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探讨

2023-03-10 13:33孙晔李刚
化工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排查整治

孙晔,李刚

(1.苏州环职安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7;2.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7)

0 引言

“散乱污”的概念是在2017年2月1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与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小散乱”企业,依法依规开展专项取缔行动”[1]。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具体情况出台了该区域“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围绕不符合产业政策与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三大要素对“散乱污”企业进行界定[2]。

近年来,各地制定“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与整治工作,然而在实际整治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一是“散乱污”企业界定不合理,对“散乱污”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一刀切”或者整治不彻底的现象;二是“散乱污”整治方式不具体,如何判断哪些企业必须关停、哪些企业具备提升整治条件都没有具体的评判依据,不利于管理部门分类施策;三是“散乱污”企业摸排基数大,缺少信息化管理工具,企业排查信息无法有效整合,管理部门无法精准获取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排查结果。

基于“散乱污”企业排查及整治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程序,包含设计“散乱污”企业排查指标,明确“散乱污”企业分类分级标准,小程序开发,入户排查,排查信息录入及排查成果应用六大环节,彻底解决“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中“散乱污”企业界定不明确、企业分类无依据,无信息化管理工具等问题。

1 “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思路

“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思路如图1所示。

1.1 确定企业排查内容

所有企业均需排查基础项内容。

有环评手续首先排查前置项:环评有效性及环评是否存在重大变动。

有环评手续但环评无效企业需进行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及评分;有环评手续、环评有效但存在重大变动企业需进行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及评分;有环评手续、环评有效且不存在重大变动企业需进行现场环境状况排查及评分。无环评手续企业进行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及评分。

无需办理环评企业视为有环评手续企业,进行现场环境状况排查及评分。

图1 “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思路

1.2 根据企业排查评分确定“散乱污”企业

存在环保不合规或环保手续合规但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定义为“散乱污”企业,按照环评审批可行性评分项及现场环境状况评分项,将企业评定为红、黄、灰三个级别,分别实施依法关停、提升整治、完善手续分类措施。

1.3 “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

环评手续不齐全且存在环评审批不符合项无法完善手续的“散乱污”企业,经各职能部门核实后,评级为红色,依法进行关停取缔;环评手续不齐全但不存在环评审批不符合项可以完善手续的“散乱污”企业,经各职能部门核实后,评级为灰色,由属地责令限期补办补批手续,逾期未完成的,归入依法关停企业;环评手续齐全但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散乱污”企业,评级为黄色,按照治理标准,提升整治。

2 “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程序

2.1 设计排查指标

2.1.1 基础项

所有企业需排查基础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环保合规性、产污环节、污染防治措施、环保日常监督检查,同步搜集附图附件。基础项-排查指标如表1所示。

2.1.2 前置项

无环评手续企业直接进入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有环评手续企业需先开展前置项排查即环评有效性及环评是否存在重大变动,前置项排查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2.1.3 环评审批可行性评分项

企业经基础项排查,对于无环评手续和需重新办理环评企业开展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重点排查其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相符性。环评审批可行性评分采用扣分制,满分100,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指标及评分如表3所示。

2.1.4 现场环境状况评分项

对于有环评手续、环评有效且环评无重大变动企业,开展现场环境状况排查。排查内容包括环保合规性、国家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污染防治措施、应急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现场环境状况评分采用扣分制,满分100,主要排查指标及评分如表4所示。

表1 基础项-排查指标

表2 前置项-排查指标

表3 环评审批可行性排查及评分

2.2 确定企业分类分级标准

无环评手续企业进行环评审批可行性评分,若存在否决项,评分低于90分,为“红色”级别,实施依法关停;若企业不存在否决项,评分大于等于90,为“灰色”级别,实施完善手续;环评手续合规且无重大变动企业进行现场环境状况评分,若企业需完善环保手续、污染防治措施整改,评分低于90分,为“黄色”级别,实施提升整治,否则为“绿色”级别,优化管理。企业评分项分类分级标准如表5所示。

表4 现场环境状况排查指标及评分

表续

表5 企业评分项分级分类标准

2.3 小程序开发

“散乱污”企业排查小程序主要用于排查企业的数据调查、采集、统计和分析,方便管理部门从细节上了解每一家企业概况、“三废”产生及治理情况、环保手续合规性以及无环评手续企业环评审批可行性,通过各评分项打分情况,在数值上准确了解辖区内散乱污程度,协助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整治。

2.4 入户排查

每家企业现场排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约用2~3小时时间,采用座谈、现场查阅、现场查勘、现场询问和现场记录等形式,对照排查指标开展排查工作,并对重点设施、问题点进行拍照记录。

重点查勘区域:主要生产车间、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危废仓库等。

2.5 排查信息录入

排查员将排查信息录入小程序,质控员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存在不合理项退回至排查员重新核实录入,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

2.6 排查成果应用

(1)企业排查信息录入开发的小程序,以图表相结合方式直观展示排查结果,便于环保管理部门查阅开展分类整治工作。

企业层面排查成果:地图页显示排查企业位置,图标按红、黄、灰、绿企业级别进行标识,地图页点击企业图标显示企业名称、地理位置、运行状态及行业类别,点击企业名称可查看该企业基础项,了解该企业基本生产信息。

区域层面排查成果:图表方式展示区域内红、黄、灰、绿企业数量及占比;图表方式展示区域审批可行性中各否决项与非否决项企业占比。

EXCEL导出数据:小程序后台可根据需要导出指定的企业排查信息。

(2)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整治情况,动态调整企业级别。

灰色级别企业:限期完成环评补办补批手续的企业,纳入黄色企业;逾期未完成的,归入红色企业。黄色级别企业:按照治理标准,完成整治,经管理部门验收通过后可调整为绿色企业。

3 应用案例

某化工集中区面积约80亩,已入驻企业164家,主要行业为精细化工与医药制造、印染、金属表面处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塑料与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等。

依据所设定的“散乱污”企业排查指标及分类分级标准,对该化工集中区164家企业进行排查与评分,并利用小程序将各企业的排查信息校核录入,小程序后台根据录入信息自动分析得出企业分级结果,根据企业分级结果使用红色、灰色、黄色、绿色符号在小程序地图页上定位标记,点击企业符号可查看企业基本生产信息。

图2 某化工集中区“散乱污”企业排查结果

由化工集中区企业排查结果(如图2所示)可知:

红色企业3家,对照化工集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3家企业所在片区禁止新建化工企业,需退出化工集中区;

灰色企业30家,均为近年来租用集中区现有厂房的小型或微型企业,主要为机加工、印刷、仓储,上述企业环保意识较弱,入驻前未及时履行环保手续;

黄色企业105家,主要存在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危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绿色企业26家,均为化工集中区内环境信用良好的重点行业企业。

4 “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关键点

基于“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实践总结,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几个关键点:

(1)储备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强硬的专业基础,具备丰富的一线经验;

(2)排查工作前,搜集拟排查企业已有环保信息,充分了解排查区域环评审批相关政策;

(3)排查工作前,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培训工作,重点讲解排查指标、分类分级标准,保证各排查员排查结果统一;

(4)排查工作前,政府做好前期推进工作,提前通知企业,提前准备排查所需资料;

(5)排查工作前,提前进行小程序开发,为现场排查做好软件支撑;

(6)开展现场排查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情况,优化工作方式,缩短工作时长;

(7)定期开展中期回顾工作,就现场排查遇到共性问题及技术难点实时解决;

(8)排查信息录入小程序市需经过审核,若存在不合理项,需返回排查员核实重新录入,确保排查结果准确性;

(9)排查结果实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汇报,特别对红色级别企业再次核实。

5 结语

目前,“散乱污”企业排查及分类整治工作处于初探阶段,工作思路、工作程序基本确定,排查指标覆盖面全,企业分类分级标准与当前环保政策相吻合,引入小程序进一步优化工作方式,后续基于不同区域的企业特点与管理政策,不断优化排查指标,科学合理地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分类分级。

猜你喜欢
可行性排查整治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专项整治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