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小双向衔接的幼儿学习习惯形成因素分析

2023-04-11 04:43吴宇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影响因素

吴宇

摘 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完成幼儿园学习和正式步入小学学习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教育部明确了双向衔接的任务要求,即要求家庭、幼儿园和小学形成全方位教育合力,一起打造积极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有效推进幼儿顺畅平稳地向小学阶段过渡。考虑到幼儿园、小学在多方面较大差异,已经发生了各种程度地“脱节”状况,由此,教师应调动多方面的力量,瞄准过渡期的学习衔接点,努力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保障幼小教育实现有效的双向衔接。

关键词:双向衔接;幼小教育;学习习惯;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3-0080-04

学习习惯主要指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不断练习并逐渐发展成学习所需的一种自主、自觉、积极的学习意识和行为方式。国家教育部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里都着重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重中之重。由学前步入小学,幼儿的身心自然会发生一定变化,如果不能掌握此阶段的规律性,势必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据统计,近年来各地区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现象尤为明显,导致此种情况产生是因为幼儿园与小学缺乏科学有效双向衔接机制,双方对彼此的教育目标、如何有效衔接缺乏足够重视,影响了幼儿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怎样减缓幼小双向衔接的“坡度”,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了振兴国家教育的使命。

1.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笔者遵照学习品质观察评定表,以学习自主性、专注度和独立性等为评定内容,对本园大班幼儿每日活动中学习方面表现加以记录,然后对教师、幼儿进行访谈,并将结果梳理分析得出数据。约有84.8%的幼儿在好奇心、自主性方面表现突出,教师较为注重倾听、整理、守时等行为习惯的培养。大约77.9%的幼儿在专注度、自主思考和计划性等方面不甚理想,这需要教师对此加以关注。超过一半的幼儿在产生疑惑时不能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超过62.8%的幼儿缺乏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的观念。

一年级教师表明小学时期对专注力、独立性和计划性方面的培养较为关注。通过对此年级教师与新生展开调查得知,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强,在专注性、独立思考、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解决疑惑等方面的意识待于提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和逻辑思维,然而没有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习惯,他们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都较为薄弱。

2.影响幼小双向衔接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1)教学观念和目标层次的脱节

幼儿时期教育注重对幼儿的学习乐趣和学习习惯的培育,涉及音乐、美术、科学、健康等较广泛知识,但没有主课、副课的区分;小学阶段教学目标具备统一性,同时学科划分较为清晰,每一学科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都应用同样的教材,一年级阶段以“数学”和“语言”两个学科为基础课程。同时,各门课程都具备各自独特一套健全评估科学体系,可以说“每天做作业,每周都检查,每月都考试,每年都期考”。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关系到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致使幼儿园、小学的教育在教学目标极教学观念上形成了脱节的情况。

(2)教师身份转型的脱节

幼儿教师的身份普遍被误解为照顾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的“阿姨”“妈妈”,同时是幼儿的朋友和玩伴,然而小学教师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除了传递学生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关注度有所下降。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身份地位、教学立场上存在不同之处,从幼儿教师的怀抱中脱离依偎到小学教师的引导开展学习活动,幼儿的学习态度、与教师的亲近程度都会发生明显改变。部分幼儿教师往往是“严厉不足,迁就过多”,部分小学教师却对学生“亲近不足”,教师身份的转变给幼小雙向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教学方式的脱节

幼儿园阶段所展开一切活动都是以“娱乐”“玩”为导向的,总的教育导向为综合性、整体性的教学,同时将语言教育渗透到美术、音乐、游戏等活动内容中,整体教学特征为“玩中学、学中玩”,尽显幼儿“玩”的天性;而在小学阶段,一切活动多以学习知识、完成学科目标展开,知识有学科的划分限制,知识范围变得更宽更广,自主探究的内容增多,教学方式形成发生了变化。

(4)脑力活动时间的脱节

学习作为综合性的一项脑力活动,用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每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量。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不应该有太多的用脑时间,因此这期间教育除了基本日常活动之外,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游戏、课间活动、休息和睡眠之中渡过,幼儿也缺乏一定的意志控制力。然而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则需打破幼儿园阶段用脑习惯和时间长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较强控制力,在这种力量控制下用脑时间要比幼儿园阶段多出四五个小时,休息时间要减少很多,只有自觉地不断养成新的用脑习惯、延长用脑时间,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5)家长教育理念的脱节

大部分家长已意识到学习习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助益价值,他们在此阶段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并未表现出太大之差异性,主要在于此时期不以学习为一切教育之核心,仍是以“玩”为主方向。而到了小学阶段,家长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就发生了变化,一些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较高,急于把孩子由“小顽童”培养成“好学生”,太过重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育。家长教育理念及对待孩子的态度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小教育的双向衔接。

3.双向衔接视域下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策略

(1)建构幼小双向衔接的课程体系

双向衔接的前提就是准确把握幼儿在不同阶段身心成长变化及认知思维特征。在大班时期和一年级上学期教师须在教学方法上彼此靠拢,教学内容设计准备上要互融互通。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在生活方式上与一年级的作息时间接轨;小学一年级教师需结合幼儿的认知思维、学习习惯、生活经验等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科学减少学科教学内容。幼儿园、小学教师应一起设置衔接坡度,秉承“以儿童为本”双向衔接原则,在活动目标制定、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形式选择等多方面进行衔接,不断增强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

(2)采取同课异构、双向联动的教学形式

针对幼小教师互相不了解对方教育对象的年龄段身心成长变化、认知思维特点和学习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出现了“衔接期互通型教师”的概念,此类教师须了解6~8岁儿童(幼小衔接期)的认知思维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互研互访的方式,采取同课异构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以“不倒翁”一次科学活动为例,在大班、一年级分别实施这个活动内容,参照双向延伸的坡度,突出两个不同学段的知识点,完成活动的合理进阶。见下表。

同课异构的形式,使幼小双方面都受益匪浅,在互促、互补中不断优化教学,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互通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促进了幼小双向衔接观念的确立,实现了幼小过渡期的双向衔接。

(3)搭建“家―园―校”网络互动平台

通过互联网建构起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网络互动平台,创建微信公众号,建成“儿童天地”“教师之家”“家园同育”这三大板块,作为三方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大平台。而且,要有人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此平台,实时更新,并保证每周能发布一篇新文章,三方结合新内容发起讨论,共同助力孩子成长。同时让三方分别都认识到:过去“单打独斗”的教育是行不通的,严重制约了双向衔接的顺利展开,不能为孩子的顺利过渡做好入学准备,而且双向衔接工作绝不是某一单方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才能确保儿童顺利地渡过衔接期。为此,幼小教师应做到: ①了解熟知“入学准备”的具体内容,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创新有效教法。②幼小双向衔接,要做好家长方面的理念渗透与引导,并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及具体的教学内容。③需主动去走进彼此的领域认识和了解对方的具体教学内容。④做好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联动工作,共同探索合理、有效的双向衔接策略。

(4)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细化

第一,培养语言能力。①在班内创设一个图书角,放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鼓励幼儿多读,多说,并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用词,指点他们语速要适中,学会简洁地说,长话短说,养成准确、完整、有序的说话习惯。②每天早餐结束后的一刻钟是幼儿晨间自主阅读的时间,可引导幼儿与书友一起分享阅读。③再创绘本故事。鼓励幼儿对自己读过绘本故事展开再创编,推动其想象力及创新力之提升。④舞台表演。创设小品表演、情景剧表演等,为幼儿打造说话、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以切实推进幼儿语言表达水平之增强。

第二,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与精神意志。①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室内外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自由操作,进一步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②户外体育活动中探索多样化玩法,其中要突出“一物多玩”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从一个球和一条绳开始,跳绳、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的练习,培养幼儿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技能,在练习中不断培养幼儿坚韧的意志,同时,通过竞技比赛促进幼儿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精神品质的培养。

第三,培养时间观念、独立意识。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视频,让幼儿观看之后对这些正确生活规范与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解,便于自身在时间上合理调整和准备。例如,组织一场“我很棒”的主题活动,划分“我很能干”“我很勇敢”两个小主题,要求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自己单独睡一个屋,让幼儿设定闹钟的时点,进一步培养时间观念和独立意识。又如,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创设一个小学学堂模拟区,教师设置相关的课程表,使幼儿犹如置身于小学讲堂中,引导幼儿自主收拾书包、整理文具,提前做好升小的准备,助力他们自主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四,培养积极思考与表达的习惯。①根据幼儿认知思维、独立意识的程度,教师需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确定学习、活动时间、主题、内容、形式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知识,并竭尽所能地解决问题。如在班内一个区角准备多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地展开自制有趣的玩具、废物变宝等有益活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②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和交流想法。教师在活动的各环节、各阶段,鼓励幼儿采取符号、图画和口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多提问、多追问、多质疑,在彼此观点碰撞交融中进一步形成新认知信息,推动幼儿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五,培养科学学习方式。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接触较多的是一些基础性知识,例如,安全知识、礼貌知识、卫生知识等。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所侧重的是对幼儿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所要面对的学科更多、内容更复杂,学习难度和学习深度会明显增强,如果学生依然如幼儿园那样,则会无法跟上学习节奏。所以,在对影响幼小双向衔接的幼儿学习习惯形成因素进行探索后,幼儿教师可从科学学习方式培养角度,使幼儿取得更大的進步。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绘画时,教师可向幼儿说明:“不要着急动笔,先思考自己想画的是什么,等想清楚以后再操作。”这种简单的提示,实际上能够教给幼儿构思和准备的习惯,使其意识到在未来无论学习什么内容,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又如,当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植物时,可向幼儿说明:“植物成长和变化过程是细微的,因此在进行观察时应当细致,不能粗枝大叶般地一扫而过。”利用这样的教育引导形式,幼儿将掌握基本观察要领,从而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种种有意识的科学学习方式培养,将为高效率与高质量学习做好准备,使幼儿更顺利进入小学阶段。

(5)突破教师身份转型障碍

基于前述教师身份幼小脱节问题,未来应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使幼小双向互通为目标,进行教师身份转型障碍的化解。

第一,坚持正确教育理念。教师应理解有关政策,在政策框架下坚持正确理念,从而用更为积极的幼小双向衔接策略,实现对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支持效果。例如,幼小衔接属于复杂生态系统,应由多方面协同参与和相互协调,教师、幼儿园、小学、家庭、教育部门、社会等参与主体建立积极协同关系时,教师应在其中发挥出关键作用,其作用发挥必然要有正确教育理念相指引。

第二,强化双向衔接意识。幼儿教师应在共同教研期间,利用幼小课程的价值观、教学方法及学习目标共享以及共同主题的合作开发、共同教学计划的确认等,强化双向衔接意识,与此同时,还可利用课程教学共建共享、教师常态化交流等,实时确保儿童顺利过渡工作的因时因势变化。

第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有效衔接。幼小衔接工作应当由幼儿、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等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越是理想的幼小衔接工作,越应当得到政府的支持,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需要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多方共同参与状态下,幼儿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教育观念,主动进行多方教育资源的集中整合,从而让多方联动衔接教育模式发挥作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通过园校交流、双向教研以及专家解读等机会,努力弥补自我在幼小双向衔接方面的能力不足,进一步突出自我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的作用。

第四,关注衔接考核评价。教师身份的转变给幼小双向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园教师均能重视这种影响,并尽力解决衔接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习惯都会出现变化。幼儿教师应当关注幼小双向衔接教育评价和考核工作,以便从自身角度出发,在未来把本项工作做得更好。具体来讲,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幼儿园,需要针对实际教育情况,对具体负责幼小双向衔接工作有关人员加以明确,同时列出详细工作流程、实施方案、评估標准等,从幼儿园层面对教学活动加以总结、考核。教师则应当根据幼儿园指导框架,针对幼儿习惯养成进行了解,如分阶段评价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表现,或者利用家长问卷调查方式,主动了解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当了解外在表现与问题后,教师可针对性地提供合理化评价及考核意见,并基于园校共建理念,共同研究下一步工作应当如何开展。

4.结语

总体而言,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都须依据幼儿年龄段成长特点与学段学习需求,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进行问题探究。幼儿园、小学要统一思想,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实现有效的、双向的衔接,确保幼儿教育的延伸性、不间断性,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只有做到了幼小双向的有效衔接,助推幼儿实现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才能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丹.指向“双向互通”的幼小衔接实践探索[J].上海托幼,2021(Z1).

[2]杨雯珺.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与研究[J].科技风,2021(11).

[3]蒙芸芸.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04).

[4]王晓鸿.幼小双向衔接问题调研与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0).

[5]付冬梅.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6).

[6]王文琴.自主学习,体验快乐——在科探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J]. 科幻画报,2022(04).

[7]卢秀丽,曾丽君.开展主题活动课程,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提升——以“葫芦”主题课程为例[J].知识文库,2022(11).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影响因素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