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乐”相伴 “剧”之同行

2023-02-27 19:50万紫晶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音乐剧儿童音乐

万紫晶

音乐剧是一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它包括舞蹈、乐曲、戏剧、美术、文学、歌唱等多方面知识,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充足的音乐知识,学会相关的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儿童音乐剧具有丰富的元素,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能够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基于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儿童音乐剧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探究,明确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旨在增强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小学音乐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笔者发现,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音乐,采用“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部分学校所安排的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导致教师无法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三是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的数量较少,存在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法针对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音乐教学。四是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被其他学科取代,导致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二、儿童音乐剧概述

(一)儿童音乐剧的内涵

儿童音乐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一方面,儿童音乐剧的主体是儿童,内容以儿童熟悉的日常学习、生活等为主,将儿童的生活趣味化。另一方面,儿童音乐剧的表演形式自由,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年龄特点。学生与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自由发挥想象。同时,儿童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儿童音乐剧的特点

1.主体明确化。儿童音乐剧以儿童为主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儿童音乐剧教学时要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依据,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儿童音乐剧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2.表现形式多样化。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其对事物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方面,儿童音乐剧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设定情节。另一方面,儿童音乐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

3.内容通俗化。儿童音乐剧的内容通俗易懂,以常见的寓言故事和熟悉的课本内容为主,有助于学生在通俗化的内容元素中掌握知识。

三、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时,大多以兴趣为出发点。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兴趣不高。而儿童音乐剧作为一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强烈故事性、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艺术,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儿童音乐剧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体会歌曲的情感,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感悟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挖掘学生的潜能。儿童音乐剧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应用儿童音乐剧,不仅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比如: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音乐剧筹划过程中参与舞台布置工作;对于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参与舞蹈的编排与表演。由此可见,将儿童音乐剧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好的品质。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

1.角色转变。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传统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地输出音乐知识,会导致课堂变得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将儿童音乐剧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以儿童音乐剧《小红帽》为例,在音乐剧的编排方面,教师充分发挥各学生的长处,并将其融入音乐剧的表演,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其次,教师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教師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丰富儿童音乐剧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授《乌鸦与狐狸》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着重刻画乌鸦与狐狸不同的性格,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这两种动物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乌鸦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抑或运用动漫的形式演绎歌曲,让学生扮演乌鸦和狐狸,演唱对应的歌曲片段。这有助于学生更加理解歌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儿童音乐剧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以平等、尊重、互助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完成音乐剧的编排,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舞蹈、戏曲、文学等,这能够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四、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课前准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课前准备工作是最基础的工作。儿童音乐剧的课前准备工作涉及编排剧本、布置舞台、准备道具和设计动作等。音乐剧的基础是剧本,剧本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要求与接受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与之相符合的内容。同时,教师要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题材,确保故事的完整性、情节发展的顺畅性、主题表达的明确性等。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学生的创作可以是原创、编创,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剧本。原创是指剧本内容是由学生自主创作而产生的;编创是指学生对所熟悉的故事进行重新改编;借鉴是指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学习的方式设计出剧本。这三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1~2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初步感知音乐,身体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初步律动;对于3~6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求他们在音乐剧编创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保证音乐剧的连续性。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中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剧的定义,熟悉儿童音乐剧的表演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音乐剧《三个和尚》,引导学生欣赏这一音乐剧,并提问“剧中都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是如何表现的?”“剧中还体现了什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道理呢?”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课前准备的剧本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不断丰富儿童音乐剧的内容,有机融合歌、舞、剧本三个要素,从而加深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理解。比如,在音乐剧《麻雀与小孩》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穿着“小麻雀”“小蝴蝶”的服饰进行表演,并结合舞台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表演体验。

(三)课后总结

在音乐剧表演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表演特点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熱爱之情。具体而言,在课后总结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等工具将学生的音乐剧表演录制下来,并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他们的表演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各自的表演特点,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儿童音乐剧中的收获,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学生编创的某儿童音乐剧为例,在音乐剧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回顾在编创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接着,教师可以播放自己录制的儿童音乐剧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的学生选出一名他们心中表演得最好的学生,由教师予以嘉奖,并升华音乐主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教师采用这种课后总结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与“乐”相伴,与“演”相伴。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音乐剧表演和欣赏课程。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应用音乐剧进行教学,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剧儿童音乐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