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价值意蕴、发展逻辑与战略进路

2023-03-15 06:56陈文波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职业

陈文波,罗 安

(沈阳工业大学a.团委;b.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做出了重要论断,对不同领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职业教育已颇具规模,然而,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职业教育在行业、地区和企业间存在差异,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部分职业教育机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误区,培养的人才缺乏社会经验。目前,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完善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育人新局面,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以描绘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图景。

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国务院等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改革方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中国式”发展更加突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了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性。这些政策和规定明确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战略方向。

1.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阐述

所谓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特质的教育现代化类型[1],是指在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质量变革、结构变革、动力变革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现代化不仅涵盖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而且清晰地表现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具体地说,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产教融合和社会合作改造授课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基础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发展。同时,中国式职业教育可以高质量推进工匠精神建设,将原重工业、轻工业等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一种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效应,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分析

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教室和实验室教学,它使用先进技术和教学工具,如虚拟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全面的教学和培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生动。其二,与产业深度融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与市场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课程及培训项目;职业教育机构需要与企业和社区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培训,这种深度融合可促进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无缝衔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其三,注重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可以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建立制度、实施流程和程序等使职业教育与区域内其他教育体系保持一致,例如,职业教育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和教师评估标准确保了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3.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意义

(1)职业教育现代化是顺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引领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3]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超两亿人,是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在新时代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正处在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从纵向贯通向横向融通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国家对教育、科技与人才的需求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迫切。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需要完善服务于全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对于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等具有现实意义。

(2)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现代化既是应对当前产业升级的必要措施,更是实现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孕育着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职业教育将逐渐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能够提高产业水平,一方面,现代化职业教育改善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现代化职业教育打破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人才的“引进来”和产业的“走出去”的良性循环,通过优秀职业人才的跨界应用与开发,促进了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各产业间的知识和技术交流,大大加快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步伐。

(3)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强化人才储备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智能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强国。[4]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应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技术和教具,通过实践和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战经验,同时也能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职业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毋庸置疑,职业教育现代化不仅要保持学科特色和方法创新,更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拓宽人才的思路和视野,提高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优化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

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后,迫近需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富有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人才活水。[5]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实现国家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

1.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的统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之一,职业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和人民的战略任务,需要党的领导以确保教育的方向和目标,需要政府提供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投入,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始终立足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把党的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在价值观和实践层面相互影响、协同促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政府主导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管理,投入资金及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管与引导,确保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经济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职业教育需要做好与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对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补短板”、促经济、调结构的积极作用,推动中职、高职、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次教育实现纵向贯通,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执行与评估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6]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的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有机衔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既有力地发挥了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也极大激发了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主体责任,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历史转变。

2.政策基础与完备的法律体系: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战略布局,政策基础与完备的法律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提升、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首先,发挥规划纲要的引领作用。规划纲要是国家制定的具体、科学、可操作的方针和政策,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要求,从人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制定规划纲要,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为各省确立和实施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改进职业教育培养方式和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职业教育要求有相应的法律和规定保障,如2022 年5 月1 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宗旨,表明了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阶段的目标与发展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使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化,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7]第三,加强效果管控。通过试点、探索、标准、反馈、考核等措施,有效监测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引导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培训机构和人员整顿改进,使其与市场需求和就业标准相适应,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总之,只有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制体系,才能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规范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平衡资源与普及化全民教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石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与特定职业或产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成本支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作用,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普及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短缺、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要求不符等方面,因此,平衡资源和进行普及化全民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都应该获得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以实现教育的公共性与普惠性。首先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使各级职业教育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确保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使其形成一种门类均衡、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其次,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本水平整体不高,部分地区仍存在“技工荒”现象,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就业和用工问题,而是让受教育者真正成为生产力和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所以职业教育追求深度就业,即让求职者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能够长期发展的岗位和职业,并进行普及化全民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优质职业教育和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教育资源平衡和全面普及化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4.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图景

校企合作是中国式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而企业则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8]学校根据市场导向进行课程改进,提高课程的现实性、实用性,不断反馈发展动态,制定更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职业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关注最新的职业技能及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有机会尝试并适应职业背景、职业文化和职业规范,学会团队合作和管理沟通的技巧,也提高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总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为双方提供互惠互利的合作机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进路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贯通教育,主张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走出一条体现时代教育理念、回应本土化发展需求、彰显中华文化和民族秉性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9]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人才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探寻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进路是十分必要的。

1.融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动多元办学

现代社会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职业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资源、学科设置单一,因此,现代化职业教育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力量,以多元发展的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多元化办学。首先,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场所、方式下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其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课程优化,为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效益。最后,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拓展教育服务领域,实现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让学生更容易适应未来职场的变化发展。例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社区、虚拟实验室等,便捷的同时也更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推动多元办学方面,利用、整合自身及社会资源,将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融入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10]增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响应能力和敏捷度,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人才。

2.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体系是指职业教育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培训模式等一系列基本配置,是构建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学生的培养与职业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认可度。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快出台专门的规定性文件,明晰权责,形成合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打破门槛,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支持“双高”高校推进职业教育本科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能力水平提高与升学立交桥,从而形成高水平、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11]

与此同时,要多措施实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素养,使其以更专业、更系统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以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使教师在教学上相较于单纯的行业专家或专业教师来说,更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岗位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不仅增强教师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创造力,也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和技能培训要求。

3.深化产教融合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

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帮助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协同发展,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模式也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推动新型产业的出现,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困境和技能瓶颈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和实践教学需要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鼓励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加入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职业学校则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争取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更加稳定的产教合作关系,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企业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去,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实践平台。毋庸置疑,实践教学质量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实践教学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以学生实习、实践等为主要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对社会、行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4.探索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进路中,探索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更可以促进与国际接轨,为中国企业和产业发展输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际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建立起一套更加适应中国国情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共同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多元化和灵活性原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与时俱进,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变革。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机制的探索中,积极吸收优秀成果,形成自身特色,例如,“1+X”证书制度、定制化培训、现代学徒制等,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企业和个人的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具有实践性的职业领域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国际人才。[12]其次,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引进国际化的教学、培训、评估体系,并开展联合办学、交换生计划、师生互访等方式,可以改善现有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强化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国际文化素养和职业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化就业环境。第三,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考核认证体系,提高质量标准,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所谓认证体系,就是以评价、认定、审查为核心,通过组织各类审核或评价活动,对符合培养要求的院校和教育模式给予认可和授权,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考试和获得证书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互动和优化,也为学生的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机遇。

四、结语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当下和今后较长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命题,是培养高水平应用人才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新机遇与挑战,需要各方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国际化视野,为各行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职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我爱的职业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