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调查

2023-02-27 03:46金建辉
幸福家庭 2023年23期
关键词:躁狂症强迫症双相

金建辉

笔者以自己所在中学近十年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多方位、深层次地探讨导致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学校、家长更好地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第二,专制型父母的管教风格更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第三,相较于无既往发病史的学生,有既往发病史的学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第四,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学生更容易患上躁狂症。

一、问题提出

当前,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主要是以某所学校或者某个区域的全体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某些特定症状群体,如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对象的相关研究并不多。笔者对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是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等)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及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笔者以所在学校近十年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近十年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案例,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记录为基础,从中提炼出人口学变量,并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提炼出的人口学变量有性别、年级、生源地、父母职业、父母管教风格、是否为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遗传史、既往病史、父母态度以及与父母的沟通方式等。

二、研究结果

(一)样本分析

第一,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男生占个案总数的28.6%,女生占个案总数的71.4%;高一年级学生占个案总数的34.3%,高二年级学生占个案总数的54.3%,高三年级学生占个案总数的11.4%;来自城镇和来自乡村的学生分别占个案总数的54.3%和45.7%。

第二,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父母职业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父母是双职工的学生占个案总数的42.9%,单职工的占个案总数的31.4%,父母皆非职工的学生占个案总数的25.7%。其中,父亲的职业为教师的占比為34.2%,为企业职工的占比为34.2%,日常打零工的占比为5.7%,经营个体生意的占比为25.9%;母亲的职业为教师的占比为14.3%,为企业职工的占比为14.3%,日常打零工的占比为40.0%,经营个体生意的占比为31.4%。

第三,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父母管教风格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父亲的管教风格为民主型的占比为20.0%,专制型的占比为45.7%,忽视型的占比为14.3%,放任型的占比为20.0%;母亲的管教风格为民主型的占比为5.7%,专制型的占比为71.4%,忽视型的占比为20.0%,放任型的占比为2.9%。

第四,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情况、遗传史、既往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留守儿童占个案总数的11.4%,非留守儿童占个案总数的88.6%;与同学关系较好的占比为8.6%,与同学关系一般的占比为62.9%,与同学关系较差的占比为28.5%;家族有遗传史和无遗传史的占比分别为7.7%和92.3%;有既往发病史的和无既往发病史的占比分别为14.3%和85.7%。

第五,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心理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患有强迫症的学生占个案总数的5.7%,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占个案总数学生61.9%,患有双向情感障碍和躁狂症的学生分别占个案总数的29.5%和2.9%。

第六,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父母态度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父/母亲经常贬低孩子的占比为71.4%,不经常贬低孩子的占比为28.6%;很少得到父/母亲肯定的占比为94.3%,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占比为5.7%。

笔者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父母的沟通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父母不能倾听孩子心事的占个案总数的74.3%,能倾听孩子心事的占个案总数的25.7%;父母让孩子有被控制感的占比为71.4%,父母不会让孩子有被控制感的占比为28.6%。

(二)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表1呈现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心理症状与生源地、学校所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关系,户籍为城区和乡镇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而就读于城区初中和乡镇初中的学生在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上差异显著(F=5.688,P<0.05)。

表2呈现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心理症状与性别、是否留守之间的差异关系,男生和女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在精神分裂症上差异显著(F=4.754,P<0.05)。

表3呈现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35名学生的心理症状与年级、既往病史之间的差异关系,不同年级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有既往发病史和无既往发病史的学生在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抑郁症上差异显著(F=40.000,P<0.01)。

表4呈现了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症状与父母态度之间的差异关系。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和不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躁狂症上差异显著(F=6.176,P<0.05);父/母亲经常贬低自己和父/母亲不经常贬低自己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双相情感障碍上差异显著(F=19.499,P<0.05)。

三、讨论

(一)样本分析讨论

首先,根据样本分析结果,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女生心思细腻,相对于男生更为敏感,因此女生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对班主任来说,在管理学生时需要多关注女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健康教育中心也可开展针对女生的专题心理辅导。

其次,从个案的年级分布情况来看,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占88.6%,这提示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侧重点应该是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再次,根据样本分析结果,父母管教风格为专制型的占多数。专制型父母往往比较强势,在管教孩子时比较严厉,常常会让孩子有压抑感和被束缚感,而这种压抑感和被束缚感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

最后,从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样本中,抑郁症占多数。而抑郁症的产生与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父母经常贬低孩子的占样本的71.4%,很少得到父/母亲肯定的占比高达94.3%,父母不能倾听孩子心事的占样本总数的74.3%,仅有28.6%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有被控制感。因此,针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除了正规的诊疗,家长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家长正视自己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孩子的症状才会有所改善。如果仅仅依靠药物,孩子的症状就会反复。

(二)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讨论

1.学生心理症状与生源地、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异。由研究结果可知,户籍为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就读于城区初中和乡镇初中的学生在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就读于乡镇初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从乡镇初中考入城区中学的学生,通常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他们一旦出现学习不理想的情况,就会有很深的负罪感和无价值感,因此更容易出现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2.学生心理症状与性别、是否留守的差异。由研究结果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在精神分裂症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留守学生更容易出现精神分裂症。留守学生的父母一般在外打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缺位。因为幼年陪伴的缺失,孩子非常渴望父母的爱,有的家长会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弥补。而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在幼年时缺少父母的陪伴,当父母回到身边时,又造成了他们太多伤害(批评、指责、不接纳),导致孩子的内心非常痛苦,进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学生心理症状与年级、既往病史的差异。由研究结果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有既往发病史和无既往发病史的学生在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抑郁症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有既往发病史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对有既往發病史的学生来说,在学生再次发病时,家长表现得非常淡定,认为带孩子看医生、给孩子吃药就行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再次发病时病情会更加严重。而孩子再次发病的原因,往往是家长在看到孩子病情稳定后,又恢复了以前不恰当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因此,对于有既往发病史的学生,家长除了寻医问药,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

4.学生心理症状与父母态度的差异。由研究结果可知,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和不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躁狂症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经常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躁狂症。同时,父/母亲经常贬低自己和父/母亲不经常贬低自己的学生在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双相情感障碍上差异显著,表现为经常被父/母亲贬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当孩子经常被父母贬低或者充当父母的出气筒时,他们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生出“离开这个世界就解脱了”的想法。还有的孩子因情绪无法宣泄,会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或是出现摔打东西、情绪亢奋、攻击他人等症状。因此,家长应避免对孩子施加言语暴力,避免辱骂、贬低孩子,要给予孩子多一些温暖和包容。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躁狂症强迫症双相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
LDX2404双相不锈钢FCAW焊接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