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2023-03-01 15:16张慧思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应用路径大学教育

【摘 要】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素材。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正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爱国爱党、奋发有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需要的。高校要充分将诗词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探索创新诗词文化育人新途径。

【关键词】大学教育;诗词文化;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235—03

大学是青少年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思政教育又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关系着其走入社会的精神面貌、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高校教育工作中,主题班会或思政课堂中,多采用理论教育、规则约束,忽视了中国传统,尤其是古诗词文化中蕴含的巨大教育作用和影响力。

一、诗词文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颂华夏文脉长流,阅经典涵养正气。透过古诗词,你能穿越历史长河,领略中华悠悠几千年的文化盛宴。诗词形式简洁但内容丰富,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这样美的诗词不仅能引人入境,更能升华大学生的思想情操。诗词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人情故事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诗词文化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发人深省之言,其内在的教育哲理也同样贯穿于高校教育之中,对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有益精髓、规范自身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诗词内含丰富哲理,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诗词给人以力量和慰藉,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抚心灵之痛楚,挺脉搏之激荡,扬磅礴之力量。怀古忆先贤,多少伟大的仁人志士,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坎坷,也不忘民族大业,始终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个人内在价值的升华。当今,中国勇立世界潮头,我们要拿起诗词文化这个独特而强有力的“文化武器”,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念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让诗词转换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此外,诗词把画面美和意境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需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在脑中创造性的展开一幅画面。这对于学生提升审美价值,训练发散思维都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洗去浮华,释放心灵,提高个人素质修养。

二、诗词文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有助于弘扬文化自信。古诗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其依然在当今社会绽放璀璨光芒。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诗词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文化自信从学习诗词开始。细数历史,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勉励人只有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才能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爱国的赤诚之心。诗以道志是古代先贤的传统,透过诗词我们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志趣,培养独特的审美价值,给心灵美的感受,给人生深远的启发。诗歌中有家国情怀的寄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涵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有这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挑战八方来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文化的了解、认同,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祖国的未来发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一时失意不得志的人们实现自我警醒、自我激励,虽遭遇巨大挫折磨难,但不能坐以待毙原地等死,而要千帆竞发万木逢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教育莘莘学子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得失,涵养我们广阔的胸襟。高校教育工作中若善于巧妙运用诗词文化中丰富的人生哲理内涵,则能让高校学子在诗意中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突出优势,能让我们在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讲古诗词文化同新的时代背景有機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好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诗词文化,加强学生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方针,全面提高高校学生道德素养。要充分挖掘凝练出诗词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正能量,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强大的思想源泉。

三、诗词文化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将诗词文化融入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在高校辅导员的带领下,由班委会组织展开,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一场具有自我教育意义的活动。是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阵地,是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能够充分调动班级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形成浓厚的环境氛围,让班级中的每个个体在其中受教育、受熏陶,对转化学生个体思想认识乃至最终形成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下,有针对性地确立、策划出好的主题班会,将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涵养正气,激发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有效推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落实教育根本任务。

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形式单一,多由辅导员进行单方面的宣讲,容易出现一言堂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也难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由于辅导员事务繁杂,精力有限,主题班会缺乏精心设计,内容素材上做不到精雕细琢、富含深度,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诗词文化结合的更是少之又少。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以文化人教育任务,高校辅导员应该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诗词文化为主导的主题班会新开展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实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1]。而将诗词文化融入班会主题则能将整场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让教育工作更有渲染力、说服力。如节日类主题班会,母亲节:母爱是《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教师节:师生情是庾信《征调曲》中的“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诗词的海洋中,让学生们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感受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加深对班会主题的领悟和挖掘。

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翁的意识。可将班级分位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活动前根据班会的主题搜集、整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诗词,在班会中进行诵读分享。班会中也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背景、人物、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还可组织学生根据诗意,画手抄报或者写书法作品等。

(二)将诗词文化融入教学课堂

教学课堂对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办好教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任重道远。当前,一些地方和高校对开展课堂教育的认识不够,没有拿出足够的重视,教师资质不高,开展活动过程中也没有整合调动各方资源,容易出现老师照本宣科读理论,学生一知半解学不精,课后又缺乏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导致课上课下两张皮。

诗词文化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资源,对教学课堂思想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作为思想教育的引导者,是非常关键的所在。教师要充分挖掘诗词文化中教育理念,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巧妙的将诗词融入课堂。革新课堂内容和讲授方法,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让课堂真正变成让大学生受益终身的大课堂。

将诗词文化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诗意,增强教学感染力。诗词于课堂,既是历史佐料、文化大餐,又是思想养料、情感补剂,还是政治素材、理论注脚[2]。要用好中国诗词,讲好中国故事。挖掘诗词中的奋斗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历史如何拼搏奋斗、披荆斩浪的故事进行完美结合,让大学生明白奋斗的意义与方向,引导大学生坚定奋斗的意志与决心,为中华复兴而奉献谱写青春华章。

(三)将诗词文化融入文明宿舍创建

宿舍是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生活占据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宿舍是否环境良好氛围和谐,关系着每一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关系着文明校园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宿舍必然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深入宿舍,才能了解大学生们更加真实的身心面貌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但高校在文明宿舍建设中仍然还有很多薄弱的环节,育人工作形式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缺乏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文化的有益结合,重管理轻服务,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育人环节的“木桶效应”。

创新文明宿舍创建路径,让诗词文化装点宿舍环境建设。宿舍文化的形成是以宿舍内外的物质软硬环境为基本生活载体[3]。恩格斯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用诗词文化装点宿舍,让原本简单的环境变得富有韵味起来,提升宿舍整体的观赏性及学生的艺术品位,打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人与宿舍环境良性互动。可以在公寓的大门、走廊,放置个人优秀文化作品展板,张贴富有诗意的字画;每个宿舍因宿舍成员的性格、思想不同,凝聚出的宿舍文化也不尽相同,可根据自身宿舍特点、偏好,选择不同的宿舍主题文化,“引经据典”,让舍名也变得诗意起来;宿舍内部,要善于“让墙壁说话”,可搜集相关的史诗材料,如每人以一句词、一首诗作为自己的标签或座右铭,并自己书写下来,张贴在自己的床位墙壁上。通过一系列动作,着力打造环境整洁、积极上进、文化氛围浓厚的新文明宿舍,助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创新文明宿舍创建路径,让诗词文化培育宿舍精神文明。宿舍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受其他宿舍成员影响或影响其他宿舍成员,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羁绊。因此,着力打造学习典型,优秀模范宿舍,将有利于宿舍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学生处与思政部可合力打造文明宿舍主题月活动,每月推行不同的主题,如热爱祖国、团结互助、不怕挫折等主题活动。活动月里,学生根据主题摘录相关题材类的诗词内容,在宿舍学生微信群内进行推送;开展多类主题诗词征文活动;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优秀诗词朗读大賽等,并借助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录制并选拔一批优秀的视频作品,发表在校园公众号。通过一系列诗词文化进宿舍活动,让宿舍这个小家与学校、社会甚至国家这个大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步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

四、结语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底气。而诗词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无论从教材的内容以及各项政策推行的力度来看,都能看出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高校辅导员要紧跟时代要求,充分发挥诗词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主题班会、教学课堂、文明宿舍创建等校园活动,充分发挥诗词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学习诗词文化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诗词文化底蕴,达到育人育魂的目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吴银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主题班会的路径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2]胡俊修,田春丽.思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专访三峡大学胡俊修教授[J].南宁职业技术报,2021(5).

[3]周文洁.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196)。

作者简介:张慧思(1993—),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思政。

猜你喜欢
应用路径大学教育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认知与思辨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刍议小学数学对话教学
改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研究
浅析心理学知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