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伴奏课程中的运用探究

2023-03-01 11:51孟盈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

孟盈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世界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强大的本土适应性,在全世界快速地传播。本文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教育原则及相关内容,并分析了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伴奏课的教学现状与困境,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的特点为依据,提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歌曲伴奏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说明其在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歌曲伴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歌曲伴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

【中图分类号】J6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124—03

幼儿歌曲伴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儿歌演唱能力等,在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同时还直接对接幼儿园的岗位实践需求、教师资格证的面试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如授课学生数量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较为守旧、教材与课程实际脱节等等,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元素性、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多元性的特点,强调在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原本性的原则,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创造音乐、爱上音乐,同时学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融入,为幼儿歌曲伴奏课程“打开”了新的大门。课程内容的新形式、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环境,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是享誉世界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为核心,认为语言、动作、舞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以最原本、最贴近人类自然生活的形式进行,这就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其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就是“即興性”,如大山里一时兴起的山歌对唱,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都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感而发,是最真挚最朴素的感情,是乐谱中无法学到的。再次,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还注重“人本性”,强调人的主观参与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器乐造型等,由于它具有很强的本土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全世界很快的发展起来。

二、高职幼儿歌曲伴奏课程现状

(一)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入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通过艺术类单招或者中专学前教育升大专的方式录入的。通过高考录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课素养,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音乐素养方面却非常薄弱。在应试教育较重的学习任务和紧张的学习氛围下,中小学的基础音乐课不被重视,学校在艺术素养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极为有限。而为数不多的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在应试教育轻音体美的大环境下,家庭经济能力较好的学生还尚有一些机会接触到兴趣班,其他学生的相关机会则是少之又少。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歌曲伴奏此类的艺术课程通常都有展示要求,学生因为音乐基础薄弱,加上手指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弱化,给学钢琴类课程造成一定的难度,若还要在同学们面前现场展示,便是难上加难,畏难心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影响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活跃度不高

高职学前专业音乐类教师大多是音乐院校或是综合院校音乐系毕业的,受传统钢琴教学的影响,他们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类专业单人授课课堂中是常用的,但并不适用于零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大班课”课堂。“大班课”学生人数多,视野范围有限,即使是小范围分批观看老师示范,也会耗费大量时间,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高职的音乐类教师基本都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但对学生的能力了解不足,沟通不到位,课堂教授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吸收能力。学生“消化不良”,在学习和回课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形成了畏难心理,但是“大班课”是不会因为个人跟不上进度而停下脚步的,于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彻底丧失了学习兴趣。

(三)教材的选用过于专业化,没有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堂中,依然是大量使用拜厄、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等传统钢琴教材,这与专业的实际并不相符。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课一般只有两个学年,如果按照音乐专业学生的要求去打基础,去练习大量的练习曲,锻炼手指技能和触键,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幼儿园岗位所需的儿歌即兴伴奏相关技能。因此在课本的选择上,我们应该选择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有相关岗位实践内容、难度系数合适的课本。基础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打下牢固基础的同时,也要对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使用难度合理的、符合专业实践需求的教材。

(四)信息技术的使用率较低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工具,已经融入了各个科目的教学课堂。但是反观幼儿歌曲伴奏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的融入率是非常低的。在传统的单人授课的教学模式中,弹琴的手型、触键的力度、演奏的乐感等等都是由教师的示范传递给学生的,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感受,模仿教师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基本没有融入信息化技术。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在学前教学专业的“大班课”上进行着,这种固化的教学方法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的情况,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应对这一难题。

(五)课程教学没有对接幼儿园岗位需求、教师资格证需求

幼儿园工作岗位需求是幼儿教师能即兴为儿歌伴奏,能即兴弹唱儿歌,可以使用钢琴带动小朋友进行音乐活动等。而教师资格证面试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课授课能力、现场儿歌弹唱表演能力等。目前,幼儿歌曲伴奏课程对上述的内容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没有构建相应的场景给学生们进行实践。课程始终围绕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技法,课程内容和幼儿园岗位需求、教师资格证需求是脱节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歌曲伴奏课程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是“原本性”,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要求用最接近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人本性”,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作用。因此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则和理念,我们在幼儿歌曲伴奏教学中要遵循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兼顾与幼儿园岗位需求的对接。下面我们将从识谱教学、节奏训练、器乐配合、综合训练、对接岗位需求五个方面在高职学前专业幼儿歌曲伴奏课程中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识谱训练

识五线谱是学习幼儿歌曲伴奏的第一道关卡,五线谱就是音乐的文字,“文盲”在音乐的世界里寸步难行。但传统的教学中,五线谱主要靠死记硬背和铆足劲数,即枯燥无味还考验眼力,学生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卡在了学习的第一步。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惜的,僅仅是因为识谱学习的枯燥乏味,就停在了课程最初的阶段,无法体会到更深入、有趣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游戏”,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景下,更好地学习识谱。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运用“手势操”,do、re、mi、fa、sol、la、si七个音都用不同的手势表示。我们先跟随音乐的律动还有相应的动画画面学习手势操,将每个手势和音符对应上。然后可以利用合唱阶梯,将所有学生分为七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让学生排列在阶梯上。教师播放手势歌动画,同学们根据手势歌的引导做出相应的手势,唱出相应的音高。下一步可以选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用“手势操”来演绎儿歌,并分组对战,在愉快的音乐游戏中逐步熟悉五线谱的使用。我们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识谱小游戏,来辅助学生的学习。

(二)节奏训练

节奏也是幼儿歌曲伴奏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奥尔夫认为: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是节奏,旋律由此产生。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核心训练就是节奏训练,将语音、动作、舞蹈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进行音乐活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感受音乐,那么我们也尝试用最自然的方式来感受一下音乐里的节奏吧。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用到的,语言也能产生节奏,这个训练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叫作嗓音造型训练,我们可以将它融入到幼儿歌曲伴奏的节奏教学中。比如,我们用水果的名称就可以设计一个方言节奏小游戏来辅助教学。我们可以用粤语的橙(粤语中橙一个字就表示了橙子的意思)、苹果、士多啤梨(草莓)来表示节奏,橙表示四分音符,苹果表示两个八分音符的组合,士多啤梨表示四个十六音符。我们可以在库乐队软件节拍器的帮助下,学生一起拍手熟读,熟悉三种水果名称的语言节奏。再把三种水果的图案放入十六宫格内,随机进行组合,让学生即时去反应节奏的组合,在这样的小游戏中,学生很快就能体验到三种节奏的特点和区别,然后再迁移到儿歌的演奏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好地符合学前教学专业的教学要求,而且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

(三)器乐配合

和弦的编配在幼儿歌曲伴奏课程中也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和弦编配原理,熟悉和弦的音响效果,能为儿歌编做简单的和弦编配。除了能自弹自唱幼儿歌曲之外,还能给他人进行伴奏。奥尔夫器乐是原本性器乐,它不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可以演奏,简单易上手,非常适合音乐基础薄弱的初学者,能让学生们很好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不受演奏技巧的限制。奥尔夫器乐的使用,能很好地辅助教学。例如《捕鱼歌》,我们可以先根据歌词内容,和学生们一起编配简单的声势律动做铺垫,大家在音乐游戏中一起学唱捕鱼歌,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律动,然后将声势律动迁移到奥尔夫器乐的演奏上。我们演奏和体验先行,先初步感受音乐旋律和和弦演奏的效果,再去了解我们用的是哪些和弦,进一步深入和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相反的,先从感性的层面与感受,再从理性的层面去认识,我们先用音乐游戏的方式感受体会这些和弦,再进一步的了解它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方式音乐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所有环节中,所以互动性更强、积极性更高,能更扎实牢固地吸收所学知识。奥尔夫乐器合奏的相互配合,也锻炼了同学们小组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为他人伴奏时无法协调合作的尴尬场面。

(四)综合训练

奥尔夫综合训练是将歌唱、舞蹈、乐器、绘画、戏剧等元素两种或多种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展示的活动,学生在综合训练中能很好地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我们将奥尔夫综合训练引入到课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在《鲨鱼一家参加舞会》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带着学生跟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拍手、拍腿,先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然后根据歌词的内容分析里面包含的音乐形象,有鲨鱼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鲨鱼宝宝,根据人物形象分小组编配合适的声势律动,用声势律动来表演完整的故事情节。之后将声势律动迁移到乐器中,进行乐器小合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编配和器乐合奏的魅力。最后再将声势表演和器乐合奏结合起来,发展成为综合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鲨鱼一家参加舞会》综合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歌唱、声势编配、和弦编配、乐器合奏等能力,还以小组为单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舞台表演里。平时的课堂回课,因为是单人进行的缘故,许多学生都存在放不开、不出声、过分紧张等问题,我们可以先借助小组表演的形式提高个人表现力、自信力,再逐步过渡到个人独奏表演。

(五)对接岗位需求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早期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的教育、保教、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能力要能对接幼儿园岗位的一线工作需求,才称得上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幼教人。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教授幼儿歌曲伴奏课程,学生能够学到如何深入浅出地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课,能够根据幼儿的具体年龄和特点,采用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器乐造型、综合课例等训练方式,依托信息化手段,选择合适的素材和音乐进行教学,能让儿童在愉快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习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提高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相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经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胜任幼儿园一线教学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伴奏课的结合,能很好地破解该课程的教学困境,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创新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的需求、工作岗位的需求不断地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学到更多应用性强的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智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实践[J].戏剧之家,2021(20).

[2]黄海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专业钢琴基础教育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1(23).

猜你喜欢
钢琴集体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中的四手联弹教学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1+1”改革模式初探
趣味识谱教学在适龄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地方高校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