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视角下培养幼儿劳动品质的思考

2023-02-27 19:50纪磊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劳动

纪磊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又能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幼儿园教师注重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以往很多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劳动,但劳动教育开展得不够系统化、深层化,且忽视了家园之间的联系,幼儿仅仅在幼儿园中进行劳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开展多元合作,携手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在家园共育视角下,教师应深入分析、探究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融合家庭教育,注重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发挥家园共育实效,促使幼儿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一、加强家园沟通,统一教育观念

幼儿劳动品质的欠缺,与家庭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关联。在很多家庭中,幼儿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家长总是将一切都安排好,导致幼儿丧失劳动机会,形成错误的劳动观念,如认为家长做家务、照顾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使幼儿形成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首先要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多向家长介绍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认识培养幼儿劳动品质的意义,从而使其改变“溺爱式”的教育。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创建家园交流沟通群,定期在群中分享幼儿园日常教育内容、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的生活,并意识到幼儿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适当参与劳动,且幼儿在劳动中是开心的、快乐的,从而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应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幼儿布置一些劳动任务,以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最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录制、制作微课视频发送到家长群中,使家长充分意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注重劳动教育的渗透,让家长多鼓励幼儿加入家庭日常劳动,并给予幼儿肯定与赞扬。通过以上方式搭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和劳动品质的形成。

二、组织日常劳动,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教师必须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积极组织、开展日常劳动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在日常劳动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一角色,积极肯定、鼓励幼儿,以推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并鼓励幼儿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在提高幼儿劳动水平的同时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

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应制订具体、详细的教育方案,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例如,小班幼儿年龄小、力气小,教师可以设计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活动,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幼儿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进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叠衣服、洗小手、整理书包等活动,并传授相关的技巧,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且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开展有一定难度的劳动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劳动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组织打扫教室卫生的劳动活动,并为各小组分配不同的打扫任务,如擦桌子、扫地、整理书柜等,以此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良好劳动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完成劳动任务后,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现在教室是不是非常干净?你们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老师現在往地上扔垃圾,你们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幼儿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并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此外,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抓准时机适当干预,鼓励幼儿进行劳动。如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室里到处都是凌乱的道具和材料,教师可以及时干预,与幼儿商量:“这个区域这么乱,下次再玩时是不是就不好找材料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打扫教室卫生,养成随手整理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劳动活动能够培养、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幼儿养成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劳动环境,学习劳动技能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劳动环境,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自主参与性,促使幼儿积极加入劳动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兴趣特征和性格特点,积极创设多元化的劳动环境,以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使幼儿在多元环境下更主动、认真地学习并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创设“农家乐”劳动环境,并开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劳动活动,使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劳动的不易,了解、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桌子、大锅、各种各样的食材等,然后引导幼儿扮演农家餐馆的厨师、服务员等,让他们招待来到餐馆的“客人”。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利用食材、大锅、铲子等制作菜肴,用抹布、扫帚等工具擦拭桌椅和清扫地面,为“客人”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通过创设“农家乐”劳动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做饭、擦桌子、扫地等劳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劳动认知。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农家首饰店”活动,并投放发卡、珠子、链子等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首饰,使幼儿在劳动活动中掌握编、串等劳动技能。这样的劳动活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特征,能够使幼儿在亲身实践中认识、了解各项劳动,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四、开展亲子活动,提高劳动能力

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是幼儿最亲近、最依赖的人,也是幼儿的启蒙教师,但部分家长只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而其他事情则会为幼儿包办,导致幼儿动手能力较弱。因此,教师除了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还应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中认识到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们种地吧”亲子劳动活动,提前将活动内容、活动地点等发送到班级微信群,让家长提前准备好种地所需要的一些装备,如铁铲、锄头等。在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及家长到幼儿园的蔬菜基地种植蔬菜,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选地、翻土、播种等劳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及家长的观察,强调让幼儿动手做,家长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并提醒过度干预的家长适当放手,以保障亲子劳动活动的顺利进行,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又如,教师可以以“家务活”为主题开展亲子劳动竞赛,邀请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比一比哪组家庭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叠衣服、整理书柜等家务活,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使幼儿更认真、积极地参与亲子活动,并与家长合作完成竞赛。这也有利于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幼儿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五、家园合作宣传,强化劳动品质培养

在家园共育视角下,除了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及家長还要重视宣传劳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前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思考和创新,结合家长实际情况组织家园合作活动,强化对幼儿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布置以“劳动”为主题的亲子拍摄任务,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让幼儿在拍摄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然后,教师可以整理视频内容发送到网络上,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幼儿园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和实践活动等,邀请家长上台讲述劳动的重要性及应该拥有的劳动品质,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中,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幼儿园还要重视文化栏、走廊等处的环境创设,如开展“绘制劳动主题的手抄报”“创意设计文化栏”等活动,鼓励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然后再将幼儿及家长的作品张贴到走廊的墙面和创意文化栏上,以加大宣传力度,在幼儿园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结语

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并优化幼儿园日常的劳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活动,以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运盐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劳动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