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游戏,要“戏”出有因

2023-03-23 12:04黄建设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游戏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黄建设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载体,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应当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游戏,更好地作用于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能够更加高效。文章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游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把游戏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尽可能从感官上来认识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教学游戏,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更好地发散思维,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滥用游戏、量多质低等问题非常常见。过分的强调游戏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游戏形式的传统、单一,也会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游戏活动组织混乱,则难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事实上,合适的游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利于新授课的开展。下面对如何有效开展游戏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游戏目的要明

教学游戏就是将游戏元素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学游戏的设计应当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科学开展,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以新颖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一课时,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借助“摸耳遮眼辨左右”的游戏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进行辨别,感悟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游戏被赋予了教学意义,具有较明确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游戏设计要精

1. 求新

教师需要不断发挥创造力,优化教学游戏,为学生带去新鲜感。巧妙构思的游戏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而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轴对称”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先出示了一幅人脸图(一双大小不一的眼睛和一只耳朵),学生哄堂大笑,然后教师说:你们为什么笑呀?学生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追问:那同学们认为眼睛应该怎样画才更好看呢?学生回答:眼睛的大小要相似,位置要对称。接着,教师让学生玩“贴耳朵”游戏,贴好后验证,通过对折让学生描述人的面部特征。由此,学生能够通过游戏认识到轴对称的内涵。

2. 求变

教师应当灵活地变化游戏的形式,并且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探索,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融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一)”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用钥匙开锁”“将水果装入对应的果篮”“信鸽送信”等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对应物体,始终对游戏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

三、教学游戏组织要严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对游戏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说明,制订一系列的规则,以此规范学生的游戏行为,保障游戏的高效开展,并且对最终的游戏结果进行评价。在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游戏规则与教学任务相结合,通过耐心地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游戏规则,并且在游戏规则的指示下进行游戏。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一课时,为了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开展“夺红旗”游戏。教师先向学生明确游戏规则:班级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每组各派1名学生板演所选题目。在板演之前,两人先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比赛,获胜者可以先在黑板上遮住的6道赛题中优先选择3道题,余下的3道题留给另一个人,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对,就能得到一面红旗。板演学生在拿到粉笔后,等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先揭开遮住的纸后再做题,其余学生既要做观众,为同组学生加油,又要做裁判,静静地想,仔细地看,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对。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游戏过程進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对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四、教学游戏运用要巧

教学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科学地选择与应用教学游戏,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1. 课前开展教学游戏

在授课前进行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且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新课前设置这样的游戏:出示3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6个球(1个袋子里面放6个红球,1个袋子里面放6个黄球,1个袋子里面放4个白球、2个黄球)。教师将学生分为3组,每组各分1个袋子,然后让各组的小组长安排6个人从各自小组的袋子里摸球,每人摸一次球,记录摸球结果后,再将球放回袋子里,其他学生监督,摸到黄球最多的小组获胜。一轮游戏下来,有的小组6次都摸到红球,有的小组只摸到2个黄球,其余4个都是白球,而有的小组次次都摸到黄球,怎么会这样呢?此时,教师让小组把各自袋子里的球都拿出来,说一说各小组的发现。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含有“陷阱”的游戏中,通过分析游戏的不公平,帮助学生理解了“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概念,为本节课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设定游戏规则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之前建立的三个概念进行设计,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也牢固。

2. 课中开展教学游戏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课堂进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游戏,调整课堂节奏。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3的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游戏规则为:每名学生都有0 ~ 9共10张数字卡片。教师和学生分别展示1张卡片,目的使2张卡片组成的数字是3的倍数。以教师出示卡片8为例,学生也出示1张卡片并讲一讲解答过程。有的学生出示卡片1,理由是:8 + 1 = 9,9是3的倍数。教师升级游戏难度,出示2张卡片,学生出示1张卡片,使组成的三位数是3的倍数。以教师出示卡片4和卡片0为例,学生分别出示了2,5,8。这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卡片都对吗?为什么?通过游戏的科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课后开展教学游戏

课后总结,巩固知识点。教师开展教学游戏,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课末时,教师开展教学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出示数字“5”,要求学号是“5”的倍数的学生起立;出示数字“3”,要求学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起立;出示数字“2”,要求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对余下的学生提问:现在老师出示一个什么数,是你们学号的因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至此,全班学生都已起立。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检验、巩固了所学知识,课堂教学韵味无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游戏时,教师要将多样性、规范性、合理性等作为基本原则与前提,要“戏”出有因。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挖掘,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静. 数学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实施[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1(3).

[2]刘庆芬.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华夏教师,2016(11).

猜你喜欢
教学游戏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巧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小班幼儿趣味数学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