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现实问题和应对方法

2023-02-27 03:46张月华陈雪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语篇教学活动文本

张月华 陈雪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课堂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但目前,部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忽视了导入环节、不重视需求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缺少实践性、缺乏合理的情境设计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做好备课工作,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以提高自己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的能力。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科中重要的部分,英语阅读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當前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探求应对策略。

一、阅读和活动

在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和活动的本质。

有学者认为,阅读是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阅读作出了解释,认为阅读是读者和文章互动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已有的阅历、情感体验和话题等尤为重要。阅读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简单地传递文本内容、学生被动接收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读者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复杂认知过程。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的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而教学活动同样有目的性,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的总和。就字面而言,阅读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传递文本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过程。中学英语阅读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充满互动的。

在理解阅读和活动的含义后,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以相关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如学生的实际水平、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任务的设计、阅读策略的选择、反馈与评价、良好的阅读环境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现实问题

目前,中学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大多聚焦于阅读文本中词汇、句式和阅读练习的讲解,但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所设计的阅读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把握,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先引入话题,让学生阅读文章,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点讲解或者开展与语言知识相关的活动,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入环节虽然在阅读课堂中占时少,但有效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导入环节,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下降。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主观展示或师生问答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阅读教学活动既包括听、说、读、写、看等显性活动,又包括思维、情感等隐性活动。其实践性特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活动任务的可迁移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运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的高阶思维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应对策略

(一)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需要备教材和备学生。

备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阅读文本进行语篇分析。而文本解读和语篇分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语篇分析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语篇的分析,而文本解读范围更大,它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过程。语篇分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文本的目的、结构及内容特点,在必要时对现有教材进行取舍,补充更有价值的语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语篇分析和文本解读的能力,把握语篇内在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

备学生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当下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思维的角度出发,做好备课工作,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文本内容,并适时拓展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阅读任务,还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归纳和总结英语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教师在主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具有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因此,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依托于语篇,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分层设计活动类型,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教师要深入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具有可迁移性的能力,掌握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并将其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盲目套用教学目标设计模式,导致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不一致,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中学教师在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制定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保持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学者提出,“综合而有侧重”的实践原则是教师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必须遵循的。在不同学段,针对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情况,教师要结合语篇特点和教学重点,设计有侧重的教学活动。比如:对于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口语交流技巧”,开展口语对话活动;对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核心单词”,开展“单词大比拼”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还要重视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Back to school”中语篇“Realizing your potential”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阅读文本的话题,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成长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对话活动,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以“新学期的感受”和“学生的学习规划”为主题的采访视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高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自己的学习规划是什么?”等问题,用英语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從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语篇,交流阅读感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提出“If you want a good academic performance, what will you do to keep yourself progressive?”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对阅读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做好备课工作,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要结合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活动观的新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在英语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活动文本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