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

2023-03-24 11:13韦晶雅李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因性中医药乳腺癌

韦晶雅 李凯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2022CCZD03);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22ZJPT0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211036907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

作者简介:

韦晶雅(2002—),女,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安医学、中医学。E-mail:3243949253@qq.com

通信作者:

李凯(2000—),男,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学、全科医学。E-mail:1009983409@qq.com

【摘  要】

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其出现快、持续久。近年来,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缺少统一的诊疗标准和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仍是当今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内治外治等不同方面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进行探讨,概述了近些年对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乳腺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24-0064-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24.zgmzmjyyzz202324012

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Due Fatigue

WEI Jingya  LI Ka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breast cancer fatigue,which appears fast,lasting.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atigue of breast cancer,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However,the lack of unifi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ndards and large-sample 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TCM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due to fatigue is still a problem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toda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xual fatigue of breast cancer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etiology,syndrome differentiation,internal treatment and external treatment,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Cancer Cause Fatigue;Breast Canc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超過肺癌,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肿瘤,2020年约有230万新发病例[1]。乳腺癌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配合化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虽然乳腺癌临床治疗手段方法正愈加走向多元化,但随着较长时间后的繁杂临床治疗过程及各种治疗技术方法的反复交叉,由此导致发生较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和一系列并发症,或多或少加重并延续了病人的痛苦。有研究[2-3]表明,接受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均会有疲乏的躯体感觉或不良反应。如何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如何消除或缓解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和其他类似症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实问题。中医药的内治、外治法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有明显疗效和独特优势。现对其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1  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乳腺癌多属于中医认识中的“乳岩”“乳痈”等范畴。《灵枢·痈疽》篇早有中医学关于乳腺癌的确切记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此处“牛领之皮”一词描述的与当今临床上乳腺癌患者皮肤出现“橘皮样”病理性质改变的现象几乎一致。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出的2018年版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指南定义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最常见于各种肿瘤患者的,主观持续痛苦的,有关情感、躯体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多与近期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的治疗有关,并且影响了正常日常生活[4]。乳腺癌患者在就诊前后往往会伴有神疲乏力的症状,并在一定时间的休息后也几乎不能较好缓解,这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被大大影响。程艳野等[5]分析发现癌因性疲乏与恶性肿瘤、治疗、并发症、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癌因性疲乏归属中医学的“虚劳”范畴,周婷等[6]认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有癌毒损正、七情内伤、医药之因、病后失调以及饮食劳逸失度,中医可从“虚劳”“郁证”“百合病”“痿证”进行论治。

总之,中医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与西医学有相似之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具有独特优势,其优势不仅局限于内服方药,还有诸多中医外治法,如针刺、灸法、刮痧等方法,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效果显著。因此,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具有重要临床和现实意义。

2  中医药内治法

中医药内治法以口服传统汤剂为主,辅以口服颗粒剂、胶囊或注射。一部分医家秉持“辨证论治”原则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另一部分医家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专病专方”治疗,一方贯彻始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均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现代中药制剂也为病人服用中药提供了便利。

2.1  辨证论治  王一同等[7]研究明代绮石《理虚元鉴》一书发现,其虚劳学术思想对当今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仍有重大启发意义,书中指出虚劳有境遇、后天、先天、痘疹、医药、外感及病后六种原因,在注重“三本”,即“治肺、治肾、治脾”的同时又强调“二统”,即“阳虚为主者,统于脾;阴虚为主者,统于肺”,给临床治疗乳腺癌化疗中骨髓抑制导致的疲乏带来了新启示,即在补肾时加入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等甘温益气和牡丹皮、地骨皮、桔梗、五味子、生地等清金保肺之品,疗效更佳。吴心力等[8]将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分为4型进行辨证论治,脾气亏虚者方投四君子汤;脾虚湿困者方投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者用保元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谭新华提出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发病机制是大气下陷,视益气升陷法为基础大法贯穿治疗全程,并详审病程症候,灵活运用化瘀活血、消癌解毒、散结化痰、温补肾阳、解郁疏肝等法辨治[9]。赵燕[10]用扶正养荣方(茯苓15g,炒白术15g,白芍15g,熟地15g,陈皮12g,醋莪术9g,太子参15g,女贞子15g,蛇舌草30g,黄芪30g,墨旱莲15g,薏苡仁30g,当归15g,甘草6g)治疗乳腺癌恢复期癌因性疲乏患者,气血两虚者易太子参为人参或党参;气阴两虚者投黄精、山茱萸;脾肾两虚者加补骨脂、山药、怀牛膝;冲任失调者加补骨脂、鹿角霜、黄柏、知母、仙灵脾;肝郁气滞者加香附、柴胡与佛手。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90%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岳双冰等[11]对36例乳腺癌术后出现癌因性疲乏且经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证的患者进行配对试验,参芪扶正注射液一次静滴250mL,1次/d,疗程1~2周。经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疲乏的气虚证各项症状积分及癌因性疲乏多维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辨病论治  刘德钊[12]将7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70例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后的疲乏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杨萍[13]将6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加红景天15g,仙鹤草10g),对照组予以原补中益气汤。治疗4周后的Piper疲乏自我评价量表(piper fatique scale,PFS)两组总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好。念家云等[14]予40名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连续服用8周疏肝健脾颗粒,结果显示在试验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PFS疲乏量表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疏肝健脾颗粒减轻乳腺癌患者疲乏的效果显著。李雪莲等[15]将9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分别口服枣仁宁心胶囊和安慰剂配方胶囊,两组治疗40 d后,试验组的疲乏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枣仁宁心胶囊对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可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在辨证与辨病论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方面均能使临床有效率提高,但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先证型分类再进行治疗,将更具有针对性,尤其能使各种证型相对应的症状得到较好缓解。同时,采用“专方”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全程治疗能保证治疗的专一性,且能更好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有利于深化中药方剂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使各自的优势最大化,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3  中医药外治法

3.1  中醫针刺  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与虚劳的病机类似,多因脏腑失调、气血不畅、阴阳衰退而致机体虚弱,而针刺可通过手法的不同如捻转、提插、补泻,来纠正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针刺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方便操作、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陈军等[16]将60例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乳腺癌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选用关元,百会,神门,绝骨,三阴交,血海,足三里针刺。针刺组30例有效24例,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仅为36.7%。于明薇等[17]将72例处于康复期的乳腺癌中度疲乏以上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假穴浅刺组,每组36例。36例患者以非经非穴进行假穴浅刺,36例针刺治疗组取足三里、气海、内关、三阴交、百会。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随访各4周。针刺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其治疗后及随访期整体疲乏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周猜等[18]运用疲三针(四神针、内关、足三里)加太冲、蠡沟对32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进行治疗,四神针属于靳三针中的特殊定位,其在百会穴的左、右、前、后各旁开1.5寸。治疗有效率为75%。

3.2  中医灸法  灸法能迅速温通气血,有效促进代谢与组织循环,达到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效果。卢璐等[19]将60例化疗后癌因性疲乏气虚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和雷火灸组30例。雷火灸组一次行雷火灸温补法30min,主要取腰背部两侧膀胱经节段和腹部任脉节段,每日1次。常规护理组予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均治疗2周。雷火灸组总有效率83.3%,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36.7%,雷火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包小英[20]用扶阳火灸法(扶阳药酒组成:白酒5 kg,川芎、附子、干姜、炙甘草等各100g)干预治疗乳腺癌阳虚型癌因性疲乏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干预治疗。扶阳火灸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马丽[21]将66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除基础干预外,进行铺灸疗法。铺灸每周1次,共4周。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整体疲乏评分由治疗前的(5.23±1.45)降至治疗后的(3.23±1.43),治疗后疲乏均分接近轻度疲乏水平,说明铺灸在降低患者疲乏程度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P<0.05)。

3.3  其他中医外治法  除了最常见的针灸疗法以外,其他中医外治法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各具特色。如脐疗、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敷和刮痧疗法。杨婷婷[22]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药物采用十全大补汤方加减。治疗组采用有氧运动和脐疗结合,对照组只采用有氧运动。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疲乏量表每个模块评分与总分下降 (P<0.001)且较对照组下降 (P<0.05)明显,提示治疗组下降速度更快,脐疗效果更好。穴位贴敷的疗效卓越,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得到了认可。何佩珊等[23]将乳腺癌化疗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穴位贴敷组采用“温阳益气方”(丁香10g,炮附子10g,黄芪15g,干姜15g等)穴位贴敷和基础药物治疗,选穴为双侧足三里、关元、膻中;基础治疗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疗程1周。经治疗后穴位贴敷组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均比基础治疗组低 (P<0.05)。说明“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可缓解焦虑抑郁,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疲乏程度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中药热熨敷是指将中药加热后热敷相关经络或穴位,借助药性及温度使腠理开阖,气血流通,达到治疗效果。王坤等[24]将吴茱萸与粗盐各200g混匀后装入16 cm×17 cm 双层无纺布袋并放入105 ℃的恒温箱中,使药物温度达到 70~ 90 ℃,用一次性垫巾保温。用温度适宜的药物上下推熨足阳明胃经3min (上至外膝眼,下至外踝上四指,宽度为固定10 cm),再将推熨结束后的药袋外敷足三里10min,一共5 d。64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5 d中药热熨敷干预。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的修订Piper疲乏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中药热熨敷可延缓乳腺癌患者化疗导致的癌因性疲乏的加重。刮痧简便验廉,既适合临床治疗又适于家庭保健。苏雅等[25]将4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肝气郁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刮痧治疗组20例。4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但刮痧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膀胱经经络刮痧治疗,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刮痧时间20min。刮痧治疗组治疗后的行为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及疲乏总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法中的针刺治疗、灸法治疗、脐疗、穴位贴敷、中药热熨敷和刮痧疗法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并均能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有不良反应少、创伤极小、简单易行、起效较快等优点。能较快缓解患者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认为,临床上可试将以上各种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扬长避短,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使中医外治法得到更好地发展。

4  中医功法

中医功法能活血通络,调畅气机,并使患者注意力转移以达到缓解不良情绪,调畅情志的效果,并加快患者康复。庄永玲[26]按照便利抽样法分别设置了常规康复组和八段锦辅助康复组,每组70例。140例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与常规药物治疗,但在常规康复组的基础上,八段锦辅助康复组再进行12周的八段锦训练。结果显示,八段锦辅助康复组的癌因性疲乏四维度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说明给予八段锦辅助的患者恢复更佳。王艳兵等[27]将30例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一组为对照组,一组给予八段锦辅助,一组给予抖花样空竹。干预后八段锦组和花样抖空竹组的癌因性疲乏四维度量表总分明显降低(P<0.05,P<0.01),受试者癌因性疲乏明显改善。韩琼等[28]将44例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试验组23例,4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措施,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再练习12周的八式太极拳。干预后,试验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P<0.05)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中医功法几乎不受场地与患者年龄限制,活动量适中,且自带调节情志的作用,很适合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锻炼康复,值得中西医临床中大力推广。

5  讨论

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与乳腺癌本身或乳腺癌的治疗有关。笔者发现,目前临床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诊断较为明确,并可以通过PFS或修订的PFS进行量化评分,这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评估提供了必要基础。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认识多归于虚劳病,但并不局限于西医所指的一种感觉或症状,能为现今的治疗开阔思路。中医药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有其自身优势,中医药内治效果相对较慢,不良反应少,能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中医外治法创伤性小,见效相对较快。因此,今后可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可更好提高临床疗效。

在西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中医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做了更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在中医药内治外治法方面进行了丰富探索,取得显著疗效。此外,中医功法的康复保健思想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但到目前为止,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仍有尚有以下问题:①中医诊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都是中医各医家的独立诊疗,缺乏统一的公认诊疗标准;②以上的中医药内外治法仍缺少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③各疗法的综合运用缺少深入研究;④以中医功法为代表的康复手段未得到足够重视与推广;⑤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缺少中医自身的评估标准。总之,在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诊疗标准,开展更为系统全面的中医临床试验,解决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关键问题,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辨病论治理念,配合针刺、灸法、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和中医功法,发挥中医康复保健的特色优势,以期落实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工作,为推动“健康中國”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SUNG H,FERLAY J,SIEGEL R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49.

[2]张玉玺,陈春,田甜,等.肿瘤放化疗患者心理痛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22,50(2):218-222.

[3]何晶晶,杨欣静,范卫君.经导管动脉灌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2):171-175.

[4]谢晓冬,张潇宇.癌因性疲乏最新进展——NCCN(2018版)癌因性疲乏指南解读[J].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6):817-820.

[5]程艳野,李志刚.癌因性疲乏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3,47(1):108-112.

[6]周婷,吴泳蓉,熊家青,等.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82-985.

[7]王一同,卢雯平.从《理虚元鉴》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学术思想探微[J].环球中医药,2018,11(9):1381-1383.

[8]吴心力,赵磊.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治疗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8):89-90.

[9]范洪桥,刘丽芳,周亮,等.谭新华从大气下陷论治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6):1011-1013.

[10]赵燕.扶正养荣方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

[11]岳双冰,林洪,莫婷,等.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气虚型疲乏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47-148.

[12]刘德钊.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13]杨萍.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9.

[14]念家云,于明薇,李琛,等.疏肝健脾颗粒治疗38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J].北京中医药,2020,39(3):283-286.

[15]李雪莲,李可嘉,甘建雄,等.枣仁宁心胶囊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08-109,115.

[16]陈军,方乃青,王蕾,等.针刺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2):56-58.

[17]于明薇,李道睿,杨国旺,等.针刺治疗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9):89-93.

[18]周猜,田华琴,曾白玉,等.疲三针治疗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8,33(6):950-953.

[19]卢璐,李薇晗,郭小川,等.雷火灸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8,43(2):110-113.

[20]包小英.扶阳火灸干预乳腺癌阳虚型癌因性疲乏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129-131.

[21]马丽.铺灸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

[22]杨婷婷.脐疗治疗康复期乳腺癌气血两虚型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

[23]何佩珊,潘国凤,杨公博,等.“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期间疲乏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2):391-393.

[24]王坤,侯燕丽,赵志正.中药热熨敷技术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5):803-806.

[25]苏雅,夏黎明,张东伟,等.刮痧治疗肝气郁结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1):124-127.

[25]庄永玲.八段锦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1.

[27]王艳兵,程重国,张莉,等.八段锦和花样抖空竹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2):16-19,22.

[28]韩琼,杨柳,黄双燕,等.八式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4):30-34.

(收稿日期:2023-03-21  編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因性中医药乳腺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