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经典小说对红色基因的承载

2023-03-02 01:21石文颖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石文颖

(内蒙古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何为“红色经典”?按照国内较为权威的说法,红色经典是指:“从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原创性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且在当时达到一定高度、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以叙事性为主的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1]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涵盖文学、音乐、戏曲、电影、美术等艺术形式,而红色经典小说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1997年末,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先推出了“红色经典”丛书,丛书策划者管士光对“红色经典”概括为:“‘红色经典’是指五六十年代极具影响力的一批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数十年来魅力不减。”[2]本文所谓红色经典小说,就是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和规约下创作的政治倾向鲜明、社会影响巨大的中长篇小说,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为代表。

红色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和传播着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他说:“红色资源很多,要发掘好、运用好,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3]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因子,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发展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最本真、最深层的精神密码、精神内核。红色基因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核心精神要素,一脉相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具体包括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

红色经典小说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一种重要文艺载体,是红色基因生动形象、客观鲜活的体现形式。红色经典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政治理想以及为此理想而努力奋斗、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其承载的红色基因与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所有人民共同的财富。红色经典小说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红色经典何以经典?很多学者都从其内在的艺术价值及外在的社会语境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但是,红色经典小说与红色基因的血肉关联与承载传播关系,还没有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正是红色经典小说对红色基因的承载,才是其得以经典化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红色经典小说对红色基因的承载,体现为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同时,红色经典小说因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艺术风貌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大大促进了红色基因的流传。

一、红色经典小说对于红色基因的承载,表现于红色经典小说的思想主题

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集中代表着我们的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力量,其强大精神要素包括崇高信仰、赤胆忠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畏牺牲、实事求是、努力创新等等。而红色经典小说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的党领导人民坚持战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努力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艺术地展现和弘扬我们的党强大精神力量正是红色经典小说最重要的思想主题。国内有学者将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伟大宏远的理想,二是九死不悔的信念,三是舍生取义的操守,四是大公无私的情怀,五是质朴简约的人格[1]。我们不难发现,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恰好就是红色基因中最重要的几种精神内涵。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八部长篇小说是红色经典小说的代表,其中吴强的《红日》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宏伟的革命战争史诗,描绘了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涞水-莱芜-孟良崮战役以及延安保卫战的历史画卷,歌颂了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梁斌的《红旗谱》是党领导下的冀中平原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以女学生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成长、革命和进步的史诗;曲波的《林海雪原》是我党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进山剿匪、解救人民的传奇故事;而柳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则取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陕西与湖南的农村生活,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及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斗争与胜利。这些作品的思想主题无不高扬着为了革命成功、为了解放人民、为了建设祖国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不畏牺牲、求实创新的崇高精神。冯雪峰在评价《保卫延安》的文章中说得好:“作者集中精神而全力以赴地来体现和描写的,也就是这次战争所以达到如此辉煌胜利的那种精神和力量。于是,作者不能不让全部篇幅都去描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以及人民解放军和革命人民群众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样的革命战争的伟大精神,永远都值得歌颂,永远都有提高人们的英雄气概,鼓舞人们自我牺牲地、庄严伟大地奋勇前进的力量。”[4]

特别是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着重描写了全中国得以解放的黎明前夕,重庆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艰苦卓绝又充满智慧的狱中斗争,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红岩,既是一个地名,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等党的领导机关所在地;更具有深刻的象征内涵,象征了坚持地下革命斗争的共产党人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的革命精神。而红岩精神(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集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于一身,既是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一脉相承、流芳百世的重要红色基因,更是小说《红岩》所着重表达和弘扬的深刻思想主题。总之,小说《红岩》是红岩精神的艺术载体,是对红岩精神最直接、最真实、最生动、最形象的展现与诠释。

二、红色经典小说对于红色基因的承载,表现于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色基因的内涵是崇高的、可贵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终究是人的精神品质,必须通过具体的人的心灵、思想和胸怀来承载和展现。没有具体的人,抽象的精神便没有归宿,无所凭依。所以,红色基因必须由具体而现实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由革命领袖、党员干部、战斗英雄以及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进步分子来承载。也正因此,很多红色基因便直接以人物来命名,比如铁人(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而红色经典小说的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承载多样红色基因、弘扬崇高革命精神的人民英雄形象。文学就是人学,写典型,塑造典型人物,描绘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领袖、战斗英雄和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成为红色经典小说表达思想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其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之所在。也正因为红色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对红色基因的承载、对革命精神的弘扬,他们的英雄形象才会那么伟大、崇高、坚强、英勇、智慧、完美,乃至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让人敬仰的力量和圣洁的光辉。

具体而言,红色经典小说中承载红色基因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是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粟裕等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乐观睿智而又大公无私、平易近人的光辉形象,是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基因最直观也最深刻地显现与诠释。有些红色经典小说虽然没有直接写到,或者只是提点几笔,但党的伟大领袖及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远见卓识及英雄气概,却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描写革命战争的小说,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工农业题材的作品,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显示了伟大领袖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光辉。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则集中笔墨成功描绘和塑造了延安保卫战总指挥彭德怀同志的高大形象。在作者充满诗意和激情的笔下,彭德怀既具有高瞻远瞩、智勇双全、谨慎周密、灵活机动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是一位虚怀若谷、为公忘私、和善可亲、诚恳敦厚的人民公仆,成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

第二,是党领导下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革命战士、战斗英雄和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红日》中的沈振新、梁波、石东根、刘胜;《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成岗、华子良;《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王老虎、李诚、卫毅;《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少剑波、孙达得、刘勋苍……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都是作者在真实人物原型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塑造而成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人民英雄的文学典型,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甘愿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平凡而伟大,坚定拥护和执行党的思想路线,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旗帜,因充满正义的革命力量而浩气长存,因不可磨灭的革命功绩而永垂不朽。《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体现了新时代光辉思想品质的先进人物形象,他们勤俭克己、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淳朴仗义、热心助人、求实创新、开拓进取,闪耀着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基因熠熠光辉。

第三,是在党的革命精神感召下、党的革命思想指导下,自觉革命、不断进步的工农英雄、知识分子。拥护、支持和加入革命战争的人民群众、不断进步改正缺点并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学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广大社会基础,是我们党成长壮大所赖以吸收的新鲜血液,充分显示了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和勃勃生机。在红色经典小说中,革命工农群众和进步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随处可见,《红旗谱》中的朱老忠、《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则为最重要的代表。朱老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集中了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在地主阶级的压迫面前疾恶如仇、敢于反抗、有勇有谋。他在党的帮助和领导之下,从自发的个人复仇走向自觉的阶级斗争,从传统的草莽英雄成长为优秀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林道静是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她本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在共产党员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人的影响、启发、指导和帮助下,经受考验,抛弃旧我,将个人前途与民族危亡、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最终在严酷的时代暴风雨中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谱写了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

三、红色经典小说对于红色基因的承载,直接表现在其语言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思想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遣词造句、离不开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红色经典小说弘扬崇高的革命精神、塑造英勇的革命英雄形象,当然也需要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和独创性的语言呈现。读者欣赏文学艺术,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阅读,从品读语言文字开始进行品味和体验,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红色经典小说的读者,对于其中红色基因的感知、认识、理解、信服、接受,当然也首先是从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开始。孔子云: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革命之道大行于天下,自然也离不开能够深入人心的革命话语。

红色经典小说在行文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者总会经常地写下一些饱含深情、精辟议论的句子,作为表现人物精神品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这些点睛之笔,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无产阶级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信念、英雄气概和博大胸怀。比如作者每每写到我党领袖人物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示、讲话,都是如此。在小说《保卫延安》中,作者就借陈兴允之口,转述了彭德怀元帅的一段经典话语,他说:“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5]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彭德怀朴实谦逊、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直接承载红色基因的点睛之笔,还更多地出现在无产阶级革命英雄面对敌人英勇无畏、面对困境坚强不屈、身陷绝境壮烈牺牲的时刻。红色经典小说的作者们用精彩的描写和抒情,让革命英雄甘愿为正义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浩然正气充满人间。比如《青春之歌》中写到李伟、林红这一对革命夫妇先后牺牲时的场景:“这最后的一天来到了。敌人提他出了笼子。他临走出去时,抖抖身上的土,对同监的同志们像平常一样安静地说道:‘同志们,就要分别啦,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吧!共产主义是一定会胜利的!’他和每个同志全在笼子门口亲切地握了手,连说:‘祝你们胜利!’然后就昂然大步地走向刑场去……同志们悲痛地望着他,一个个心如刀割。接着,传来了《国际歌》声——他高声唱着,他唱得多么雄壮有力啊!接着又传来了昂扬的口号声——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接着砰、砰、砰枪声响了,他的声音在枪声中消失了……可是这时,全体狱里的囚犯,包括普通犯在内——他的妻子也在内,同声悲壮地唱起了《国际歌》。许多同志声泪俱下……”“门板刚刚抬出病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像整个宇宙全充满了这高亢的英勇的呼声。”[6]类似这样的段落在红色经典小说中还有很多。

也正因为对红色基因的承载,对革命精神的高扬,红色经典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庄重、崇高、阳刚、热烈、富有激情的语言风格,尤其是那些直接表达小说思想主题、展现人物革命精神的篇章。比如在小说《红日》的结尾部分写到孟良崮战斗前线同时举行的两个庄严肃穆的仪式——追悼牺牲的团长刘胜和新党员火线宣誓,战士们唱起无产阶级的战歌:“歌声低沉到几米以外的地方听不到它,但却好像煽动了整个沂蒙山似的,雄浑的声浪像海涛的奔腾汹涌,有一种无穷的不可抗拒的宏大力量。歌声悲痛,悲痛到使人泪珠欲滴,但是谁也没有滴下泪来,因为歌声里更多的感情成分是激昂慷慨,是最高最强的战斗的信心,是对于未来的光明远大的希望。”[7]而写到我军孟良崮战役最终胜利,作者写道:“鲜艳的五星红旗,高擎在登上孟良崮高峰的英雄战士们的手上,在夏天的山风里招展飘荡,在红日的万丈光芒的照耀下面,焕发着骄傲的炫目的光辉。”[7]再比如小说《红岩》中以江姐为首的革命者在狱中听闻新中国成立、手绣五星红旗的经典段落,作者用激动、欢呼、汹涌、激荡、火热、炽热、沸腾、激情、兴奋、幸福等等一系列词汇,表达了革命者对祖国、对革命的无比热爱、倾慕、忠贞、乐观和自豪。“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枷锁,自由地崛立在祖国的土地上。”[8]这样的文字,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总之,红色经典小说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其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三个层面都承载着红色基因,表达了当代中华民族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红色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所承载的红色基因,在于其可贵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正为“不忘初心”的我们当今时代所需,并且永不过时。当然,我们承认红色经典小说因承载红色基因而在总体上呈现一种庄重、崇高、阳刚、热烈的美学风格,但也不否认和不忽视其复杂的艺术风貌。红色经典小说是在毛泽东主席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创作出来的,追求“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9],更在具体表达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10],因此,红色经典小说大都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其中有日常生活,有民间文化。尤其是《红旗谱》《创业史》《林海雪原》等作品中,还有大量方言土语、江湖黑话。但所有这些,都无碍于红色经典小说的经典性,因为这正好成就了其广阔的可阐释空间,成为其永葆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作品通俗易懂也有利于读者接受,有利于其所承载的红色基因的承传与传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