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时空家书 悟家国情怀

2023-02-27 02:32李英群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李英群

【摘 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历史学科应该利用“以史为镜”的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史料的教学价值,为学科素养的培养提供方便。家书相较于其他历史文献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创造真实可感的历史情境,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利用。以“抗美援朝”一课为例,该课可以通过运用前线战士的家书,为学生认知中的抗美援朝战争定性。且在创造历史情境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家书的优势,通过阅读英雄的文字,感悟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家国情怀;史料运用

“立德树人”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最高目标。如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历史学科因其“以史为镜”的学科特色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为了让学生“触摸”到真实的历史并以此为鉴,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战士的家书等战场前线的战地史料就是为学生搭建历史桥梁的绝佳素材,阅读一封封可亲可感的家书,学生能真切地感悟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激荡起强烈的家国情怀。下文以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級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为例,探讨如何用家书等前线史料进行教学。

一、教学立意的确立

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发现,“抗美援朝”所在的第一单元紧紧围绕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展开:其中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的是“立国之举”,第3课“土地改革”讲的是“立国之变”,本课“抗美援朝”讲的则是“立国之战”。如果从整个中国现代史,也就是从一个长的时间段去观察,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巩固了当时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对中国之后的发展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时空”不仅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与认知往往建立在相应的“时空”基础上。同时,抗美援朝是中华儿女诠释“家国情怀”而采取的具体行动。因此,无论是从大单元教学的角度去把握,还是从整个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来看,这节课都需要我们基于“时空”发展,围绕“家国”开展探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这段历史。此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想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抗美援朝的必然性与正义性,需要找到能够同时体现“时空”和“家国”的载体,且这一载体应当具体而真实,这样才能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利于学生形成历史理解与认知。

文字资料是历史研究最常见的史料种类,一般研究用的文字资料通常晦涩难懂,学生不爱阅读也难以兴起真情实感。家书作为私人信件蕴含了更多的个人情感,相较于正式文书语言简单真挚又反映了深厚的历史背景。这些诞生于战争前线的文字资料中既有拳拳的爱国之心,也暗藏战争进程的时空线索,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回到烽火漫天的过去。基于以上分析,本课以“卷卷家书情,拳拳报国心”为学习主题,结合学情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将整个学习过程解构为三个学习任务。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新课导入】

导入问题:这封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家书反映了哪一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呢?

材料呈现:邱少云入朝作战前家书节选。

亲爱的哥哥和弟弟们:

……

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到朝鲜去打美国佬了。听我们指导员说,美国佬在朝鲜杀人放火,干尽了坏事。他们占领了我国台湾省,还想占领全中国。美国佬要是占领了我们的国家,我们就要回到旧社会去。……[1]201

设计意图:借用邱少云家书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同时以家书中表达的情感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任务一】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材料呈现一:美国干涉朝鲜内战、侵略我国边境的视频微课,以及一组反映当时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老照片。

引导设问一:美国的侵略行径侵犯了中国哪些主权?这些主权被破坏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的文字,用视频和图文直接具体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给新中国带来的威胁,为其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奠定认知基础。

材料呈现二:1950年中美经济与军事力量对比表、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资料节选(教材P9“材料研读”)。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置身于“外有强敌挑衅,内有发展困境”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新中国决策出兵的不易,进一步感受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材料呈现三:1950年10月大事件时间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照片(教材P9图片资料)。

引导设问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为什么跨过鸭绿江?

设计意图:进一步以历史局面和照片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在国难当头之际,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家卫国”的信念下集结出师。无论是国家领袖还是普通百姓,都展现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

任务设计总结:通过前后问题的不断推进,引导学生一步步对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奠定本课家国情怀的情感基调。

【任务二】

核心问题:抗美援朝战争有多艰巨?

材料呈现一:入朝初期志愿军与美军军备对比表、志愿军与美军军需补给照片,以及谢伟礼的家书节选。

今天已是10月6日,这封信上段是在9月28日写的,现在才接下去写,时间实在是太紧迫,军邮也很不方便。多少天我们同日月相伴,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我们不能有光,敌机在头上盘旋……

阳历新年我们是在大雪纷飞向南挺进的路上度过的,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2]

引导设问一:面对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抗争条件?他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阅读谢伟礼的家书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军备对比和志愿军的抗争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入朝作战的战士们是在何等艰苦的情况下进行战斗,从而认识到中美之间各方面的不对等关系。谢伟礼家书中的抗争意愿和期望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学生初步感知志愿军为国牺牲的勇气,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材料呈现二: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鲜战场形势图。

教师讲解: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共有五次战役,志愿军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附近,打到了谈判桌前(结合材料进行解说)。

引导设问二:在巨大的物质差异中,志愿军依然用一次次胜利打掉了美军的狂妄,大家想知道他们身上的秘密武器吗?

材料呈现三:“秘密的光荣条”视频、“冰雕连”的图文资料和“冰雕连”战士宋阿毛的纸条。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3]

学生活动:集体观看老兵采访视频,由学生代表讲述“冰雕连”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战场形势图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形成整体了解。用物质上的差异及战争进程的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即志愿军为何能节节胜利。通过观看老兵采访实录和了解“冰雕连”的故事,再次凸显志愿军的家国情怀。

材料呈现四:上甘岭战役示意图、抗美援朝战争敌军火力统计数据、志愿军坑道战资料。

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威胁,志愿军战士并没有气馁。“既然天空是美国人的,我们就在地下想办法。”从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开始,志愿军战士本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自发在反斜面挖出防炮洞、防空袭的猫耳洞,后来又挖深、连接,形成马蹄U形的小坑道,最终形成了猫耳洞、坑道、交通壕为一体的防御体系。[4]

教师讲解:被志愿军打到了谈判桌前的美军并没有死心,他们又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战争,其中的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极为惨烈的一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战斗的智慧。我们的志愿军采用了坑道阵地防御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也就是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

引导设问三:课本为我们介绍了上甘岭战役中的哪位战斗英雄?

材料呈现五:黄继光烈士牺牲画像(教材P11插图)、黄继光与英雄八连的战斗事迹。

设计意图:抗美援朝这一宏观的历史事件,需要借助更多微观细节才能让学生的脑海浮现真实的画面,使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信念更具说服力,便于家国情怀的情感渗透。坑道战的图文资料也帮助学生认识到,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有勇有谋,不但有坚定的信念也有非凡的谋略,两者都是取胜的关键。

材料呈现六:三张志愿军老兵的照片(学生提供“我们身边的抗美援朝老兵”)。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介绍身边老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事迹。

设计意图:运用现有资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近距离感受英雄的精神和风采。

材料呈現七:播放抗美援朝英雄混剪视频。

教师讲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老师想知道的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猛烈的炮火,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千千万万的志愿军勇士不畏强敌,血战到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志愿军战士在家书中的回答。

材料呈现八:况重晚家书。

重日哥:

去年接到来信数份,悉知家中生活困难,上级为了照顾军属,特救济大米贰佰斤,折人民币贰拾肆万捌仟元,希兄收到后尚为伎(使)用,努力于生产。这一笔钱是全国人民与共产党关心照顾我们穷人,吃水别忘了淘井人,吃食别忘了毛主席的恩,我们应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积极生产,搞副业,努力支援朝鲜战争,争取模范军属。弟在前方多杀敌人,把美国鬼子消灭在朝鲜,保卫家和祖国。希接信后急速回音。

健康

弟重晚启

1951年6月5日[5]

设计意图:从家书感受英雄精神,再一次凸显家国情怀。同时也从家书细节顺理成章引出志愿军的英勇作战是为国为民,祖国和人民也在后方支持着志愿军的斗争。

材料呈现九:全国轰轰烈烈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照片、广西各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新闻报道。

设计意图:通过老照片、旧报纸等史料,了解全国及广西人民积极投身支援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战争取胜的原因之一。

【任务三】

核心问题:如何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

材料呈现一:宋云亮家书节选。

玉花:

前些天在我准备上山作战时写给你的信和寄给你的像(相)片,收到了吗?念念。

……

把我们这次战役的胜利消息告诉你吧!我是西集团军的一个炮群的群长!我们群里有几十门大口径的野榴炮,还有坦克及“喀啾(秋)沙(莎)”大炮也参加了。

……

此次战役,我们歼敌三万余人,占领敌军阵地一百七十多平方公里,缴获的大炮、车辆、坦克很多,还有一架飞机。……

总之,这次战役是反击战规模最大的一次,胜利也较大。

其次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是朝鲜停战签字了,也停火了。[6]

引导设问一:通过宋云亮的家书,我们可以知道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抗争促成了“停火”。结合信中内容和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认为有哪些原因最终实现了“停火”?

学生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志愿军描述朝鲜战场最终“停火”的家书,引入抗美援朝胜利意义的思考和学习。

材料呈现二:展示朝鲜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照片(教材P11的照片)。

材料呈现三:用年代尺与大事件时间轴从短时段和长时段两个角度展示战后新中国的成就。

教师讲解:战后的新中国在50年代取得了政治、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成就,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从长时间段来看,70年代中国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赢得这场“立国之战”有绝对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年代尺与大事件时间轴的方式,集中呈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中国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成就,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其他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胜利与和平的意义。

材料呈现四:展示文字材料《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设计意图:阅读并了解我国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评价与定位,思考抗美援朝战争在新时代下的历史意义,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秉持抗战精神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

【课堂升华与小结】

材料呈现一:播放视频《140秒重温抗美援朝英雄史诗》[7]。

核心问题:谈谈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集体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具有总结、回顾性质的视频,让学生及时交流和分享本课所学,升华教学主题的同时实现对历史事件的感性同情与理性认识,让家国情怀的情感在分享中得到共鸣和升华。

材料呈现二:黄继光家书节选。

母亲大人:

男於(于)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黄继光于1952年4月29日写给母亲的信[1]193

设计意图:本课选用教材主要介绍的邱少云和黄继光两个烈士的家书作为首尾,体现前后呼应的教学设计,以家书为主要线索贯穿整个教学始终,蕴含家国情怀的情感主线。家书的形式阅读起来给人以跨时空对话的观感,因此能很好地为今日的历史教学找到情感连接点。学生从抗美英雄儿女真挚的话语中感悟并理解抗美援朝精神为何在今日依然历久弥新。至此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在古今“对话”中得到培养,为本课的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三、教学目标的落实

回顾整个教学设计,本课“任务一”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事的前提下准确认识到抗美援朝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定性问题,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信念如此坚定、战斗如此英勇的基础。“任务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大致的戰争进程与典型的英雄人物,借由战争的局部细节切实理解这场战争的艰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做足铺垫。“任务三”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短时空与长时空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新中国巩固和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一任务的设计,与“任务一”首尾呼应,相互促成学生的深化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获取,而是在情感的渗透与素养的培育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家国”形成感性认知,进而逐渐上升为理性的理解。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调控将直接影响本课的教学效果。能否真正助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否真正实现教学设计中预设的目标,前期的史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的时空观念,以及对史料的搜集和运用能力,成为本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姚桓,张忠友.红色家书中的赤诚炽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写在三八线上的家书:抗美援朝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EB/OL].(2020-10-13)[2022-1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439883715249968&wfr=spider&for=pc.

[3]何楚舞.血战长津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

[4]朋措文德.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志愿军坑道战战术[J].知识就是力量,2021(6):58-61.

[5]一心一意保家卫国[EB/OL].(2020-12-20)[2022-12-26].http://appapi.81.cn/v3/public/jfjbshare/?itemid=284_336715&

type=3.

[6]张丁.图说红色家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7]140秒重温抗美援朝英雄史诗[EB/OL].(2020-10-24)[2022-12-26].http://www.81.cn/2020zt/2020-10/24/content_9924253.htm.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