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的生态道德思想及其启示

2023-02-26 16:49徐梦雅
西部学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福斯特资本主义文明

徐梦雅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美国俄勒冈大学社会学教授,《组织与环境》杂志的主编和《每月评论》月刊的联合撰稿人之一,研究方向涉及生态环境、生态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福斯特的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三部曲《马克思的生态学》《脆弱的星球》和《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力。其中《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在21世纪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包含了福斯特的生态道德思想。

一、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批判

温室效应、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等等生态灾难席卷全球,当今时代生态环境遭遇严重威胁、出现严重生态危机,生态学家们对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众说纷纭。福斯特认为生态学家们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西方社会文化中具有“支配大自然”观念的观点不负责任。他认为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有内在反生态的性质。

(一)“踏轮磨房生产方式”造成生态灾难

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证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资本家们不仅剥削工人还破坏生态环境。“不是个人满足他们自身内在欲望的行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依附其上的这种像踏轮磨房一样的生产方式”[1]37。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各个阶级都迫不得已的劳动,甚至在道德沦丧的情况下仍然不顾一切进行资本积累。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经典的表述是“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所描述的“更高的不道德”思想一致。“更高的不道德”是指“我们这个社会中权力机构的‘结构性不道德’,尤其指这种生产方式”[1]38。福斯特支持米尔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性的分析,认为像美国这样把财富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社会。

(二)“给地球估算成本”方法引发生态危机

面临自然环境恶化的不断挑战,环境学家们将生态危机的矛头指向了经济学,于是经济学家们迅速做出反应并开辟了一种新的环境经济学的分支,在这种新的环境经济学解释里“他们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更加充分地将环境纳入市场体系之中。”[1]18福斯特对这种“给地球估算成本”的环境危机解决方法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扩张主义,这种解决方法隐含的思想是他们认为造成生态资源紧张和环境破坏的原因在于未充分利用资本,并且未将自然资源纳入到资本扩张体系中。他们妄图依赖市场解决一切问题,想把自然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转化成资本。福斯特认为这种思想是一种对环境问题理解的谬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金钱无法迅速转化为自然资源,一旦造成生态破坏,很难短时间进行恢复;另一方面,把自然资源转化为金钱的阶级通常都是拥有大量私有地产的少数资产阶级统治者们,环境破坏时,整个全人类都要共同承担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三)生态帝国主义扩张导致生态失衡

生态帝国主义是一种生态上的霸权,在文化上是一种“生物圈文化”,不受区域的羁绊,同时也不对任何区域负责,只需要追逐自己利益[3]。正是生态帝国主义的扩张,使得资本主义欲望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了“萨默斯备忘录”(1)“萨默斯备忘录”:1991年12月12日,时任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萨默斯给他的同事们发了一份备忘录,后来这份备忘录被流传到了公共媒体当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备忘录振振有词地主张将更多的污染工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中去。这样灭绝人性的主张。福斯特认为这种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不仅不是灭绝人性,相反还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追求,但是资本主义这种对利益的追求造成了生态失衡。

1.“生物圈文化”丧失“土地伦理”

福斯特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还在于深层次的文化因素,社会形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以“生态系统文化”的模式发展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在这样的社会模式中,几个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人类生存条件。这是一种根植于自然区域和水源地的生态文化系统,文化和自然具有紧密复杂的联系,在这种生态系统文化中人类对于大自然是具有天然依附性,彼此之间互利共生。当贡赋文明(2)贡赋文明:贡赋,为中国古代的税收方式,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中国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随着朝代变迁,赋的概念遂从军赋扩大到来自农田,甚至关市、山林川泽的所有课征物,贡赋逐渐演变成为税收的别称,实为中国古代转移支付的税收方式。中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以后的夏朝就已有土贡,正式进入文明形态。出现后,世界出现了一种“生物圈文化”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从一开始就“超越任何单一生态系统控制的特征,所以比任何一种完全依赖某种特定生态系统的族群(文化)造成的危害更大”[1]78。人类在这种“生物圈文化”里对于自然系统的依赖日渐减弱。当全球殖民时代开始以后,规模更大的“生物圈文化”开始发展,形成了一种“生态帝国主义”,它更具有破坏性,甚至不再经受特定生态系统的约束。

2.“让他们吃下污染”的主张不负责任

“让他们吃下污染”是《经济学家》刊登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的备忘录中的一部分内容的题目。在这条备忘录里萨默斯用资本积累的逻辑表示世界银行在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抉择上应鼓励将发达国家的更多的污染企业迁到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萨默斯备忘录最恐怖的地方是它对第三世界国家公开表现的强盗态度,没有任何隐瞒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掠夺性质。福斯特还用美国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资产阶级的逐利本质“从环境的角度讲,受威胁的如果是穷人,损害的代价就应相对较小。”[1]56种种行为表明,生态帝国主义在利益的选择上摒弃了人类,选择了金钱。在生态问题上从不考虑地球,不考虑未来,只考虑眼前利益。

二、福斯特“道德革命”的主要内容

福斯特认为在资本主义不断地挑战生态极限的恶劣行径下,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道德革命,以摆脱资本主义社会下对于利益的盲目追逐,开始重视对生态的保护。

(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土地伦理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于地球生态的无节制索取,福斯特指出:“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建立新的生态文化或生态道德,以取代我们目前那种对待环境的不道德或至少是非道德的做法。更具体地说,人类必须重新学习在地球上居住。”[1]80福斯特认为建立新的生态道德即建立“土地伦理”。福斯特阐明了土地伦理的总体特征:“我们滥用土地,是因为我们将它视为自己拥有的商品,如果把土地视为我们归属的共同体,我们就会怀着爱戴之情使用它。”[1]81因此,福斯特认为建立新的生态道德的第一步是摒弃对自然支配或者统治的观念,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崇拜财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地球看作人类的私有财产,并在商品化中破坏它。只有人类把自然环境当作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能建立起真的“土地伦理”。

(二)寻找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

福斯特指出,进行道德革命需要寻找以人为本的生产方式,“以人为本,特别要优先考虑穷人,而不是以生产甚至环境为本,应该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长期保障的重要性”[1]42。因为穷人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度更高,考虑真正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底层百姓,才能间接关注环境。福斯特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地对工人进行剥削和压迫,企图榨取更多财富。而资本主义社会里还盛行着一种“满足文化”,这种文化意味着受益最多的资本家们最不愿意改变现状,因此福斯特指出“抵制这种生产方式的力量主要来自社会下层而非社会上层,来自社会运动而非个体。”[4]道德革命核心是首先关注多数人的利益,社会下层的人民由于对于环境需求度高,最能关注到生态问题,但是福斯特并不是仅仅关注于生态环境,他也不否认经济的增长,只是反对单纯忽略环境问题的经济的增长,因此他认为关注人的问题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行革命。

三、福斯特生态道德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福斯特在生态问题上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以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道德革命”的呼吁在其理论上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启迪意义。

(一)福斯特生态道德思想的局限

福斯特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虽然直指资本主义制度要害,但是批判仅仅停留在生态问题上,在提出具体方案时围绕着道德意义上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撼动资本主义制度,也对未来社会的方向性指导不明确。

1.忽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明确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深层的不道德”,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生态危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环境,才能建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上这一点福斯特抓住了关键。但是他对于生态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过度夸大,以至于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才是造成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灾难的根源。

2.“道德革命”方案缺乏现实性

福斯特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提出用“道德革命”的主张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福斯特对于“道德革命”的性质和“道德革命”胜利以后新社会的生态发展方向并未做出解答,在具体措施上他只是着重强调了道德路线,并无法真正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通过“道德革命”解决生态危机的主张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而且,福斯特将解决生态问题的主体对象指向穷人的主张也是缺乏现实性的表现,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大量的权力和金钱,如果只靠第三世界国家的觉醒是不能叫醒装睡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因此,福斯特所主张的“道德革命”的可行性不足。

(二)福斯特生态道德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福斯特从生态问题入手严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进行一场“道德革命”的思想。福斯特对生态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嘴脸,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1.加强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

福斯特在建立生态道德观的描述中指出制约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道德革命,进行社会改革,寻找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不断受资本的影响,因此这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同样有启示作用。强化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在充分考虑人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令保护自然环境。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上一直努力,首先针对影响我国环境最大的工厂入手,在大型污染企业的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中国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了30微克每立方米;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两年实现二类及以上的优良水体;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等,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我国对于重污染企业的严格把控。

2.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多依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5],这一点极大地支持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根深蒂固的生态观念虽然与西方国家不同,但是也隐藏着对生态问题不重视的观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国人受国外拜金主义的影响,过分追求经济而不注重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大好河山的现象屡见不鲜。福斯特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仅仅关注资本追逐利润的需求,仅围绕着少数富人的利益,却不关注生态环境,不顾大多数人的幸福,所以是一种“更高的不道德”的社会制度。并提到通过生态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能够解决生态可持续性问题。但是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共同建立,只有形成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形成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消费,绿色生活,在生态上形成共同关注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环境氛围。

3.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意识

福斯特在批判资本主义时,严厉地批判资本家们过分追逐利益的不道德表现。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下各种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涌入一些私营企业家头脑中,对我国的生态道德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飞跃除了国家进行加强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层面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以外,还需要每个公民强化起公民生态道德意识。从点滴做起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符合生态伦理要求的生活方式才能使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理论逐步转化为人们自觉的社会实践行为。从环境问题上看,目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缺失现象主要是各个工厂企业上,这属于社会层面追逐利益的表现,在国家的强制性政策下会有所缓解。但是在思想上还在蔓延“不道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思想不纠正就还会再犯。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将自己所学广泛宣传,使得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都具有优良的公民生态道德意识,共同建立美丽中国、美丽地球。

四、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福斯特的生态道德思想,对福斯特生态道德思想进行概述和评价,指出该思想的局限性,最后通过福斯特的生态道德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出有益启示,从而更好地为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贡献出中国力量。根据福斯特生态道德思想的启示,只有在国家层面加强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在社会层面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在个人层面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意识才能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福斯特资本主义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吉祥物
吉祥物
请文明演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研究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