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

2023-02-27 19:50吴燕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双减物理作业

吴燕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物理作业是巩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检验自身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双减”背景下,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农村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不仅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注重作业质量和多样性。在当前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环境与发达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基于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在优化教学形式的同时创新作业设计,以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立足学生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双减”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作业,不能使作业的量或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设计过于简单、重复、机械的作业,以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统一化的作业,这样会造成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从全体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力水平,把握作业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设计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踮起脚尖”就可完成。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

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这一节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分析学情,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类和提高类两个层级,分别进行设计,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一是基础类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完成选择题,以巩固基本概念;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简要描述;用自己的话说说沸腾和蒸发的概念等。这些基础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二是提高类作业:研究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如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液化原理,并写一份关于该系统的分析报告。这类提高作业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可以让部分学生选择完成,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这种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并完成。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挑战更高层级的作业,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身学习的步调完成作业,并不断取得进步。

二、立足学生兴趣,设计趣味化作业

初中生性格活泼,想象力丰富,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枯燥和抽象,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专心投入,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由于资源的相对匮乏,教师无法借助外部条件创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趣味化的作业,以拉近学生和物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静电现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趣味性作业。作业名称:电荷狂欢节。作业任务一:创意造型展示。利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有趣的与静电现象相关的装置或模型,要求装置或模型能够展示出静电的特点和效应。作业任务二:趣味科学实验。利用家中的现有材料,设计一项有趣且安全的静电实验,做好观察和记录。如可以尝试使用塑料薄片产生静电,通过摩擦吸引纸屑等。实验记录要求包括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原理解释。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完成这项作业,通过创意设计装置、进行实验和观察,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趣味化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促使他们在物理知识探索中发挥创造力。

三、结合思维导图,设计大单元作业

在农村初中传统的物理作业设计中,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创新思维。“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设计大单元作业,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同时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单元教学”理念最早由教育家莫里森提出,他认为要想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必须通过单元教学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本教材中的知识或解决一个問题,最终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果。大单元作业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涵盖一个或多个相关的知识领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作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双减”背景下,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设计大单元作业,可以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设计大单元作业,涵盖该章节的多个知识领域,并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应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该章中所学的各种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质量、密度、硬度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质的物理属性,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两个具体场景或现象,解释其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中涉及的物质的物理属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提出自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或巩固的知识点,并说明将如何解决。

在完成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概念梳理、实验探究、问题解析和学习反思等多方面的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

四、依托物理实验,设计实践类作业

物理学家费曼曾说:“无论你有多聪明,无论你的理论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实际,那么它就是错的。”物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际、依赖于实践的学科,在农村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依托物理实验来设计实践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类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实践类作业可以替代传统的书面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易于开展的实验项目作为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在完成实践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相关内容时,笔者设计了相关的合作实验作业,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合作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在实验中验证其效果。在此过程中,笔者给各小组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电路元件和工具,如电池、导线、两个电灯泡、开关,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搭建电路。同时,笔者向学生说明了设计要求和限制条件,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等。在实验中,学生先将电池、开关和两个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再打开开关,发现灯泡亮了。随后,学生将另外一根导线连接在其中一个灯泡的两端,发现这个灯泡因短路熄灭了,而另一个灯泡还是亮的。最后,学生分别画出了这两种情况下的电路图。

在这一实践类作业中,学生共同讨论电路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顺利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物理实验能力。

五、立足核心素养,设计跨学科作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与学习态度的总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核心素养落实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物理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作业,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与数学或化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探讨物理知识如何应用于其他学科,或者设计一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作业,让学生思考物理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等。这类跨学科的作业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设计跨学科作业,将历史学科的内容融入作业中,设计一项探讨早期信息传播工具的作业,让学生结合历史材料,探究信息传播历史中物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完成这样的跨学科作业,学生不仅能掌握物理知识,还能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这种跨学科作业的展示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教育目标,教师的作业设计应更具创新性。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沙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双减物理作业
只因是物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作业
我不是教物理的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