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大特性,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

2023-04-04 00:59李波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营造氛围课程游戏化

李波

摘   要: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因此,在幼儿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都需要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加以落实。本文提出,要营造氛围,凸显课程游戏化的融合性;发散思维,凸显课程游戏化的开放性;多维关联,凸显课程游戏化的整体性;广泛整合,凸显课程游戏化的资源性。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营造氛围   广泛整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应该以游戏为主体,教师要积极将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之中。喜爱游戏是每一个幼儿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他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一、营造氛围,凸显课程游戏化的融合性

在课程教学游戏化的进程中,对于所有的游戏活动与游戏项目,教师不能以机械生硬的方式“灌输”给幼儿,而要积极营造各种氛围与环境。对外在环境的营造,教师应从物理性层面入手,将幼儿生活、学习所在的教室、课堂与所要学习的课程主题巧妙融合。比如,在教学《太阳娃娃》时,笔者并没有将教学停留在固有的层面上,而是组织幼儿在区域性游戏里,设计并开展“我是造型师”的主体性游戏活动,相互给同伴梳头、打扮。虽然乍一看完全是娱乐性的游戏,但这一过程既增进了同伴之间的深厚感情,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与教学目标遥相呼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内在环境的营造,教师应指向幼儿的心理层面和内在感受,要善于调节幼儿内在的心理。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很多幼儿对教师总是充满别样的信赖,甚至是崇拜。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教学对话的角度入手,积极调整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同时要在游戏过程中明确各自不同的角色分工,进而提升幼儿内在的认知性关联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扮演好课程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游戏过程展开指导和点拨),又要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形成自然、安全、民主、温馨的氛围,让整个游戏活动不再有压抑之感)。落实课程游戏化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游戏直接套入课程内容,教师要找准课程与游戏之间的融合点,从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不同维度,推进课程与游戏之间的融合,将课程游戏化真正落实到位。

二、发散思维,凸显课程游戏化的开放性

对课程游戏化而言,游戏的本质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教师不妨以开放的思维,为幼儿多提供可供操作、实践和体验的契机,便于幼儿的选择。因此,课程游戏化应以幼儿内心的体验为抓手,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状态下,铸造课程游戏化的开放性空间。比如,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笔者组织幼儿一起开展“桌子变变变”的游戏,做“火车头”,带领孩子们绕着桌子,模拟“开火车”的活动。在这一游戏环节中,笔者以带领的方式参与游戏,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然而,如果停留在这样的游戏层次中,幼儿只能止步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地展开活动。对此,笔者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思考:“除了绕着桌子‘开火车’,这张桌子还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一问题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的开放性,给予了幼儿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幼儿创造性地设置了多种模拟化的实践游戏活动。笔者尊重幼儿提出的设想,组织幼儿一起玩游戏,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游戏,一张普通的桌子,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过程中,作为课程优化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笔者将更广阔的、更自由的空间交给幼儿,凸显了课程的开放性特征,既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又让幼儿内在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三、多维关联,凸显课程游戏化的整体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零散化的知识碎片,导致幼儿的认知相对肤浅。同时,很多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往往只将关注点聚焦在所要教学的内容上,导致课程内容、游戏活动和生活实践之间完全分离。因此,在践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把握和审视幼儿活动之间的联系,从整体性的角度入手,构建、设计并实施游戏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不仅关注具体课程内容,还思考:这样的内容能否推动幼儿的训练?设计怎样的游戏形式,才能更好地助力幼儿提升这些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从具体的学情入手,针对不同的幼儿,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

由于课程与游戏之间的融合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和解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认知能力,及时展开主题性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进行即时性的调整与更换,从整体性角度入手,更好地将游戏内容巧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学《打电话》时,很多教师都会采用角色模拟的方式还原生活场景,教给孩子打電话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顺其自然,其本质却是相对孤立的。为此,教师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入手,把握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比如,在幼儿生活中,哪些话题内容适合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展开?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幼儿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领?教师只有多解读、多联系课程内容,才能让课程与游戏结合得更加紧密,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游戏化的理念。

四、广泛整合,凸显课程游戏化的资源性

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课程教学与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幼儿课程游戏化时,教师不能“空手套白狼”,要广泛地收集与融通资源,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入手,巧妙地开发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资源,创设主体性课程,让幼儿在课程渗透和资源的浸润下健康成长。

比如,在教学《树叶贴画》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生硬地讲解所谓的贴画技巧,幼儿就只能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的境地。对此,教师不妨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首先,在正式教学之前,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广泛收集各种形态的树叶,将树叶作为课程学习和游戏活动重要的素材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不同的方式,组织幼儿进一步了解树叶的特性,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幼儿针对自己收集的树叶展开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联系(如自己收集的树叶形状是怎样的,与生活中哪些事物较为相似),并开展“我和树叶做朋友”的活动,以分享的形式,向同伴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这一游戏活动的开展,旨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收集的叶片的形态特点,为真正的“贴画”过程奠定基础;最后,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贴画作品之后,在班级中组织展示交流活动,邀请不同的幼儿走上讲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创作的,强化幼儿的学习所得。纵观整个过程,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广阔的自然背景联系,深入把握自然资源和课程内容的联系,丰富了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提升了课程游戏化的效率。

实施幼儿课程游戏化,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也契合了幼儿内在的认知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课程内容的依托,积极开发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在愉悦、民主和温馨的氛围下,将幼儿的全部身心与意识浸润在游戏活动之中,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爱红.游戏化模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2(8):117-119.

[2]刘丽.融合区域活动   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小学生(中旬刊),2022(1):113-114.(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门河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营造氛围课程游戏化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