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

2023-02-27 01:53游蓉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木块树叶美术

游蓉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材料作为开展美术活动的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助于增强幼儿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促进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的意义和方法,以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自然材料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非常适合开展美术活动。同时,自然材料种类丰富、天然安全,可以让幼儿放心地触摸、观察,这对幼儿感知自然、发展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有重要意义。此外,自然材料具有独特的美感,教师将自然材料应用于美术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借助自然材料认识丰富的色彩,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还可以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促使幼儿形成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收集自然材料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为了确保幼儿收集材料时的安全,教师要提前告诉幼儿可以收集哪些材料以及拾取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一些树枝上有尖锐的小刺、有的叶子边缘是锯齿状的,可能会划伤幼儿的小手,教师要告知幼儿在收集材料时注意挑选和避让。在材料收集结束后,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处理各种材料,如清洗石头上的泥土,擦掉树叶、羽毛上的尘土,将树枝修剪整齐,除去木块上的毛刺,检查种子材料中是否有蛀虫,等等。在做完清理工作后,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分别放在收纳筐中,投放至班级的材料区,并确保材料区架子的高度适宜,方便幼儿拿取和存放。

(二)多样性原则

自然界中有许多材料适合用来制作美工作品,如石头、树枝、木块、树叶、种子、羽毛、蜗牛壳,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具体需求,准备色彩丰富、材质多样的材料,方便幼儿构思和创作。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认识各种自然材料,并让幼儿亲身拾取这些材料。

幼儿园周边的环境有限,为了确保材料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发动家长,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自然材料。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家长介绍哪些自然材料易于储存、不易变质,且适合用来开展美术活动,帮助家长明确收集方向。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带幼儿外出游玩时收集这些材料,一边收集一边向幼儿介绍这些材料的名称,如“这是什么植物的果实”“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拉近亲子关系,帮助幼儿积累自然知识。

三、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幼儿了解材料,感受材料特性

在开展美术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自然材料的特性,帮助幼儿认识材料,让幼儿说出材料的颜色、质感、形状等特点。不同的自然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颜色、纹理和质地,这些特性可以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例如,树叶、花瓣、石头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活动的素材,幼儿在运用时又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材料,教师需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例如,在引导幼儿认识木质材料时,笔者先让幼儿说出这些材料是什么、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莹莹回答:“这是木头块,我家里有积木,也是这样的,但家里的积木有很多种颜色。”笔者表扬莹莹观察得很仔细,并提出“这些木块大小一样吗?它们表面有什么特殊的印记吗?”等问题。在笔者提出问题后,幼儿开始观察手里的木块。很快,赫赫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手里的木块像一块圆饼,莹莹手里的木块像一个三明治,我的木块上有圆圈,她的木块上有一条一条的线。”“说得真好,赫赫说出了两处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为他鼓掌。”笔者及时肯定了赫赫的发言。接着,笔者让幼儿先摸一摸、捏一捏木块的表面,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掂一掂木块的重量,想一想木块适合用来做什么。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和接触,幼儿了解了木块的特性,并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木块。

为了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笔者继续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展示了用七巧板拼成的小鸟、用两个圆形木块拼成的雪人、用长方形和圆形木块组成的小火车、用几块短木板拼成的花朵形状的隔热垫等。在观看过程中,幼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形状,一边看图片一边研究自己手中的木块。

从最初的观察木块到欣赏相同材料的作品,幼儿对材料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可见,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欲,促使幼儿沉浸在创作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创作,从而增强美术活动的效果。

(二)巧设主题,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可以设定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季节、生活场景、节日,促使幼儿主动迁移生活和学习经验,创作出既有趣又有观赏性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主题应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以“森林里的故事”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笔者要求幼儿以树叶为材料进行创作。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先收集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和卡通图案,利用这些趣味元素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笔者和幼儿一起讨论森林里有哪些動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幼儿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很快就说出了十几种动物的名称。有了设计对象后,笔者继续启发幼儿思考:“小动物们聚在一起时会做什么事情呢?”在笔者的启发下,有幼儿根据自己看故事书、去动物园的经历,说出了“小鸟会站在树枝上唱歌”“小猴子会爬树”等答案。

随着话题的展开,幼儿的创作思路越来越丰富,开始用肢体动作模仿自己即将创作的动物。此时,笔者感觉到幼儿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始创作了。于是,笔者让幼儿观察自己精心挑选的树叶,看看它们的形状如何,是否需要修剪,对树叶的颜色是否满意,是否需要添加一些其他颜色的树叶。

幼儿在选好材料后,便开始动手创作了。这时,笔者一边观察他们的动作,一边给予适当的提醒,让他们得到新的启发。笔者观察发现,蕊蕊拿着银杏叶在纸上比画,一直没有确定如何摆放。笔者走到她身边说道:“这两片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蕊蕊回答道:“看起来像扇子,又像大象的耳朵。我可以用它们做一只大象。”看到蕊蕊有了具体目标后,笔者继续询问:“用这两片叶子做大象的耳朵正合适,那大象在做什么呢?”蕊蕊迅速回答:“大象爱吃水果,我再用绿色的叶子给它做个大西瓜吧。”在笔者简单的启发下,蕊蕊迅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专心地修剪树叶,制作手工粘贴画。

(三)组织多样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围绕某一材料展开想象,并进行多种尝试。例如,教师可以展示树枝类美术作品,让幼儿欣赏用树枝制作的挂饰、摆件、趣味玩具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用自然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如粘贴、裁剪、彩绘、拓印、自由组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动手能力灵活安排,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认识自然材料的多种色彩,了解材料的特性,灵活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带领小班幼儿做“彩色种子瓶”时,笔者给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鼓励幼儿根据种子的颜色自由组合,将这些种子装入透明的瓶子。将种子装入瓶里非常简单,每个幼儿都能操作,且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这种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好奇心,又安全、简单且便于操作,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大自然是开阔和包容的,能够启发幼儿的奇思妙想,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创作欲。在组织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到室外开展即兴创作,让幼儿感知自然之美。例如,在开展“美丽的花束”活动时,笔者带领幼儿走到室外,鼓励幼儿动手摘野花制作美丽的花束。幼儿蹲下身仔细观察,小心翼翼地摘下野花,不一会儿,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小束花。之后,笔者用彩带装饰了幼儿的花束。幼儿惊喜地发现,在系上彩带后,这些花束就像鲜花店里的花一样漂亮。

可见,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多样创作的原则,适时带领幼儿接触自然环境,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培养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开展趣味性评价,增强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语言或生动的例子进行评价,使幼儿从创作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之情。

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能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在评价幼儿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同时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制作树叶画”活动中,幼儿听着轻快悦耳的音乐,兴致勃勃地创作。小颖很快完成了一幅金鱼游水的图画,她满怀期待地看着笔者问:“老师,我的金鱼好看吗?”笔者仔细地观察她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金鱼”说:“哇,小颖,你做的‘金鱼真可爱,它还在开心地笑呢!呦,它还会吐泡泡啊,真是太有趣了!”听到笔者的评价,小颖自豪地说:“对,这条‘金鱼会吐泡泡,它吐的泡泡可圆了!”这时,其他幼儿也凑过来看小颖的作品。赫赫说:“哇,你这个‘金鱼的眼睛真大,好像大葡萄一样。”笔者马上说:“赫赫看得真仔细,‘金鱼的眼睛又大又圆,真是太漂亮了。”其他幼儿也开始说出自己的发现,大家都对小颖的作品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在互动评价中,大家关注的是作品的内容,而没有关注色彩搭配、粘贴是否平整、“金鱼”身体的比例是否符合现实等问题,这些趣味性的评价使大家放松心情,毫无顾虑地进行创作。

当作品都制作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教室前面的展示区,然后帶领大家逐一欣赏这些作品,并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例如,小军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只是简单地说这是一幅蜗牛爬树图。当其他幼儿期待他继续介绍时,他向笔者投来了“求助”的眼神。于是,笔者问他:“这个蜗牛的‘壳真特别,好像不止一片树叶吧?”这句话打开了小军的思路,他开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因为蜗牛壳是圆的,上面还有一圈一圈的纹路,但是我找不到有圆圈图案的树叶,就用树叶剪了好几个圆片,然后将它们粘在一起。”小军的话刚说完,其他幼儿就发出“哇”的声音,大家都认为小军的办法特别好。

在笔者的启发下,原本紧张的小军大方地和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大家的认可声中变得自信满满。可见,教师要尽量用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同时留给幼儿表达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保持良好的主动性。

结语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幼儿得以认识和感知色彩,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感受创作的快乐,发展良好个性,提升审美素养。自然材料的种类十分丰富,教师利用这类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能促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让幼儿在玩中学,从玩中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身边的自然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持续获得创作灵感,鼓励他们主动表现和创造美,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枫桥枫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木块树叶美术
树叶的不同称呼
创意美术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一片树叶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