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时空中思考生命

2023-03-12 16:24林珊珊
雨露风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陈诚黑皮王安忆

林珊珊

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从纽约法拉盛的一个飯局写起,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之中穿梭,拼凑出小说主人公陈诚当下和过往的经历,寄居上海嬢嬢家、跟扬州舅公学厨、拜单师傅为师以及身居纽约办宴交友等故事。下半部,主要写“文革”时期父母那辈人的生活。母亲为实践革命理想而牺牲,母亲的缺席造成家庭内部的裂痕。王安忆不自觉地选择了民间叙事立场,书写时代变革中民间众生的悲欢。文本通过人物的思想对话,呈现了两种价值观冲突的张力。历史是由纪念碑铸成的,或者是石头缝里的草籽和泥土?人生应该仰望理想的星空,还是回归大地?“一把刀”,指的是扬州三把刀中的厨刀。刀下是无数佳肴,美食中蕴含着文化内涵。在饮食日常之中融入对革命、历史、生命的思考。“千个字”取自袁枚的诗句:“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前面一句诗的意思是,月亮映照竹林,落下的竹叶的影子,就像成千上万的“个”字。陈诚和黑皮在个园里踏竹影,是属于少年的天真和浪漫。

一、历史舞台上的民间众生

王安忆对革命书写的特别关注,和她干部家庭的出身以及文革时代的亲身经历有关。“她所展现的空间,仍是文革和文革后总共十余年间的中国。”她父母那辈人经历了激烈的革命斗争,她自己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革命是那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革命时代给她的生命留下了太深的印记,她对“文革”有独特的体验和特殊的情感。《启蒙时代》书写诸如“小兔子、陈卓然、南昌”那一代革命青年的激情、伤感、困惑;《文革轶事》中在混乱无章的时代里,怀念旧时代上海摩登的赵志国,情感和欲望混乱的张思叶;《一把刀,千个字》由餐桌的饮食文化谈到历史和革命,展现了具有历史跨度的人间百态。王安忆站在民间历史的立场,呈现对民间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王安忆不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描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描写时代的风云动荡。反之,把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背景,将历史中的民间众生推上舞台,演绎时代变化中都市民间的喜怒哀乐。这正是王安忆的历史观,“你以为历史是由纪念碑铸成的?更可能是石头缝里的草籽和泥土”。陈思和把历史分为“庙堂的历史意识”和“民间的历史意识”,庙堂的历史是统治者权威话语下所编撰的历史,民间的历史通过野史传说、民歌民谣、家族谱系等形式保存下来。陈思和认为“市民携带了自己的家族的原始文化记忆进入城市,这种原始的文化记忆汇入了城市文化潮流中,形成市民的私人生活场景”。这种处在国家权力控制范围边缘的,具有市民私生活性质的文化,就是都市民间文化。王安忆不自觉地站在都市民间的叙事立场,遵循都市民间的历史意识,从自身经历和体验出发写历史。写重大的历史事件给个体生活带来的影响,如“尼克松访华”给市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爷叔去美国了,这个时期出现了“对虾、黄鱼、螃蟹、后蹄,整只的猪头”,可是只能看不能买,需要票证。这独特的日常生活是市民对历史变革的理解和记忆。日常生活具有稳定性和恒久性,在革命时代,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存的安稳和幸福。

陈诚与母亲是一组对照,与追求凡俗生活的陈诚不同,母亲追求星空中的理想。母亲在学生时代就出类拔萃,展现出了非凡的抱负,但母亲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对于陈诚来说,母亲是个隐身人,是照片上缺的那一角。母亲的缺席,是父亲与姐姐的矛盾的根源,也影响了陈诚的心理和性格,如许多论者提到的陈诚的“恋母情结”。王安忆对历史变革中个体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给小说注入了艺术生命力量。

二、美食中的生活史和文化史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有些男性人物形象有着共同的性格特点,让人觉得王安忆似乎写的都是一个男性。比如《红豆生南国》中的“他”,“他”年幼时被亲生父母以三百斤番薯丝的价格卖给养母,“他”对生命的体验带有一种创伤感。《考工记》中的“陈书玉”,陈书玉的命运和老宅子的存亡联系在一起,他经历了各种变革后,变得孤僻、沉默,躲在老宅里过着安稳的生活。这些人物有着世事无常的伤感,带有忧郁的艺术家气质,他们在时代变革中安稳地过日子。陈诚看似庸常琐碎、隐忍沉默,实际上内心翻涌着更丰富的情感。这样忧郁的、专注的人物,需要一个情感的出口。这把刀不只代表职业和生活,也代表着个人的艺术。刀起刀落之间,蕴藏着他对人间世的理解。面对父亲与姐姐的矛盾,没有工作和朋友,他的乐趣就是做饭。“他自制烤箱,首次试验做的是‘拿破仑,桌面大的薄皮子,提起来,擀面杖挑着一来一回……”在食物的处理与烹制之间,他找到了人世沧桑变化的救赎,厨事给他带来的是安稳和满足。叙事空间不停地转换,时间不断流逝,保持恒常的是人物在柴米油盐之间的安稳日子,在凡俗的生活中他找到平常的趣味和幸福。刀下有无数个安稳的岁月,有千百种生命的滋味。

在扬州乡下陈诚跟随舅公串村走乡,为红白事做厨。这样的行厨有一层让幼年的陈诚接近人事的含义。人生不就是吃喝住行,丧葬嫁娶,而民间社会更重视礼俗文化。农民靠天地吃饭生存,最懂得遵循天地自然之道。比如舅公用黄历给他做讲本,“沐浴、扫舍、置产、行丧、作灶、饰垣”。美食之中有民间的礼仪、习俗、文化,反映了舅公对做菜和生活的理解。黄历中包含着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内容,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古代人的智慧。从舅公那里,陈诚学会了做厨要遵循自然之规律,做菜就是天地人贯通。也是陈诚在胡老师的读书会上提到的“食材离不了水土,水土离不了节令,什么时间产什么,产什么就吃什么”。正如美国没有真正的软兜,因为北美没有水田,养不出真正的鳝。不是豆腐做得好,而是扬州的水好。扬帮菜中有扬州一方的水土,也蕴涵了扬州民间的生活和文化。

单师傅是淮扬大师傅胡松源外系后人,谈到沪上淮扬菜,“沪上淮扬名菜,实为广纳博取,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这和上海移民城市的性质有关,“上海是个滩”。从明清到开埠前,上海人口达50万,外来移民较多。尤其是明清时期,上海的海上贸易繁荣,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大量谋求生计的人员来到上海。移民来到上海也带来了“家族的原始文化记忆”,这种原始的文化记忆影响个体的文化性格、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移民舌尖上的文化也就参与了城市饮食文化的构建,让上海的饮食文化复杂多样。沪上淮扬菜不是正宗的淮扬菜,它的食材不是淮扬的原始物产,而是来自各个地方。单先生作为专为要客办宴的厨师,要照顾各个地方名流的口味喜好。比如“大排翅,食材来自远海,是粤菜的范畴。火方即火腿的上方部位,或金华,或云南”。在上海滩这个地方,各种食材和口味能融会贯通,满足大多数人的胃口。

沪上淮扬菜是对正宗淮扬菜系的创新,体现单师傅说到的《易经》中的精髓“变”。舅公的美食之道注重顺应自然,讲究天地人的贯通。单师傅的美食之道与人间世理相通。“口味最忌刁钻促狭”,舌头能够包容各个菜系口味,厨师才能融会贯通,成大气象。“说的菜谱,其实是人世间。”菜谱不是制作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菜式中凝结着各地方人民的生活经验。北方的气候土壤养出了食材以及饮食习惯,北方菜里有北方人民的生活。菜谱里有多少道菜式,就有多少种人间烟火故事。在纽约法拉盛,“美食”牵起的是漂泊游子的乡愁,是对于故乡人事的美好记忆。美食中融进了历史的记忆,拼凑成个体生命的图画和人间百态。

三、在回忆与现实中,追寻生命本真

对于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箇,竹枚也”,段玉裁注解:“箇或作个。半竹也。双立为竹,单立为个。”“千个字”取自清代袁枚的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扬州个园的名字就取于此。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这座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袁枚的诗句悬于个园觅句廊上,意为月亮映照竹林,落下的竹影像有千个字。在小说中“个”字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父亲的新家,他和姐姐在阳台一直坐到夜深,半睡半醒间,耳边忽然响起了小孩子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茫茫然不知其意。头上脚下,身前身后,全是个字,风中摇曳。又变作树叶间晶亮的小孔,摇曳。再回到个字,继续摇曳。他听出来了,是黑皮!那个字是竹叶,一千個,一万个……”这是他童年时和黑皮在个园玩耍的情景。月映竹林,投下的竹影成千个字。竹影摇曳,这里记录着他和黑皮的友谊,有着童年的天真和趣味。在父亲家回忆个园,可能是陈诚对扬州人和事的怀念。

第二次是在纽约,陈诚在窗前看底下的街道,看到面包店的老板一直没等到他的朋友。由此勾起他对黑皮的回忆,“一地月光,恍然中,又来到那园子里。竹枝摇曳,沙啦啦唱歌,无数‘个字下雨般盖了层层叠叠。他和黑皮踩着地上的影,嘴里喊道:踏着一个!踏着一个!”第一次回忆个园的场景在青年时期,而第二次回想时他已成年并身居异乡。月映竹林,坠入人海。“踏着一个”儿时的天真烂漫就在于此,总以为自己可以捕风捉影。竹影摇曳,缥缈难寻。母亲、嬢嬢、舅公、黑皮等人,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一个个念想和印记。竹影如人,这些独特的个体都和陈诚发生联系,从无数个他者中见出了自我。海德格尔认为人有两种存在状态,“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非本真存在”将自我隐匿起来,融进“共在”当中,变得与“常人”步伐一致,承受着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制约,让个体丧失了自由。而“本真存在”追求真正的自我,表现为倾听存在的召唤,自我达到自在和澄明的境界。成年人在社会中生存难免要隐藏“本真的我”,而人的灵魂却渴望做真正的“我”,寻找真实的“我”即是寻找存在。陈诚追寻本真的“我”,在于回望自己生命夜空中划过的那些流星。在回忆与现实之间,向往少年时光,回归“人之初”,追寻生命的本真。

陈诚在嬢嬢去世后再次回到上海,嬢嬢的亭子间还是熟悉的样子。朱先生交给他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有抄写的《红楼梦》诗词、上课记录、几封信和一本相册。这些旧物的存在证实过往,同时连接起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场。记忆似乎变成现实,人物回到了原点。在钢铁厂里洗澡,招娣拢着嘴对他说话。日升月落,春去秋来,人世沧桑。成年的陈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回到故乡和少年,那是他人生开始之处。历经异乡漂泊和沧桑岁月,更能领悟故乡之地于他的意义。他为熟悉的一切流泪,其中的情感丰富而厚重。回归本源就是接近极乐,在这里他寻见少年的自己,在月光下踏竹影,心怀对人世最初的惊奇与热情。

四、结语

王安忆在《一把刀,千个字》中承续了之前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书写和革命叙事,不同的是以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美食,介绍和描写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在描写日常饮食的同时,呈现对历史、革命、生命的思考。书写美食、器物、住宅等物质因素,构筑物质生活的基石,通向精神之塔,将日常人生创造为诗性的人生。

猜你喜欢
陈诚黑皮王安忆
中秋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Temperature effects of GaAs/Al0.45Ga0.55As superlattices on chaotic oscillation∗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雪天
闯祸的车
陈诚作品
黑皮系列
狠心的龙虾妈妈
王安忆小说病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