主导,缺乏学校的统筹规划,推进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图书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加大顶层设计,通过重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聚焦职教育人目标争取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撑,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并牵头组织二级学院、教务部门、学工部门、信息化管理处、智能实训中心等部门共建共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智慧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同时要多措并举,强化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针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平台不足的现状,需要进一步运用好区域或行业内的平台推进共建共享,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数字化、智慧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并通过业务培训对现有馆员进行知识更新,提升其专业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馆员激励制度,对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鼓励馆员积极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并对成效较好的课程进行示范推广;加强学科馆员之间的协同交流,统筹规划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设方案和合作模式,形成师资力量的良性互补,逐渐建立起专业化、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团队。

猜你喜欢
院校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