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讲”模式,在美术课堂绽放“生”之风采

2023-03-13 08:05顾葛胜
教育界·A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讲小学美术模式

【摘要】“学讲”模式也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进去、讲出来。针对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来说,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还能够锻炼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学讲”模式;小学生;小学美术;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顾葛胜(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出自己的风采,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愿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综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一、兴趣情境引入,引发学生动机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拥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1]。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学。只有拥有兴趣,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被激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比如插入课堂小游戏、唱一首歌、讲解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的故事,或是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出精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等。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有了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他们就会愿意尝试去思考、去操作、去完成。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方式。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感受音乐”这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唱歌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听歌吗?有没有人想听老师唱歌呢?”随后教师为学生唱了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对于学生来说,美术老师唱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于是很多学生都笑了。教师继续用问题来进行引导:“这种柔和的歌曲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优美的旋律,老师还在这首歌曲里想象到了缓和的线条。如果换一首歌呢?还会有同样的感觉吗?”接着,教师又带领学生一起唱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旋律令人心潮澎湃,学生听到这首歌会感到铿锵有力,连想象中的线条都变得有棱角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两首歌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感悟,感受不同声音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利用不同旋律的歌曲来导入新课,既能揭示“感受音乐”这节课的主题,又能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点线面等美术形式来表达抽象的音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创建课堂的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2]。从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每一次课程都有相对应的情感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样的理念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上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强化自身的感受,调动主观能动性。小学美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情境有很多,不同的课程主题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情境的創设除了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活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有趣的多媒体情境。教师首先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大人国和小人国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再问学生:“如果大人国只有大人,小人国只有小人,那么能够分辨出他们的大小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了,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卡通片《拇指姑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核桃壳来对比拇指姑娘的大小。随后教师又播放了卡通片《龙猫》,让学生将龙猫与前面的拇指姑娘进行对比,由此直观地看出二者的大小。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产生了多种奇妙的联想。

利用情境来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美术知识、参与课堂活动。无论是利用多媒体,还是用其他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只要这个情境符合课程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程度,一般来说都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科学提问引导,培养学生能力

(一)启发提问,促进思考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单向地对学生传输知识,而不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无论付出再多的精力也是无济于事的[3]。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容小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站在教师的角度,可以利用科学的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当学生的思维意识变得清晰了,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提问,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不能总是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予以学生一定的鼓励,在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那一刻的我”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在创作时抓住人物的特征,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段提前拍摄好的学生活动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他们正在干什么?”接着组织学生小组来讨论镜头中的各个画面。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视频中的你正在干什么?你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随机指定几名同学来畅谈自己当时的心情。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又提问学生:“我们总是想要记录下来欢乐无比的时刻,那么可以用什么形式来留住那一刻的自己呢?”当有学生说出用绘画的形式之后,教师依然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对人物动态进行绘画时,我们该如何表现呢?要抓住人物的哪些特征才能够让画作更生动呢?”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学习表情特征和动态特征,并指导学生用鲜艳的色彩来进行绘画构图和表现。

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科学的提问有诸多优势,一是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三是还能推动教学进程,让整个教学发生地更加顺畅自然。所以,我们要善于提问,科学提问。

(二)引导观察,锻炼审美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较大的差异,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之所以要开展美术教学,是因为发展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美、创造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仔细观察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更多的细节,同时也能够不断刷新学生对美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引导观察的环节,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仔细观察,再主动交流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参与体验,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有些小学生在一开始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时可能找不到重点,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来指点学生,让学生有效观察,锻炼审美。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这节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夠认识和区分冷色与暖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具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首先笔者让学生观察色纸,训练学生的感觉,接着再将不同的色纸如橙色、黑色、深蓝色等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体会,并且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这张色纸之后的感觉。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之后,学生发现当看到橙色、红色、粉红色等色纸时,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当看到紫色、蓝色、黑色和白色等色纸时,则会产生冰冷的感觉。这个环节的观察活动,发挥了学生的视觉价值,让学生从直观的感受上明白了色彩的冷与暖。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笔者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冷色与暖色进行学习,由此让整个课程的衔接变得更加自然。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教师的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以及心中的感受。

三、鼓励创造表现,提高学生水平

(一)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美

美术学科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出各不相同的美[4]。在“学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绽放自己的风采,而学生的创造恰好是一种风采的体现。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人对小学美术这门学科并不是很重视,美术课也经常被其他学科老师借用。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素养。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对美术教学有新的审视,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用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多一些包容性,多一些开放性,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充分地鼓励和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多的美。

“礼物的外套”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的废旧盒子或纸袋进行美化与包装,给它们穿上“美丽的外套”。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并不算特别优秀,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了礼品包装的一般方法,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礼盒的过程。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包装纸将废旧盒子包起来。之后的环节就是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法装饰礼盒。在这一环节里,教师看到了不同学生对美的不同表现,有的学生擅长绘画,在礼盒的包装纸上画下了精美的图案;有的学生拿出自己做手账的一些材料,为自己的礼盒粘贴了不同的装饰品如蕾丝;还有的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折出立体的蝴蝶结,放到纸盒上也格外地好看。当所有学生的礼盒都包装完毕之后,教师在班上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包装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和想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达和欣赏

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还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和欣赏。每个人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各自的优点和想法,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解说自己作品背后的内涵;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名画佳作,学习他人作品当中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更加民主和谐,学生能够在教室里自由交流,相互学习,艺术水平也会随之共同提高,这也是“学讲”模式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解说和欣赏环节,让课堂的交互变得更加立体饱满。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艺术品拍卖会”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先让充当拍卖师的学生阐述作品方方面面的信息,比如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再让作为购买者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在拍卖过程中购买的条件是每叫拍一次就加价一次。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能够投入角色扮演,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家积极地参与活动,详细地阐述作品的相关信息。几次拍卖下来,学生不仅欣赏了作品,还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阐述和讲解的活动,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更好地落实“学讲”模式。如果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艺术品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就说明学生对艺术有自己的感知能力。

在“学讲”模式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正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主动学习当中,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锋.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提升[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131-132.

[2]姚蓓娜.浅析小学美术课堂共享学习的开展措施[J].科幻画报,2021(12):251-252.

[3]朱丽梅.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2):171-172.

[4]陈锋.浅谈小学美术“学导用”模式下的微课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44.

猜你喜欢
学讲小学美术模式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永续债券探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