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27 19:50张晓红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学法数学知识知识点

张晓红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述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重点是导学,关键是问题,立足点是问题的解决。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法的特征

问题导学法也叫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它具有情境性、引导性和规范性的特征。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问题结合,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积极主动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法的重点在于将导学与问题有机结合,这有利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養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同时,教师将各种数学问题和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现存问题

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时,教学理念保守、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时,部分教师缺乏“主线思维”,不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没有将其作为核心教学方法。二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部分教师的提问缺乏针对性,没有将学生的学情与问题有机结合,或者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造成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三是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仍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给学生提供探讨和交流的机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同时,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做到灵活多变,在课堂导入时基本上都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不注重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缺乏“协同观”,没有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有效结合,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认知不够深入,在应用时缺乏创新。例如: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很少与信息技术结合,不注重运用PPT、音频、视频和flash等新颖的教学工具,设计的问题缺乏关联性和层次性,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部分教师没有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不注重运用小组合作、小组探讨等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设置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还有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过于保守,无法做到随机应变,遇到一些新问题时难以作出有效的解答。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重视恰当提问和适时引导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与学生学习水平匹配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重视恰当提问和适时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二节“三视图”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学法,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几何图形,提出“这些几何图形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几何图形的三视图画在纸上吗?”等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积木拼出这些几何图形,并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几何图形,验证自己画的三视图是否正确。教师运用这种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

(二)将问题导学法与生活情境结合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问题导学法与生活情境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与生活情境结合,在设置问题之前,提前准备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品,并向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觉得这个物品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它的特点和平行四边形一样吗?”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性质,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将问题教学法与生活情境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制作思维导图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延展性,并制作思维导图,在适当地方留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圆及其相关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制作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巧妙设置问题,如“你们认为这一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关于圆的知识点,你们能想到多少?具体是什么?”“除了已经写出来的知识点,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内容?”等,引導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思维导图中,“树干”是有关圆的知识内容,“树枝”是关于扇形、圆的面积和周长、圆周率等知识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适当留白,以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整理和总结学生的回答内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看法。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渗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通过旋转的方式立体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认为这些相似三角形具有什么特点?”“它们各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运用多媒体技术,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五)关注课堂习题设计与课后拓展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与新知识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并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结语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其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与教学目的相关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文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学法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