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项目化作业设计

2023-02-27 19:50崔洪海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氧气双减作业

崔洪海

“双减”政策旨在精简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政策的推行给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造力。“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化作业设计,不仅能丰富初中化学作业形式,提高作業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项目化作业设计,以供参考。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项目化作业设计的重点

(一)知识“减”:强调核心素养与实际运用

项目化作业设计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上。在完成项目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这有助于避免简单的知识堆砌,使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质和应用。

(二)教材“减”:拓宽学科视野与深化学科内涵

项目化作业设计注重拓宽学科视野和深化学科内涵。教师在作业中通过设计多样化、有趣的项目,引导学生涉足课本之外的知识领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对化学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评价“减”:注重过程与综合能力评价

项目化作业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项目化作业设计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这样的评价方式符合“双减”政策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非简单追求分数。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项目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项目主题,增强学生学习实效性

恰当的项目主题应涉及学生当前学习的化学知识点,能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设计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化学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科技创新等相关的主题,使学生在项目中找到与自身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切入点,从而确保项目的实施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其次,选择的项目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有一定难度的项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前沿科技、环境保护等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探索新颖的化学应用方式。最后,项目主题的选择需要考虑社会实际需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项目主题,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环保、食品安全、新能源等热点社会问题相关的主题,使学生在项目中意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实际作用。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设计项目主题,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第一,这一课题的教学主题是通过对氧气这一重要概念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将项目主题设计为“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与环保”,让学生研究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如燃烧、呼吸等,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二,教师可以将项目设计成“氧气与燃烧过程的关系”。在该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必要性,并研究不同燃料在氧气中的燃烧特点。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在理论上了解氧气的燃烧特性,还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对燃烧过程的深入了解,学生会思考燃烧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从而加深对氧气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认识。第三,教师可以将项目主题拓展到“氧气与医学应用”,让学生通过研究氧气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氧疗、制氧机等,深入了解氧气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此外,在该项目主题中,教师可以设计实地参观医院设备、与专业人员交流等内容,以便使学生全面了解氧气在医学实践中的运用。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对氧气的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构建层次清晰的问题框架,增强学生作业条理性

教师在项目化作业设计中构建层次清晰的问题框架,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有条理地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构建层次清晰的问题框架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问题框架的设计需要贯穿整个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对初中生而言,问题框架的层次性设计能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氧气”这一主题下,问题框架可以从氧气的性质、制备、应用等方面构建,逐步深入,确保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有清晰的方向。第二,问题框架应能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有关的实验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解释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实践中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的能力。第三,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氧气”项目中设置如何利用氧气制备新的化合物、发明与氧气相关的实用器械等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问题框架的设计应能促使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例如,教师在构建“氧气”主题下的问题框架时,可以涉及物理、生物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全面理解氧气的多重作用和应用,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项目化作业设计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构建层次清晰的问题框架。第一,这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于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框架时,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性质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初始问题可以涉及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是否可燃等,以激发学生对这一气体的探究欲。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其化学性质,如与水反应的产物、酸性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层次化的知识结构。第二,问题框架可以涵盖实验步骤、反应机理、反应条件等方面,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查阅文献,了解二氧化碳的不同制备方法。第三,问题框架要能引导学生将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制作苏打水,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第四,问题框架要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进一步深化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在问题框架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如通过与醋酸反应产生气泡来证明其为酸性气体。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第五,问题框架的层次性设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确保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和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项目中的学科水平、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在项目化作业中,学生不仅要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中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际操作、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因此,评价方式需要涵盖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考查实验报告、项目总结、口头答辩、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项目化作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该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项目成果的创新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符合项目化作业的核心理念,强调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评价应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这样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發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再次,评价方式应具有个性化。考虑到学生在项目化作业中的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发展潜力等进行个性化评价。这不仅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最后,评价应客观、公正。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评分标准、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由于该项目与燃烧和灭火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设计和操作的实验考查其实验技能。评价者应关注学生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表现。第二,因为该项目化作业涉及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深入分析,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知识应用水平。第三,评价应注重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在研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可能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方案或解决方法,评价者可以对学生提出的灭火策略的创新性、实际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第四,团队协作是项目化作业的一部分,评价结果应能反映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对小组合作的评估,包括成员间的沟通协调、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等方面,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第五,评价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项目的认识、自我反思和学习体会,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项目中的发展和学习体验。这样的评价方式更符合项目化作业设计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作者单位: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

猜你喜欢
氧气双减作业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