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02-27 19:50李娇娇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多媒体

李娇娇

审美能力是美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帮助中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阐述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在初中美術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特征,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中学生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只有对美与丑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经典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价值,感受作品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鉴赏经典美术作品、动手创作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笔者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例如,部分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少为学生提供参与美术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

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种按部就班式的教学理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美术成绩,但无法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此外,部分教师的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他们没有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忽视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但部分学校安排的美术课程课时较少,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制定严格的教学指标,导致教师不重视美术学科。同时,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经常被其他科目所占用,造成美术课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展现美术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影响。此外,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只关注自己是否能考上一个好高中,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导致美术教育边缘化,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

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在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两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会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地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也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对于新入职的美术教师来说,他们可以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与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交流。对于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他们应不断充实自己,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美术课堂的活跃度,肩负起新时代美术教学的重任,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脚步学习美术知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美术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选择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同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自主解决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多关心、鼓励学生,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将正确的审美观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此,美术教师要积极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满足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审美情趣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经典美术作品的图片,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等,并利用课件展示美术的不同门类,如雕塑、建筑、工艺、绘画等,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的图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分析达·芬奇作品的艺术特征,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生活场景的图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又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器物所使用的纹样,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这些纹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以欣赏美术作品《清明上河图》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课件。在教学過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课件,并为学生讲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所蕴含的情感。由于作品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准确理解这一美术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清明上河图》图片上的部分内容放大处理,让学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拉近学生与《清明上河图》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源于生活,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美术教材,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他们很少进行课后的延伸和拓展,导致学生美术学习的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后的延伸、拓展与生活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美、体会美。美术教师可以将课后拓展引入日常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欣赏学校周围的建筑,发现建筑之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并用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展示,并为学生介绍植物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并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美丽、多样的生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然后让学生直接开始绘画,不重视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内在美,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降低。基于此,美术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美,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确保美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年俗文化展”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纸片制作各种贺卡,并将自己制作的贺卡赠送给身边的朋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在平时搜集到的有关年俗的素材,创作各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看,并由学生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喜爱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文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