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建设体系思考*

2023-03-21 17:23曾娇琳
大众文艺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育特色教材

曾娇琳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在传统学科间的专业壁垒亟须被打破与融合,从而推动各个学科课程内部重建发展,与此同时,给当代民族地区的艺术院校美育课程的发展也提供的新的思路。艺术与学科教育只有在不断的融合与创新下,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构建美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

对美育课程建设的首要措施是重新对美育课程的顶层设计进行规划,以满足“新文科”的背景下,结合具体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美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美育课程,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培养美育情操,提升艺术修养。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地区文化特色

以面向地区文化特色的美育课程设计,可以将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美育课程进行结合,广西地区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具有众多少数民族人文风情,这都是美育课程可以结合的文化要素。比如,地区少数民族有以山歌为特色的歌舞文化,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也是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可以将其融合到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一些山歌加入音乐教学的内容中,既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又能够练习音乐技巧学习相关乐理知识,我们可以进行采风课程的设计,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节日时安排采风活动,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可以带领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民歌,体会入乡随俗与文化碰撞的感受,挖掘民族中的艺术特色,在民歌的基数上进行现代音乐艺术的创作,这样才能真正将地区文化融于美育课程中[1]。除了音乐,还有一些服装设计也十分具有地区文化特色,这是民俗中比较直观的美与现实相结合的案例,一些民族服饰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色彩丰富款式新颖,将其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可以为现代设计增添多彩的民族元素;还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艺术和手工艺制作等,都是广西地区宝贵的地区文化“特产”,可以为“新文科”的美育课程增添地区特色。

(二)面向艺术兴趣需求

面向艺术兴趣需求的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们的艺术兴趣进行美育课程设计。美育教育的基本服务对象是面向人人,每个学生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面对对象,因此,学生们的兴趣所在也是美育课程的重要设计方向。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发掘学生们的兴趣点,将其融合在日常美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出学生正确的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可以提前在授课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判断,如果学生中喜欢陶艺的多,就将陶艺基础入门纳入美育课程结构中,如果学生们对书法更感兴趣,那么就将书法艺术丰富进美育课程中,为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兴趣学习的途径与渠道,适当地增加关于学生们感兴趣的艺术教学与实践环节,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艺术的向往,同时也能够丰富美育课程的内容。

(三)面向专业融合需求

融合是在“新文科”下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构建美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时也需要将美育课程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美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知,观察艺术与社会、政治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比如设置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教学课程,增加色彩艺术、设计方法、工艺方法、表演素养、化妆与服饰搭配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培养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技能,在单纯的学习艺术原理与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也有助于学生早一步与社会相连接,在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更加具有适应性。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将美育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才能不断使学生在美育的课程学习中提升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面向审美素养提升需求

提升审美素养一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思想,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依旧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要求在美育课程设置中,需要保留美学鉴赏与批评类的课程,并着重加强学生对中外经典艺术的赏析评鉴能力的提升,比如通过开展中外经典音乐、美术、建筑设计的赏析课程教学,然后在学生之间开展对中外音乐、美术、建筑等设计的作品交流与思想汇报活动,通过学习与鉴赏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当以后受到一些其他文化冲击时,不会轻易被一些糟粕文化所洗脑,能够一直保持独立、清醒的审美能力,坚定不移地体会、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五)面向特色专业和定向需求

现代艺术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最终还是选择就业步入社会市场中,因此在美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定向就业与特色专业的课程。比如对学习西方艺术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开设外语学习的课程,提升其外语水平,提升外语水平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提升对西方艺术的研究水平,又可以定向提升外语水平,有利于就业发展;像学习工艺设计的学生,可以定向开设一些数字化信息课程,教授数字艺术、科技艺术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内容与设计方式方法,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现在就业的工作中更需要什么样的新科技手段与方法,对该专业的社会现状与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最终有利于这些专业学生的定向就业需求[2]。

(六)面向地区创意文化产业融合需求

除了地区特色文化,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入也是艺术院校美育课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不同于将地区特色文化融于美育课程,将地区特色文化产业融合进美育课程可以推动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再次带动就业、学校的发展的正向循环途径。以广西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举例说明,比较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旅游业,那么可以开展一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课程,使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那么就可以针对产业发展进行一些艺术设计,例如学习美术的学生设计一些有地区特色的文创用品、学习工艺设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地区特色的纪念品或者手提袋、布艺、鼠标垫等可以进行售卖的产品,这样也能给旅游产业的公司提供一些有商业价值的商品,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也能使学生的设计更加市场化、现实化[3]。另外,受到学校的一些有限的条件限制,有一些高成本的设计作品甚至无法完成,通过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地艺术创作条件,企业的管理者也能够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具有商业与现实意义的建议,使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创作能力更加落地。

(七)面向数字化发展需求

建立基于数字技术、新时代信息技术的美育通识数字化平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发展与改革思路,顺应时代发展,将数字艺术平台引入艺术院校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利用这些数字化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其利于美育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比如学校可以引入数字化美术馆、数字化音乐厅、数字化非遗体验馆这些数字化教学平台投入日常教学中使用,学生可以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老师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方案,再同一时间中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获得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与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素养。而且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共享,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作业,不用年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艺术创作的学习与交流,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隔阂,有效提升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评价美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收集学生与老师对教学情况的满意度来衡量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任课老师的教学创新性,最终提升整体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因为顶层课程设计进行了重新规划,相应的也需要重新构建美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比如根据不同的课程指定不同的评价方案,调整过程考核占全部考核结果的比重,将教学过程中的课外实践参与度、采风活动、作品分享与交流等各种教学情况纳入课程评价的评价方案中,形成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新观点。同时也需要对教师的评价进行改善创新,根据老师在课程中的表现形式,是否进行创新性教学或者使用了数字化教学方案、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等,将具体课程的实现过程纳入对教师的课程考核中,对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教学评优等相关方面进行相应激励的指标设置,激励教师采用创新思路进行美育教学。

加强对课程体系设计的评价,从课程的开设、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结构的考核等方面,对美育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老师教学激情的课程进行奖励与推广,对不合适的教学创新方案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方案设计。

三、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习近平指出:“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是党和国家意志在美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材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编写,充分体现政治性、政策性、规范性、导向性和专业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开展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编写学科融合性教材,根据学校针对“新文科”进行的美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改革,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编写,将新时代的一些新型技术以及新增加的地区特色艺术教学等内容逐一编写入新教材中;第二,加强通识教育教材的建设,通过通识教育多元化的内容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美育知识的整体观和通透感,培养学生打通科学、人文、艺术与社会之间经络的素养,避免由于接收的知识过于单一而形成信息茧房;第四,加强数字教材、外文教材和辅助(配套)教材的建设,随着数字化教学建设,同步的电子教材和其他各类配套教材也应该逐渐补充完善,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增强美育师资力量

美育课程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美育老师,随着美育课程的丰富,需要先解决美育教师短缺的问题。提升美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扩充美育教师,除了传统的招聘专业的美育教师外,主要有几下一个思路:一是可以返聘一些师德高尚、身体素质良好的已经退休的美育老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对美育课程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建议;二是可以鼓励在校的一些具有艺术特长的任课老师进行美育课程的兼职,首先他们对学校里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次,可以提升老师们的美育素养,提升个人全面的师资水平,优化职称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能够提升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4];三是进行一些社会招聘,招聘一些民间艺术工作者进行全职或者兼职的美育课程的教学,他们有着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与民间艺术,能够带给学生们丰富的民间艺术内容的分享,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如果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还能够为学校培养出专业的美育教师;四是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请企业里的专业设计人士担任美育课程的老师进行一学期或者一段时间的美育课程的教学,他们有着最丰富的实践经历可以给学生们分享,也能够分享一些具有现实意义与商业价值的设计思路,为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与指导方向。只有美育教师丰富起来,学生们遇到问题时才能及时得到指导,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美育教学水平。

五、建设本校美育资源库

美育课程教育是学校的宝贵的财富,能够将本校的美育课程进行资源整理,形成本校美育资源库,能够促进本校美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首先是美育教学的教材,教材需要根据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和本校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尤其突出强调出本校的特色美育课程的设计特点,将本校美育课程的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都编写入教材中,形成特色教材,并适时进行更新与优化,是宝贵的美育资源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5]。其次是美育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从聘请的美育教师、到丰富创新的美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可以丰富本校的美育资源库,美育资源库可以记录本校对美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可以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然后是美育课程的成果,学生们的美育课程的作品,如采风完成的艺术创作、学习的民族特色民歌汇演、与企业合作生产的文创品等,都是美育课程的优秀成果,可以记录在本校的美育资源库中。最后是美育课程的校外资源,比如和本校进行合作过的企业、本地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等,都是有助于本校美育教学不断发展的来源,根据每次的合作效果可以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丰富美育教学的课程资源等。建设属于本校的美育资源库,可以将本校的美育教学的发展过程记录下来,为其他刚开始发展美育教学的学校提供发展经验,同时可以不断对本校的美育教学提出新方案与新思路。

结语

艺术院校美育课程是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的关键一环,艺术院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美育课程的设计,能够将美育课程教育不断融入新文科建设中,加强地区艺术特色对美育课程的影响,强化艺术实践对美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培养出具有高审美素养的艺术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特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医的特色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