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2023-04-20 11:09林华杰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林华杰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培养其发散思维,提升其认知能力。教师所用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

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成长以及好奇心等方面的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活动,重点在于阅读文章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是阅读活动,这是因为人们每天都受到大量的信息冲击,要想从中快速且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

1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简述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欣赏能力、阅读评价能力、阅读迁移能力及阅读技巧,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拓展思维,实现综合发展,最终提升写作素养。第一,阅读感受能力是阅读的基础,包括认读速度及识字量、对文字符号的辨识及感知能力,学生识字量越多,阅读感知能力就会随之增强。阅读感受能力也包括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对文章有最基本的感受。第二,阅读理解能力。这是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主要涵盖对文中关键词语及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对文章表现形式和结构的理解、对文字功能及重要内容的理解,也包括对作者创作思想及观点的理解。第三,阅读欣赏能力是指对文章中蕴含的美感及人文情感进行的欣赏,能够透过文章的现象看到文章的本质,可以最大限度地感知作者创作的初衷,达到通过文字与作者隔空对话的阅读效果,真正体会到文字的精髓。第四,阅读评价能力是指能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作品的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及创作风格。第五,阅读迁移能力是指能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变为己用,如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在书面文字创作中等都可以将在阅读中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第六,阅读技巧包括养成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具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技能。掌握上述六种阅读能力,并尝试在实际阅读中有效运用,经过长期锻炼,学生的阅读素养自然会获得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掌握課文中的知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法和字词展开学习,但由于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且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弱,很难长期保持集中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其次,部分内容的学习难度较大,即使教师能够进行详细讲解,但学生依旧难以掌握相关难点知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合理,未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便很难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2.2学生阅读兴趣较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比较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通过正面的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若是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难以掌握教师传授的语文阅读知识内容。

2.3教师教学热情有待提高

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学生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上的引路人,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出现工作倦怠的情况,难以保持良好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分析

3.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对文本内容充满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细读文章,在细读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问学生是否知道2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在哪里。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学生大多见过,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留意过那是哪里的风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细读中来。

3.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融入阅读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细读,提升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推动课堂教学进行。例如,教师在讲《窃读记》一课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题眼,而要引导学生自己细读文本,通过细读厘清文章层次,梳理作者的阅读经历,自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中的每个段落和文字都与文章主题有着某种关联,阅读时不能单纯盯着一个部分反复阅读,也不能只对字词进行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大致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思考作者写作时的状态和想法,再从文中选取重要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读和研究,掌握文本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比如,在讲《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中对大榕树外观的描述,体会大榕树壮观的景象。然后,教师以大榕树给鸟儿营造的生活环境为落脚点,按照“安静—安全—安逸”的顺序将“鸟的天堂”逐步呈现在学生眼前。这种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细细品味和分析文章,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对字词和句子进行深层分析。

结语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资源,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利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使其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认真对待阅读活动,通过有效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快速从阅读资源中获取知识,最终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焦淑红.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0):26-28.

[2] 武先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2022(06):52-55.

[3] 武赞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22(10):154-156.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