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作”教学方法

2023-03-24 10:53范丽婷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于勒文章情感

范丽婷

微写作就是微型写作,是一种根据表达需要,用精练的语言描绘事物、论述观点、抒发情感的写作形式,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通过微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理解,有效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写作是思维发散的过程,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发散,而是围绕一个提纲展开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在动笔之前列出写作提纲。虽然随课微写作的体量较小,但也有明确的核心点或核心线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出一个写作提纲,并始终围绕它去写。这对学生写作有极大帮助,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谨慎、细心的写作习惯。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纪念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他们给文章分层,并说出分层的依据。有的学生会根据所写事件将文章分层,如“鲁迅先生评价萧红的穿着”“鲁迅先生与萧红一起包饺子”等;有的学生则以描写视角为线索,将直接呈现鲁迅先生言行的段落分成一层,将通过别人视角展现鲁迅先生形象的段落分成一层。可见,分层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微写作的任务,旨在锻炼学生提炼写作大纲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母亲:从外貌写到母亲的内在品质、日常习惯,也可以用其他人或事进行衬托。

比如,写妈妈每天给我准备丰盛的三餐,写她的不辞辛劳,展现伟大的母爱。大致提纲列出以后,就需要学生进行细化,确保写作流畅自然,不至于卡顿。

比如,学生想塑造一个细心的母亲形象,可以在描写外貌时重点突出她干净整洁的穿着,也可以写母亲能及时敏锐地察觉到“我”内心的变化。

如果是用事或人衬托妈妈的细心,学生就可以写自己总是忘记带伞,但却从来没有在下雨天淋过雨,因为每次下雨的时候,书包里总会有一把妈妈提前放好的雨伞。

在动笔之前,学生要将大致的思路理顺,然后再细化每一个核心点,及时纠正偏离中心的写作任务点,这样就能提炼出一个有效的提纲。接下来,学生只要在提纲的引领下,组织语言去扩充每一个核心点即可。这种随课微写作的方法非常实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提纲的作用就像灯塔,可以为学生指明写作方向。学生在写作前列好提纲,能确保作文不偏题、不离题,能够精准地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还能精准抓住写作重点,有效提升写作效率,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二、赏析语言,提升审美

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十分重要,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课文语言的使用技巧,才可能在写作时灵活运用。为了使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更加优美、传神,教师需在平时引导他们多赏析一些文学作品,让他们尝试分析这些精致的语句使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和技巧,然后模仿这些语句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精细阅读的习惯,也能大大提升他们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法,并让他们去模仿运用。

首先,教师引领学生通读课文,让他们关注文章的修辞手法、布局结构、词汇运用、视角转换等。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补充。

如从写作结构来看,文章善于运用“不说……也不必说……”这样对称的结构,从整体到局部展开细致描写,会让读者觉得十分工整;从修辞手法来看,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如“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臃肿的何首乌的根”等,且赋予不同动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整篇文章充滿童趣,生动形象,富有生机;从词汇运用来看,作者喜欢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淡淡的”“轻柔的”这些形容词能使景象更具象化,而“弯腰”“摆动”这些动词则使描写对象呈现一种动态美。

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请学生写一篇游公园的微作文,并运用刚刚学过的写作技巧。如学生描写“草坪上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灌木丛、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公园的景色真美呀,我爱这迷人的景色”,这短短的几句话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的游玩感受,整体的语言文字也更加成熟优美。

当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交换文章,让他们互相批改,要求他们标注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如“荷花开了,透着淡淡的粉色,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动”,批改的学生觉得此处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荷花的娇美,就可以在旁边备注,将其改成“此时淡淡的香味扑入鼻尖,是湖中粉嫩的荷花微微舞动散发的迷人的香,它轻柔的动作像是怕惊扰了湖水的平静”,改完之后标注出运用了哪些技法。这种方法比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点效果更好,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不能再像小学那样,只满足于把文章写完,更要注重文章的思想性以及技巧性。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无疑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虽然还未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但通过学习模仿,可以不断提升审美情趣,从而快速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找寻共鸣,抒发情感

写作就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就算学再多的技法,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空洞无趣的。教师在讲授抒情意味较浓的文章时,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心境,不断挖掘文中复杂变换的情感,尝试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写作的兴趣。

以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文章描写的只是买橘子这样的小事,因为没有相似的经历,所以学生往往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反而觉得作者有点小题大做。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由浅入深的情感,教师应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是朱自清先生在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其父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乘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介绍完写作背景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感到非常伤心、不舍、担忧”。把自己代入文本后,学生就会明白作者当时无奈的处境,这对后续理解文章情感有极大帮助。接着,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批注,然后跟大家分享。

这篇文章非常细腻,平实的文字里饱含浓厚的感情,如果学生仔细品读,他们心灵的情感之弦就会受到触动。如“回家变卖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但“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乍一看,这两句话似乎跟整体不太协调,但要站在父亲的立场来看,自己的母亲刚死,自己又没了工作,還欠了外债。可见,用家破人亡来形容此时的父亲最为贴切,但文中的这句话似乎还能给人以希望。其实,哪里还有什么路,只不过是父亲安慰儿子罢了,他不忍儿子伤心,只能故作坚强。仔细揣摩这两句话,我们就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还有最经典的买橘子场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需要翻过月台,当作者看到父亲蹒跚的背影时流泪了,这里的泪相较于之前不同,这时的泪是纯粹的,没有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果父亲能够轻松买到橘子,那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也自然无需感动。但文中的父亲却买得异常艰难,因为父亲是个胖子,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正是因为父亲为作者买橘子受了很多苦,才使作者流下感动的泪。这里的泪不仅有父亲为我买橘子的亲情,还有作者看到父亲受苦时的悲痛之情。

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自然会被这样隐秘而热烈的情感所打动,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会明白写作要融入真实情感,才能写出打动别人的文章。此时,教师再让他们写一篇简短的文章,就以“我的母亲”为题,通过生活中平实的事件来展现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有了前面课堂的铺垫,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更容易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而情感的抒发一定要真实,才能感染读者。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只有奔腾涌动时,他才会文思如泉涌,才能写出极具感染力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唤醒他们的写作情感,进而写出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四、留白创作,发散思维

初学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之后还需学生独立创作,运用学过的技巧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利用课文留白的部分,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独立创作,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无情。课文最后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碰到他”,故事到这儿戛然而止,并未揭示这家人到底有没有再遇见于勒,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此为素材,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思考接下来故事的走向。可以延续原来的主题,揭示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也可以让故事反转,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除,从而取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是前者,学生可能会这样演绎:“菲利普一家回到家后,依旧向所有人炫耀自己有一个有钱的亲戚。但有一天,穿得像叫花子一样的于勒突然登门拜访,菲利普一家却闭门谢客,绝不承认有这样的亲戚。”

如果是后者,学生可以写:“有一次,菲利普一家再度出去游玩,却在酒会上看见了穿着得体、彬彬有礼的于勒叔叔。于是,全家人都主动上前搭话,在得知于勒叔叔现在拥有许多财富后,他们就极尽所能地巴结讨好他。于勒叔叔也不计前嫌,帮助一家人一起赚钱。”

当然,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学生不可能这么简单处理,他们需要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需要设计巧妙的情节来凸显文章主题。

第一种写法是在原作基础上,让故事顺其自然发生,合理却缺乏新意;第二种写法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通过菲利浦一家子前后态度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讽刺意味极强。但无论哪一种改编,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发散思维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文章留白是一种艺术,意味着还有无限可能性,有时也许是无法言喻的绝望,但有时又可能是向死而生的希望,千人就有千种解读。对于留白式结尾,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他们进行二次创作,努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创新,写出质量上乘之作。

猜你喜欢
于勒文章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