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弘扬路径

2023-02-26 16:49韩贤胜
西部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

韩贤胜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惠州 5160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使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1]15。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品质,不仅是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动力,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研究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弘扬路径,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文化逻辑:源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3]32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底蕴。

一是刚健自强的进取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这是中国人应对困难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人生态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5]93的独立意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27的不屈精神,“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的危机感,都是这种意识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思想,就是对进取意识的继承和弘扬。

二是民为邦本的政治理念。《尚书》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8]18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8]156孔子的爱仁、重民、富民、教民思想,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6]140的理念,韩非子“循天顺人”[9]的观点,也都强调施政要顺应天意民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思想,就是对“民惟邦本”思想的扬弃和升华。

三是经世致用的责任精神。孔子“授之以政”[5]114的观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顾炎武的明道救世主张、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都强调研究学问要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经国济世、学用结合。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改革创新”思想,就是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0]的辩证思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6]117的忧患意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1的历史教训、“政怠宦成,人亡政息”[11]的历史警示等,都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智慧启迪和经验借鉴。

(二)历史逻辑: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辛探索

近代以来,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毫无还手之力,在一次次失败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亡,各个政治群体竞先登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尝试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结果都没有改变旧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各种制度模式纷至沓来,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轮番尝试,结果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各种社会思潮汹涌澎湃,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自由主义粉墨亮相,结果也都不是救国救民的救命良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历史大势,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正确制定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历史主动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基本精神主线。”[12]

(三)理论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例如,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人要遵循而不能违背这一规律;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也不是无能为力、完全被动的,可以认识并运用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根据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一系列难题。再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领导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又如,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社会历史规律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势,深入分析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复兴之路。

(四)实践逻辑: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成果。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真正搞懂了面临的时代课题,正确认识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策略,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内外局势的新变化和社会实践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国内外局势,深刻把握历史大势,准确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的历史方位,“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6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品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掌握斗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奋力开辟美好未来的宝贵品质”[14]。从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内涵主要包含四个层面。

(一)认知层面: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历史主动始于正确认知。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内在保障”[15]。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思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民立场、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等方面的思想,并以其作为行动指南,从而拥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形成了正确认识和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能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世界形势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全面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方法,如实事求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十个指头弹钢琴”[16]“善于当‘班长’”[17]、个别试验逐步推广等。这些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局势、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工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根本方式,用实践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形成具有鲜明政党特质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历史清醒,看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机遇,赢得历史主动。

(二)情感层面:人民至上的担当精神

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是历史主动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人民至上的担当精神就是这种深厚情感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站在人民群众一边,急民所急,忧民所忧,尽管力量较弱,还不成熟,但是面对民族危亡,毅然担负起了救民于水火的历史重任,在与强大敌人的生死斗争中,毫不犹豫,毫不退缩,浴血奋战,坚持到底,最终领导成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保卫新生国家政权英勇奋斗,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稳定、和平、安全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带领人民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以造福人民为政绩标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3]144的赤子之情,积极应对国际局势突变、新冠疫情突发等重大事件,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

(三)意志层面:自我革命的勇敢精神

自我革命的勇敢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工作,党的五大就提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将其写入党章;中华苏维埃政府时期,党领导发布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建立审计监督制度,颁布120多部法律、法令,加强了廉政建设,培育了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抗日战争时期,全党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大讨论,总结建党以来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提高了全党的思想,实现了党的团结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全国执政后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针对党内存在的新问题,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成立了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惩处腐败分子,积极谨慎发展新党员,增强了党的团结,形成了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制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整顿党的组织,健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健全干部选举、任免等制度,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实施八项规定入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巡视巡察,完善法规体系,构建执纪执法体系,建立监督制度,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四)实践层面: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

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道路等方面,积累了独特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引领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历史传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和平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和措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奇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军队建设、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进行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成就。

历史主动精神的四个层面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其中,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是基础和前提,人民至上的担当精神是桥梁和纽带,自我革命的勇敢精神是支撑和保障,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是表现和归宿。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18]因此,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历史主动权。

(一)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抓住历史机遇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要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抢抓历史机遇。当前,在国内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国际上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深入分析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深刻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战略安排、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历史敏锐度和历史责任感。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全面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深化改革、发展民主、繁荣文化、促进公平、改善环境、国防改革、党的建设等领域积累的新经验,深化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增强应变能力和政治智慧。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深入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正确理解各国人民的心愿诉求,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的基本走向,科学预判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锚定发展方向,推进发展部署,努力突破发展瓶颈,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二)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在厚植为民情怀中勇担历史使命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定站在人民群众一边,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情感,深化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壮大党推动各项工作的群众基础。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完善民情民意上传机制,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断增进人民内部团结,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制定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收入增长和分配机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卫生、安全等问题入手,破解民生难题,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深刻认识初心使命,在引领社会革命中永葆历史清醒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赢得历史主动的内在动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坚定,不断强化理论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发扬党的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始终保持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清醒认识,勇敢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斗争实践中提升领导能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内规章制度建设,增强政治意识,严守党纪国法,抵制错误思潮,纠正一切歪风邪气,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和文化领导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全面深化党对斗争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斗争的方向和重点,增进斗争的勇气和智慧,坚持在斗争实践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造就一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队伍,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政治判断力和风险处置力。

(四)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在深化政治认同中增强历史自信

历史经验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十个坚持”(1)“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是“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19]。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全面了解党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和评价革命领袖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大力宣传革命先烈和模范榜样的先进事迹,增强对党的历史成就的认同,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深刻理解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变迁的规律,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付出的牺牲和努力,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变迁和其他国家发展变化的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增强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的自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及其在我国建立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我国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及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正确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增强制度认同和道路认同。

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品质,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牢牢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性问题与相关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